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 三 课 时
一、表演《牧场上的家》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二、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如: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21
5.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第5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点:.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难点: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做变奏创作练习。? 第二课时:唱《小村之恋》;画、写故乡等综合表演。?
第三课时:唱《故乡小路》,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 一 课 时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22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复听乐曲。?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第 二 课 时
一、表演《小村之恋》?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23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第 三 课 时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24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3、4、5、#4、6、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第6课 欢乐的少年
教学目标:
1.本课中外四首作品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欢乐的少年。由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们应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2.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3.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听《嬉游曲》;唱《雏鹰之歌》。? 第二课时:唱《叮铃铃》;听《缆车》。?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表演《雏鹰之歌》?
1.教师谈话导入: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寓教于乐。 1、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2014-2015学年2014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