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及周边寺庙大全(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咨询电话:89726426 89726425

票价:15元

银山塔林位於北京市昌平县海子村西南、银山南麓古延寿寺遗址上。这里峰峦叠翠、松柏成荫,高高突起的银山主峰,由黑色花岗岩组成的山崖陡峭苍黑,山顶冬有冰雪层积,色白如银,人称“铁壁银山”。山上开阔地中,密檐式宝塔巍然屹立。淡黄色的石塔由台基、塔身、斗拱和塔刹构成,外表用各种石雕、石刻或琉璃剪边,脊兽装饰,华丽挺拔。人称“银山宝塔”。这里有金、元两代砖塔七座,是昌平八景之一。其中五座是金代(1115-1234年)墓塔,两座是元代(l271-1368年)墓塔,均为砖结构,密檐式。塔下有高大须弥座,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均有精美雕饰,檐下有砖刻斗拱。第一层塔身以上均施迭涩,挑出短檐。塔的高度都在20-30米之间,*少林寺、灵岩寺塔林中的墓塔要高大得多,两座元代塔,也是砖结构,但体积较小。其中一座密檐式,檐下刻斗拱,塔的立面富有曲线美。另一座是密檐楼阁式和覆钵式相结合,很特殊。这一古塔林是今天研究当时佛教艺术和砖石建筑技术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银山林美形胜,古代以寺多僧众闻名。唐代设有名僧阐扬佛法的道场,金代建“大廷圣寺”,聚僧尼500人,明代重修,名“法华寺”,现仅存遗址。遗址周围还有众多的密檐式砖塔、喇嘛塔、转腰塔等缀於青山之中,形成绿荫塔林。古已著名的“佛顶峰”、“雪堂”、“云亭”、“潆泉”、“三峰拥翠”、“东山晚照”、“寒泉漫目”、“大虎石”、“天清桥”等自然风景犹在,是北京远郊一处佛教文化胜地。

房山万佛堂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

门票:免费。

交通:六里桥乘917路车到良乡站,乘去河北镇的中巴到万佛堂下车,磁家务矿务局内

万佛堂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它位於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凤凰岭下,初建於唐代,原名“龙泉寺”。万佛堂之下有著名的孔水洞,是发育在奥陶纪石灰岩地区的巨大溶洞,原名“水帘洞”,因唐宣宗年间有一位*丘号溪的老人在此创建万佛堂,遂改称“万佛堂孔水洞”。洞内有泉,水势汹涌。洞壁存有隋大叶十年 (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於水中。唐万佛堂早已废圯,数处古建筑遗迹和几方明清石碑,零星散布在万佛堂孔水洞旁。现存万佛龙泉宝殿是明代重建无梁建筑,堂内三壁嵌满唐大历五年(770年)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正中雕释迦佛坐像,两侧雕乘狮文殊菩萨像和乘象普贤菩萨橡。前後有天王、神人、侍者等。或双手合十,或献花奉宝,形

态不一。其中西南壁伎乐天浮雕最为精美,天人持各种乐器作弹奏状,肌肉丰满,形态自如,是唐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孔水洞原有两扇巨大石门,早已不见,仅有宽尺许的石梁横卧在洞口,人们可以跨越石梁,紧贴洞壁,穿过溪流潺潺狭长券洞至“求帘洞”洞囗,券洞尽头石壁上有两尊石雕佛像,并有《莲花经.观世音普门二十四品》刻经,这些珍贵的隋唐石刻,至今清晰可辨。枯水季节,人们可徒步通过“水帘洞”进入第一大型洞厅,然后还须乘小舟才能饱觉“水底洞天”。洞中有三大洞厅,其中以第三大洞厅最为壮观,厅前一排石钟乳低俯水面,厅后遍布洁白晶莹的石花,厅南侧有一张嘴瞪目的“大鳄鱼”把守“九曲迷宫”入口,游人至此,莫不拍手叫奇。洞附近山丘上有辽代华塔、元代砖塔各一座,华塔上有“咸雍六年”、“寿昌七年”等题记,为研究中国华塔出现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华塔建在万佛堂西北侧山崖上。塔的平面为八角形,单层砖构,由塔基、塔身、塔顶三个部分组成。塔基是典型的辽塔形制,即由须弥座及仿木构的平座组成。八角形塔身的四个正面砌出券门,南门可入塔心室。其馀三面是假门,塔外壁有浮雕菩萨、力士像。塔身四个斜面上砌出直棂窗。塔身之上有腰檐和平坐各一层,平坐以上即为华美的大塔刹,塔刹外形如一根竹笋,轮廓是弧线状,其表面用砖砌成八层相叠的龛室,最下一层仿城墙,并具有城门和城楼。上七层都是单层佛龛,龛内有佛像,龛下托以圆雕的狮、象等形式的龛座,上下层龛位互相叠错,具有渐变的、有韵律的图案组合。最上即是刹顶,已毁。

华塔多盛行於中国北方一带,现存尚有七八座。“华塔”一词由来可能是因为这类塔刹十分肥硕,雕饰甚多,有如一根盛开的花棒,因名华(花)塔。仔细考查,可以发现其装饰题材具有一定的佛教内涵,即表现毗卢舍那佛所居住的“莲花藏世界”。据传说在该世界内毗卢舍那佛可化身为一千个释迦,分居在大千世界。华塔塔刹的每一小龛即代表毗卢舍那佛的一个化身,共同构成莲花藏世界。据此佛教涵义,因而称这种表现莲花千佛造型的塔为“华塔”。可以说华塔造型是佛塔建筑开始摆脱仿木构形式的束缚,努力追求表现宗教意识,从而开了佛塔艺术创新的道路 敕赐和平寺

位于八达岭长城南麓、昌平卫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龙凤山脚下花塔村内。始建于唐朝,由唐代名将尉迟恭监建,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敕赐和平寺”得名。和平寺整个建筑布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寺院正处在龙凤山的龙尾山坳之下,山峰险峻,景色秀丽。和平寺的建筑规模宏大,属于四合院结构,神堂、僧房房屋共九十九间半,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殿堂错落有致,遮掩于参天古树之中,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路线:德胜门乘345路到昌平终点换乘357路到南口镇下车乘小公共汽车直达;或从北京北站早7:00乘火车到南口站下车,再转乘小公共汽车直达。

咨询电话:69778491,69778497

票价:5元

静福寺

静福寺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碧云寺北1公里许木兰陀山麓。原名玉皇庙,俗称玉皇顶。明天启元年(1621)建玉皇阁,清道光三十年(1850)建吕祖殿,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改称静福寺。

该寺坐落于山腰约海拔200米处,由并排三座院落组成,有玉皇阁、吕祖殿、关帝殿等。存山门一座,无梁结构,歇山顶,石券门,门额书“静福寺”3字。中院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修殿后日岸记》摩崖刻碑。寺内还有明天启元年《新建玉皇阁碑记》碑、清雍正十三年(1735)《玉皇顶祭星圣会碑记》碑、道光三十年《建立吕祖殿碑记》碑,以及清代扩建关帝殿碑。

寺北有金泉洞,深4.25米,高2.9米,洞底一小汪泉水冬夏不枯。洞顶有一小洞,于洞内可以望天,为寺中一奇。与寺隔洞相望的东山梁上,曾建有洗心亭。

交通指南:乘333、360、904路车或地铁苹果园站乘318路到香山站下车,香山公园碧云寺北山

极乐寺

极乐寺位于海淀区东升乡五塔寺东约500米处,临高梁河。

一说为元代至元年间(1335—1340)所建,另说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所建。寺坐北朝南,原分3路,中路有山门、前殿、正殿及东西配殿。正殿后为达本和尚塔,东跨院是花园,有寄心斋、池塘等景观,西跨院为僧房。寺内曾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创建极乐禅林记》碑,为大学士严嵩撰书。碑阳刻有明万历五年(1577)《极乐寺护持香火坟茔碑记》。今存正殿和正殿耳房。

交通指南:乘坐320/330等很多路公交车白石桥下车。然后向东行500米可到五塔寺,继续向东500米即到极乐寺

金仙庵

金仙庵遗址位于海淀区北安河村西。庵堂建在一座石砌高台上。原寺名金山寺。始建何年无考。相传清代慈禧的表妹金仙,削发为尼在此修行,改名。寺中前院尚遗存银杏树两株,树龄约有700—800年。金山是西山著名风景区之一,金章宗完颜璟在北京西山兴建的八水院之一的金水院即于此。金仙庵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仅存山上塔坟一座。系清末大风银库总管刘善宝之墓。

交通指南:346路车北安河北口下车西行,或在苹果园早7:12乘郊游铁路5/6次车鹫峰下

大慧寺

大慧寺位于海淀区,因寺内有大佛,俗称大佛寺。大慧寺的大悲殿将明代的三大艺术─建筑、彩塑和绘画熔为一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明正德八年(1513)司礼监太监张雄建。嘉靖时提督东厂太监麦某又在寺左增建了一座佑圣观。明世宗时又在寺后建了一座真武祠,借这两座道庙以保存大慧寺。

当时大慧寺和佑圣观一共有殿宇183间,占地421亩。万历二十年(1592)和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曾重修。光绪时,寺院和道庙渐记毁,1949年后尚存山门、门前照壁和东西配殿以及大慧寺的大悲宝殿。山墙前高大的二十八诸天泥塑和墙上的壁画,是明代雕塑和绘画艺术的杰作。

门票价格:5元

交通指南:乘933和16路支线大慧寺站下

黑寺

黑寺在海淀区东升乡马甸村西。原为前后两寺,中以一街相隔。两寺与附近的黄寺同为喇嘛庙,因覆以黑瓦,故俗称黑寺。

前黑寺原名慈度寺,建于清朝初年。坐北朝南,有殿5重,民国年间烧毁。后黑寺原名察罕喇嘛庙,为东蒙察罕呼图克图活佛于清顺治二年(1645)募化创建。

寺坐北朝南,原有殿3重,寺门额曰“大清古刹”。寺内依次为天王殿、正殿、后殿、活佛仓和后院。正殿内供奉三世佛,并供有关羽像,故又称关公殿;后殿供有清康熙皇帝赐予的无量寿佛;活佛仓后殿西北,为东西并排的两座四合院式建筑,有房屋20多间;后院有坐北朝南的大殿3间及耳房数间。

寺内还曾有明正德十年(1515)最胜寺大钟一口,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寺中举行打鬼活动。民国年间大殿焚毁,寺遂败落。附近有马甸清真寺等。

交通指南:公交车55、300车可以到。 ?

? 定慧寺

定慧寺在海淀区四季青乡罗道庄村。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后多次重修。初名善法寺,后改云惠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赐名定慧寺。寺呈四合院式布局。

?

? ?

? ?

? ?

定慧寺坐北朝南,门额及天王殿额皆康熙帝御书。明清两代多次重大修缮。

另在寺北有清代太监李莲英墓及雍正年间的关帝庙。

寺呈四合院式布局,原寺后有小山。寺分山门殿、天王殿、钟鼓楼、前殿、东西配殿、大殿、东跨院前后殿,近40间殿房。大殿面阔3间,前出月台后出厦,保留了明代建筑形式。内悬匾额为康熙帝手书:“慈云广覆”。现存明代碑3座、清代碑2座。1984年5月在大殿后出土明代铜质布袋僧两尊,为明代佛像的珍品。1984年在四季青乡南辛庄村发现了一块“定慧寺开山第一代主持洪修和尚碑”。

龙王庙

黑龙潭及龙王庙在海淀区寿安山北山腰。传说山上产黑石,质细腻,金代曾采石为宫女画眉,称为黛石,山亦因此叫画眉山。

山腰有圆潭,径10余米,水从山峡石隙中流入潭内,溢时流泻山下田野中。传说有黑龙潜藏水底,故名黑龙潭。周围建有回廊33间,潭后有庙,名黑龙王庙,东向依山而筑,殿宇层层上升。庙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祭祀黑龙王,天旱时在此祈雨。庙内现存明清及民国重修碑、御制碑及祈雨灵应碑等多块。

交通指南:乘330路黑龙潭站下车,路北画眉山庄疗养院内

莲花寺

莲花寺始建于明代。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阳台山下,大觉寺南部。该寺的建筑格局为四合院式布局,为三进院落。其中院有山门殿、正殿和配殿。寺南北建有跨院,各有正殿三间。清末为太监养老送终之所。寺坐落在小山脚下,坐北朝南。依山势分为3级。最下层为水池,第二级有院门及马圈等,最高处为四合布局的殿堂。由并列的3座院落组成。部分建筑已改建。寺内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告示碑、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莲花寺碑记》碑和光绪三十一年(1901)《重修莲花寺碑记》碑。 位于竹北凤山山脚之处,有近40年历史,楼高三层,内分前后殿,主祀观世音菩萨,每年皆吸引不少善男信女。

交通指南:乘346路车周家巷站下车,西行约20分钟或在苹果园早7:12乘郊游铁路5/6次车

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北安河乡大觉寺北约500米处的小山脚下。明天顺五年(1461)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及周边寺庙大全(5)在线全文阅读。

北京及周边寺庙大全(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863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