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一、历史背景
1、十年文革结束,国内百废待兴
1976年,动乱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而宣告结束。由于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并出现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的现象,国内民心涣散,焦虑不安;生产建设收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的生活十分清苦,基本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所以,“四人帮”的被粉碎和文革的结束,使人们普遍感到欢欣和鼓舞。人心思定,百业待兴,成为当时中国的基本局面。但是,如何走出困境,走向振兴,中央在积极探索,试验,民众也在认真思考,期待。
2、极“左”思想还严重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两个凡是”又成了新的紧箍咒
文革虽然结束了,但是在党内和社会上长期流行的极“左”错误思想并没有被根本破除,在很多方面还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所以,国家迟迟找不到一条发展的新路,陷于徘徊之中。在人们还没有完全走出过去的极“左”思想局限的情况下,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提出了“两个凡是”的主张,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要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维护过去极“左”思想和做法的错误主张,成了限制人们纠正文革错误,探讨改革发展新路的障碍。
3、亟待端正和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决定恢复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的一切职务,邓小平第三次复出。面对国家的重重危机,邓小平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拨乱反正。他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内外政策上作了一系列调整,领导平反了冤假错案,这样,一步步把中国带出了极“左”思想笼罩的困境,带向了创新发展的新道路。为了进一步端正和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发表了这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是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二、主要内容 (一) 序言
总结了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的意义和会风。
(二) 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1、(1—11自然段):提出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分析了造成思想僵化的原因,指出并抨击了思想僵化的危害。
2、(第12自然段):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认为这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3、(第13—14自然段):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乃至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号召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
(三) 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1、(1—2自然段):指出解放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而且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 2、(3—5自然段):强调要创造民主的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宪法和党章规定的公民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要
正确对待群众观点意见,不能打击压制。
3、(6—8自然段):强调要发扬经济民主。要改变经济管理体制过于集中的现象,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 4、(9—10自然段):指出要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
(四) 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
1、(1—5自然段):指出解决遗留下来的问题,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目的是为了向前看,为了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顺利转变。我们的原则是“有错必纠”。 2、(6—7自然段):强调要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绩和错误。
(五)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第1自然段):指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 2、(2—5自然段):在管理方法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
3、(6—13自然段):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 4、(14—16自然段):在经济政策上,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强调这是个能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 5、(17—21自然段):强调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
三、意义
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既深刻阐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同时又提出了我国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全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扫除思想障碍,推动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工作起了关键作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主题,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此后党的各方面决策,提出了理论依据,讲话是在文革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