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 ) A:横断学科 B:综合学科 C:边缘学科 D:自然学科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 ( )A:《体育社会学》 B:《体育运动与文化》
C: 《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 D:《娱乐社会学》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A:结构功能主义 B:冲突理论 C:符号交换理论 D:技术统治论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A:社会制度的变迁 B:社会的科技变迁 C:社会的文化变迁 D:经济变迁 参考答案:D
5:[单选题]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 ) 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B: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 ) C: 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D:单一定性判定标准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 ) A:1984年奥运会 B:1988年奥运会 C:1992年奥运会 D:1996年奥运会 参考答案:B 7:[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方法论 2、社会分层
3、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 4、体育的社会效益 5、社会流动 6、体育人口 7、体育社团 8、体育文化 9、社会化 10、素质教育 11、社会体育
12、生活方式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社会学方法论: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2、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3、体育运动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中的平衡互动达到最佳状态。
4、体育的社会效益:从社会总体的基本利益来衡量体育运动的效果和收益。
5、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6、体育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
社会群体。
7、体育社团: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8、体育文化: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9、社会化: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10、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1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12、生活方式:社会整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具体而生动的反映形式。 1:[单选题]营造\看台文化”的是体育的( ) A:直接参与者 B:间接参与者 C:当然参与者 D:或然参与者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在我国被称为\职业体育”的是( ) A:组织化的竞技体育 B:非正规的竞技体育 C:商业化的竞技体育 D:国际竞技体育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 )是检验科学技术成果的标准之一。 A:体育科学 B:体育实践 C:体育理论 D:体育科研 参考答案:B 4:[论述题]
1、试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2、试述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3、试述体育运动与培养现代人的关系。
4、试述科学技术作用于体育的机制。 参考答案:
1、试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答:体育社会学的性质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又要从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科学、社会体育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括体育经济学、体育伦理学以及体育社会学等;\社会体育学”又称\群众体育学”,是有关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2、试述体育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答:体育社会学的初创阶段:现代体育社会学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德国学者里塞和美国学者罗德是该学科的开拓者。1921年德国学者里塞的专著《体育社会学》的问世,标志着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1956年罗德等人的著作《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被认为是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
当代国外体育社会学的发展:1、学科初创阶段:1945年至1963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苏联以及东欧几过都积极开展了体育社会学研究。2、学科发展阶段:1964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体育社会学初建的萌芽阶段结束;1965年到1972年,体育社会学从发展的网状阶段向集聚阶段过渡;目前,体育社会学正向专业化阶段发展,逐渐成为一门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中都有合法学科地位的成熟的学科。
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50年代,中国的体育社会学一直以教育学为基础,到了80年代,体育社会学迅速发展。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年――1989年):1987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组。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 )1989年,先后有5本《体育社会学》教材和专著问世;1997年,亚洲体育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3、试述体育运动与培养现代人的关系。 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 (一)体育运动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
竞争的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体育运动与保守性格势不两立,强烈的竞争性督促着每一个参与者不断去创新和变革。 (二)体育运动扩展了现代人\开放”的视野
现代体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推动对外联系就会丧失生命力。 体育运动接受开放的思想,是极其敏感,极少障碍的。 (三)体育运动丰富充实着现代化人的情感生活
在体育运动中,人们追求积极向上的荣誉感和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的亲和感,人们用\费厄泼赖”精神保持自己的伦理感。因此可以说,体育运动承担着充实现代人高级情愫的功能。 体育运动给人们提供的情感体验是复杂多样的,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
4、试述科学技术作用于体育的机制。 (一)科学技术对体育器物层次上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科学技术的影响首先作用于体育的器物层次。在文化结构内部,当其中科学技术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它总是通过科学技术思想化表现出来。在刚开始的时候,这种科学技术因
素在文化系统中的变化,首映出来的是为了实用,具体地解决某一个或几个实际问题,在体育中则是为高运动成绩、锻炼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科学对体育制度层次上的作用
当科学技术的影响作用于体育的制度层次的时候,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物化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证;另一方面,任何科学技术的器物形式总是要由组织起来的人掌握和运用。才
能真正有效地使技术的器物发挥作用。 (三)科学作用于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
科学技术影响与渗透深入的再下一步是让这种影响作(三)科学作用于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 科学技术影响与渗透深入的再下一步是让这种影响作用于体育的行为规范层次。 当科学技术的影响深入到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引起体育的价值观念层次变化的时候,这种科学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就开始作用于文化的行为规范层次了。这样一个社会过程,主要还是通过在新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的。 1:[单选题]
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 ) A:硬控制 B:软控制 C:外界控制 D:内在控制 参考答案:B
2:[单选题]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属于( ) A:结构性协调 B:功能性协调
C: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 D:层次协调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促使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变化实现的是( ) A:社会流动 B:社会控制 C:社会分层 D: 社会变迁 参考答案:D
4:[单选题]从根本上决定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社会的政治制度 B:社会文化
C: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 D:社会的经济制度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体育群体可划分为(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学习群体和竞技体育群体 C: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D:专业群体和业余群体 参考答案:C
6:[单选题]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属于( ) A:现代体育文化形态 B:前体育文化形态 C:准体育文化形态 D:亚体育文化形态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 ) A:运动处方科学
B:高科技的训练手段 C:先进的体育理论 D: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答案:A ) 8:[单选题]
科学技术首先作用于体育的( ) A:制度层次 B:价值观念 C:器物层次 D: 理论方法 参考答案:C 9:[论述题]
1、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
2、试述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3、简述体育群体的特征。
4、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其具备的条件。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 6、试述体育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 参考答案:
1、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
答:竞技体育的特点有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传某种价值观念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2、试述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 答: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表现
(一)竞技体育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 (二)竞技体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 (三)竞技体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 (四)竞技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3、简述体育群体的特征。 答:体育群体的特征表现为 (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
(2)以体育实践为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
(3)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 (4)开展对外的竞赛活动; (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4、体育社团的性质及其具备的条件。 答:体育社团的性质表现为 (1)、民间性
2)、非盈利性:体育社团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3)、互益性 (4)、同类相聚性
构成体育社团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 (1)、一定数量的较为固定的成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西南大学体育社会学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