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天时不如地利》(含题目和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如果喜欢类似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提出了战争中天时、地利、人和的三要素。 B.“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施行“仁政”。

C.本文阐述并强调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D.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本文作者是,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是《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0.“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3分)

A正确的道理 B.“人和”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

1

如果喜欢类似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 孟子名 ,是 家学说的代表人物。(2分) 9. 翻译。(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0.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 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师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 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4)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本文作者是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文中的“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取胜所凭借的条件。 B 作者把“人和”确定为决定战争胜负诸多因素中关键所在。 C 作者分析作战时诸因素的关系,总结了巩固国家的诸多办法。

2

如果喜欢类似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D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作者意在劝说国君施行仁政。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5)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甲文选自《孟子》。孟子是___(朝代)思想家;乙文选自课文《 》。(2分) 9.翻译句子。(2分) 夫战,勇气也。

10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战争有关。甲文强调___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阐明___、细心观测是以弱胜强的重要原因。(4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6)

【甲】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的作者是 (人名)。(2分)

9. 甲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在内容上却可互补。乙文所叙述的 的事例正好印证了甲文所阐述的“ ”的道理。(6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7)

3

如果喜欢类似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时期的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选文以“攻城者环而不胜”的例子,论证了“地利”的重要性。 B.选文以“守城者委而去之”的例子,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 C.选文以“寡助”与“多助”的对比,论证了“得道”的重要性。 D.选文以“域民......”三句,论证了“智慧”在治国上的重要性。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8)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本文选自_______ _ ,作者是 时期的思想家。 (2分) 9.解释加点词含义: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 (2)天下顺之 _________ (2分) ..10.翻译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2分) .....11.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2分) A.作者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全文多处用了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D.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4

如果喜欢类似文档请在百度文库搜索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

8.《孟子》 战国(注:没有书名号,该空不得分)(2分) 9. (1)威 : 建立威信 (2)顺 :服从 (2分) ..

10.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都会背叛他(加点字词不落实两处扣1分)(2分) 11.D(2分)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9)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本文作者孟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初中阶段教材里还学过他的作品有《 》。(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①段中作者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②和③段在论证观点时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得道”的重要。 D.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战胜强者的治国方针和策略。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0)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天时不如地利》(含题目和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天时不如地利》(含题目和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818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