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期中试卷]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l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实了炎帝对古代农业发展的贡献

2.《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髙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农业生产注重

A.遵循经济规律提高效益 B.改进铁犁牛耕发展生产 C.进行精耕细作提高地力 D.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個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绩,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这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乡村生活富足安逸 B.农户个体生产经营 C.农村土地高度集中 D.地主庄园生产经营

4.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 -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髙。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简单再生产模式 B.重农抑商政箄的抑制 C.传统科学技术忽视农业生产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5.《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它反映的

手工业性质是 A.私营手工业

B.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6.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社诗发明和推广水排 C.冶铁官营政策的推行

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7.明末清初文人叶梦珠在《阅世编沖说吾邑(指上海县)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都, 纺绩成布,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亦赖以济,种植之广,与粳稻等材料中所述现象反映了当地

A.种植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B.广种棉花以应对沉重的赋税 C.棉纺织业面临技术革新 D.成为浙西主要的棉花供应地

8.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 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園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A.手工业较为发达 C.曾取得霸主地位

B.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D.商贸活动较为频繁

9.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脤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A.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B.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习俗 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

10.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这些变化说明宋代政府 A.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 B.扩大税收以解决财政困难 C.摒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D.通过征税来直接监管市场

11.唐初征收賦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手工业地位大幅下降 C.货币发行量比较充足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12.1647年清政府规定,准许旅居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以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但 “禁人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自是每岁通市不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闭关锁国的政策受到质疑 C.政府放宽对外贸易的管制

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D.清朝注重发展对外贸易

13.16世纪的一位欧洲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这说明

A.寻找黄金就是为了传播宗教 B.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多种因素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笋手段 D.掠夺黄金以便扭转商业危机

14.右图是一位航海家在16世纪开辟的航海路线。对此次航行,认识正确的是 A.得到了西班牙政府支持 B.启航港口位于西半球 C.船员曾在中国澳门登陆 D.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5.据统计,16世纪初到17世纪初的 —个世纪里,英国的工业产品价格平均指数从98上升到247,而谷物的平均指数则从105上涨到575。这一现象说明 A.圈地运动造成英国粮食短缺 B.英国的海外贸易极为发达 C.工业发展促使英国物价上涨 D.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16.英国作家笛福曾在评论17世纪欧洲某一国家时,称它是“世界的运货人,贸易的中间人和欧洲的经纪人”。这反映了该国家 A.工业经济在世界上最发达 C.占据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B.拥有强大的世界航运业 D.冲击了英国的商业霸权

17.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 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 A.削弱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打击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 C.维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维护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洽

18.“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 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 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进行垄断经营 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19.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 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

A.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B.导致了英国向外进行殖民扩张 C.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D.使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下表反映了 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时间 1760?1830年 1850 年 1852 年 1800?1850年 社会经济状况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 236% A.19世纪上半期英国社会矛盾突出 B.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的社会风貌 C.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交通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21.19世纪30年代,欧美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说明

A.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B.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髙 C.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D.科技进步改变人类生活

22.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 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 6家炼油厂。 ??I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上述材料反映了 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的产生 B.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竞争 D.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23. 1895年,九江口的海关报告称“内地人民有尽用洋棉纱织成土布款式,取其工省,而价值亦较土棉纱为廉,且较买市肆洋布更为便宜。”这一现象 A.说明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有利于抵制外齊经济人侵

2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是基于当时中国 A.已经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中央集权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探索取得初步的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5.下表是1913年一 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价值表(单位:两;1913年指数 100),根据上表可以推断

年份 1913 1914 1917 1918 英国 总值 指数 德国 总值 指数 法国 总值 指数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4 951 471 93.4 2 309 160 43.6 1 568 853 29. 6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51 989 185 53.6 49 890 293 51.5 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 C.德国经济实力下降最为明显 D.法国对华出口转为资本输出

26.下表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占工人总数比例 4.4% 78% 7.3% 49% 1937 年. 16% 1942 年 58%

A.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C.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B.官僚资本的壮大 D.民营工业的发展

27. 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同 19兵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引导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28.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

A.体现了经济政策的调整 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29. 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减少,而由农民进行市场调节交易的,或者超产由国家加价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变化

A.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 B.导致农村土埤制度发生变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期中试卷]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在线全文阅读。

[期中试卷]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653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