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1、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P27-28的加减法的关系及练习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 数之间的关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 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一共有35只大熊猫”“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 ②一共有35只大熊猫,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③一共有35只大熊猫,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 (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

(1)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18只,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

17+18=35(只) 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成年大熊猫、大熊猫宝宝分别叫什么?

(2)一共有35只大熊猫,成年大熊猫有17只,大熊猫宝宝有多少只?

一共有35只大熊猫,大熊猫宝宝有18只,成年大熊猫有多少只? ①为什么用减法算?

②“35”“17”“1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 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

P44的课堂活动

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你是怎样学会的?

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 五、作业:

完成练习六的习题。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关系 18+17=35(只) 35-17=18(只) 35-18=17(只)

4、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P30-31的例1和例2及相关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口述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25 25+12 500+300 300+500 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3.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4.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二、加法结合律

(一)形成疑问,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例2题:(89+86)+114、89+(86+114),学生计算出得数。 2.比较两式题的异同。 同:加数相同,得数相同。 异:运算顺序不同。

再一题:(153+315)+85和453+(315+85),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3.讨论: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 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规律

1.我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女生完成 3024+(73+6) 13+(8+5) 男生完成 (3024+73)+6 (13+8)+5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 2.揭题:

从以上式题可以看出,都符合我们的猜想,同时也证明了猜想的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 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 3、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口述结合律。

学生尝试用三个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结合律。 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 P31的课堂活动1题。

四、反思过程,学会方法。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七的习题1。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a+b=b+a。 加法结合律

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那么(a+b)+c=a+(b+c)

5、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

教学内容

P31的例3及P32的“课堂活动”和练习七的其余习题。 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 2、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 教学重难点

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 )。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例3:113+96+87

(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

(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可能有两种情况:

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 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b.生答:113+96+87=113+(96+87)

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 (3)揭示课题: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2.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A、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B、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3)议一议:482-159+18怎样算简便? 3.凑整训练: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三、总结

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行计算,你有何感觉? 注意:当能熟练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 五、作业:练习七的第2、3、4、5、6题。 板书设计

5、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

例3:113+96+87 113+96+87 =209+87 =113+87+96 =296 =200+96 =296

6、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二)

教学内容

P33-34的例4、例5和练习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十)、又比整百(整十)数稍小一点的数的简便算法,能按简便算法正确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上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减去多加的部分。减去一个接近整百(整十)的数,要加上多减去的部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8+52 237+63 74+26 85+15 128+175+25 64+78+36 439+302

2、下面各组算式里哪个得数大?为什么? 264+98 135+297 351-96 516-39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在线全文阅读。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82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