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信号的眼图
输出信号的眼图
理论和实际的误码率曲线
实验结论
由仿真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从误码率曲线可以 看出,信号经 过有加性白高 斯噪声的升 余弦滚降系统 后,误码率并不是
很高,与理想误码率曲线拟合得不错。
2. 对比发送信号波形 和接收信号波 形,可以发现 接收信号波 形的失真不算 严重。同样发送信
号功率谱密度和接收信号功率谱密度也相差不大。
3. 发送眼图的效果比 接收眼图的效 果好很多,说 明信道中的 加性白高斯噪 声和码间串扰 还
是对基带信号的传输产生了一些影响。 4. 综上所述,数字PAM信号在受到加性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最佳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发 送及接
收滤波的设 计是:总的收 发系统的传递 函数要符合 无码间干扰基 带传输的升余
弦特性;且又要考 虑在抽样时刻 信噪比最大的 收、发滤波 共轭匹配的条 件。在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的 基础上,在设 计发送及接收 滤波时,要 使发送及接收 滤波器的传递函数的模值分别是近似于升余弦的平方根频谱,其相移是线性的。另外,还需要时延 t0用来确保滤波器
的物理可实现性。
实验七 模拟调制(上边带调制) 源程序 global dt df t f N close all N=2^10
dt=0.02; %ms df=1/(N*dt) %KHz T=N*dt %截短时间 Bs=N*df/2 %系统带宽
f=[-Bs+df/2:df:Bs]; t=[-T/2+dt/2:dt:T/2];
f0=1; e=1KHz
s=sin(2*pi*f0*t);%信号为正弦波 S=t2f(s); %S是s的傅氏变换 P=S.*conj(S)/T; %信号功率谱
y=s.*cos(2*pi*10*t)-imag(hilbert(s)).*sin(2*pi*10*t);%经调制后的上边带信号 Y=t2f(y);
PY=Y.*conj(Y)/T; %功率谱 figure(1)
set(1,'Position',[10,50,300,200]) as=abs(P); plot(f,as,'g'); grid
axis([-2,+2,min(as),max(as)]) xlabel('f (KHz)')
ylabel('P(f) (W/KHz)') title('正弦信号的功率谱') figure(2)
set(2,'Position',[350,50,300,200]) ass=abs(PY); plot(f,ass,'g'); grid
axis([-Bs,+Bs,min(ass),max(ass)]) xlabel('f (KHz)') ylabel('P(f) (W/KHz)')
title('正弦信号的功率谱幅频特性') %对接收信号进行混频,无相差 yr=y.*cos(2*pi*10*t); Yr=t2f(yr);
PYr=Yr.*conj(Yr)/T; %功率谱 figure(3)
set(3,'Position',[600,50,300,200]) ar=abs(PYr); plot(f,ar,'g'); grid
axis([-Bs,+Bs,min(ar),max(ar)]) xlabel('f (KHz)') ylabel('P(f) (W/KHz)') title('接收信号的功率谱') fir=lpf(2);
%截止频率为2khz低通滤波器 FIR=t2f(fir);
Yz=Yr.*FIR;%最终解调后的信号 PYZ=Yz.*conj(Yz)/T; %功率谱
figure(4)
set(4,'Position',[600,350,300,200]) aZ=abs(PYZ); plot(f,aZ,'g'); grid
axis([-2,+2,min(aZ),max(aZ)]) xlabel('f (KHz)') ylabel('P(f) (W/KHz)')
title('解调信号的功率谱幅频特性') 仿真图
正弦信号的功率谱
正弦信号的功率谱幅频特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通原实验软件报告(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