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目 录
实验一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1 实验二 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法,附指测法) .............................................. 3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的性状观察 ............................................ 17 土壤水能量的测定(张力计法) ........................................................ 20 土壤容重、比重和孔隙的测定 ............................................................ 24 土壤胶体性状的观察 ............................................................................ 31 土壤反应及缓冲性能的测定 ................................................................ 36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 41 土壤剖面性状观察 ................................................................................ 45 我国主要土类的性状和分布规律的认识 ............................................ 50
实验一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是开展土壤实验和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关系到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如果采样缺乏代表性,即使分析相当准确,也不能代表土壤的真实情况。所以土样采集是一项十分细致和重要的工作。
一、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采样最基本的要求是采集有代表性的土样。但代表性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为了研究土体的发生学特性,必须挖掘典型土壤剖面,按上壤发生层次采样。进行大多数土壤物理性质项目的测定时,代表性要体现在采原位、原状土壤样品。在进行土壤养分评价的常规分析时,表性含义要反映在多点混合样品。求平均值的概念方面,通常采用的有对角线采样法、棋盘采样法和蛇形采样法,就是为了得到一个代表一定面积的混合土样。而对土壤植株养分田间诊断速测土样,代表性就是要求选择典型性的样品,即尽可能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分类型地个别采样,单独测定。
在采样时,采样数量、采样点数以及采样深度等都因采样目的而异。采集的土样应及时附标签,注明采样编号、地点、时间、采样深度和采样人等。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
从田间采来的土壤样品,应进行风干。分选、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等处理。但样品的处理也应按实验目的的要求而有所差异。对于土壤速效养分测定,最好用田间新鲜样品直接快速方法测定;对于土壤容重、坚实度等物理性质测定,必须用原状土样,不破坏土壤结构体;进行土壤机械组成等项目的物理分析时,上样必须全部通过1毫米筛,留在端上的碎石称重后保存,以备砾石称重计算之用;化学分析时,要仔细挑去混在风干土样中的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体和侵入体,然后磨细,全部过18号筛,这种土样可供速效养分、交换性能和pH等项目的测定。分析有机质、全氮时,需进一步研磨,使其全部通过0.25毫米筛为止。研磨后的样品混匀后,即可装瓶并贴上标签,写上编号,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三、土壤含水量测定
1.操作步骤。取田间自然湿上10—15克或风干过筛土样5—10克,放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在分析天平上称重。然后,把铝盒盖套置在铝盒下面,在烘箱105—110℃温度下烘8小时,取出,将铝盒盖好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重新放入烘
1
箱再烘2小时,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两次重复之差,不大于3毫克)。
2.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
式中:W1——湿土重+铝盒重,克;
W2——烘干土重+铝盒重,克; W——铝含重,克。
含水量测定后,将湿土换算为烘干土重可按下式计算:
烘干土重=
四、实验报告
1.土壤含水量测定记载表。
土壤名称 铝盒重 w(g) 湿土+铝盒重 干土+铝盒重 w1(g) w2(g) 干土重 (g) 水分重 (g) 土壤含水量 (%) W1?W2×100
W2?W风干土重(克)
1?土壤含水量(%) 2.思考题。怎样采集一个有代表性的土样?
2
实验二 土壤机械分析(比重计法,附指测法)
一、方法原理
比重计法是将一定数量的土样(<1毫米),经过化学与物理处理使上粒充分分散成单粒状,然后置于沉降筒中,让分散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经过不同时间,用比重计测定悬液比重变化。土壤比重计的读数,直接指示出悬浮在比重计所处深度的悬液中土粒含量,也就是说,可以从比重计刻度上直按读出每升悬液中所含土粒的重量(克/升)。而这部分土粒的半径(r),可按司笃克斯定律计算而求得。
二、操作步骤 1.称样。
(1)称取通过1毫米筛孔的风干土50克,用以制备悬液用。另称10克置于铝盒内,在烘箱(105℃)中烘干至恒重(约8小时),冷却称重,计算含水量和烘干土重。
(2)>1毫米的石砾处理。将>1毫米的石砾放入10—12厘米直径的蒸发皿内,加水煮沸,随时搅拌,煮沸后弃去上部浑水,直至上部全为清水为止。将蒸发皿内石砾烘干称重,而后通过10毫米及3毫米筛孔,分别称重,计算各级石砾百分数。
2.悬液制备。
(1)将上述称的50克土样放入三角瓶中,根据土壤酸碱性,分别选加下列分散剂(石灰性土壤加0.5M六偏磷酸钠60毫升;酸性土壤加0.5M氢氧化钠40毫升;中性土壤加0.25M草酸钠20毫升)进行分散。
(2)分散方法可选用煮沸法或研磨法。煮沸法是将分散剂加入盛有样品的 500毫升三角瓶中,再加入蒸馏水或软水,使三角瓶内土液体积约250毫升,盖上小漏斗摇匀后静止2小时,并经常摇动三角瓶,然后放在电热板上加热煮沸,在未沸腾前应经常摇动三角瓶,以防土粒沉积瓶底冷热不匀而发生破裂。煮沸后保沸腾1小时。研磨法是将称好的土样置于瓷蒸发皿中,加一部分分散剂使之呈稠糊状(剩余的分散剂在研磨完毕后全部加入),静止半小时,使分散剂充分作用,然后用带橡皮头的玻棒研磨。研磨时间,粘质土壤不少于20分钟,壤质土壤及砂质土壤不少于15分钟,能使分散完全。两种分散方法,前者较适用,后者由于不同分析人员研磨效果不尽相同,易造成误差。
(3)将直径为0.25毫米的筛子放在漏斗上并一起搁在1000毫升沉降筒上,将分散处理后的样品通过0.25毫米筛子,用橡皮头玻棒轻轻洗擦筛上颗粒,并用蒸馏水或软水冲洗干净,使<0.25毫米的土粒全部进入沉降筒(注意:洗水量不能超过1000毫升)。
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试验一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