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总复习教案(五)
函数及其图象相关定理
1. 一一对应:
①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② 坐标平面上的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2.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特征:
① 横坐标上的点?纵坐标为零。 ② 纵坐标上的点?横坐标为零。
③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 ④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等。 ⑤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设A点的坐标为(x,y)有x=y].
⑥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设A点的坐标为(x,y)有x= - y].
2. 每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设A(x,y)有
① 第一象限内的点?x>0,y>0. ② 第二象限内的点?x<0,y>0. ③ 第三象限内的点?x<0, y<0. ④ 第四象限内的点?x>0, y<0. 3. 设平面上点A(xA,yA),点B(xB,yB):
① AB在x轴上或平行于x轴?AB=|xA- xB|。 ② AB在y轴上或平行于y轴?AB=|yA- yB|。
22?yA③ 点A到原点的距离?OA=xA。
④ 平面上任意两点AB的距离?AB=(xA?xB)2?(yA?yB)2。 4. 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① 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P1(a,-b)。即:点P、P1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 点P(a,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P2(-a,b)。即:点P、P2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 点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P3(-a,-b)。即:点P、P3关于原
5. 6. 7. 8. 9.
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函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 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相对应,则y叫做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
一次函数?一条直线?y=kx+b(k,b是常数,k≠0)。 正比例函数?直线过原点?y=kx(k是常数,k≠0)。
k反比例函数?双曲线?y=(k是常数,k≠0) ?y=kx?1(k是常数,k≠0)
x?xy=k(k是常数,k≠0)
10. 二次函数?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且a≠0)。 11. 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性质:
b① 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为(0,b),与x轴的交点为(-,0)。
k② 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从左到右在上坡。 ③ 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减小而增大。?从左到右在下坡。 ④ 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 ⑤ b<0时?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下方。 ⑥ b=0时?直线经过原点。
⑦ 直线m∥n?k1=k2
⑧ 直线m、n交于x轴上同一点?(
b1b2,0) ?k1k212. 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 ① y ② y x x
? k>0, b>0?图像过一、二、三象限。 ? k>0, b=0?图像过一、三象限。 ③ y ④ y x x ? k>0, b<0?图像过一、三、四象限。 ?k<0, b>0?图像过一、二、四象限。 ⑤ y ⑥ y
x x
? k<0, b=0?图像过二、四象限。 ? k<0, b<0?图像过二、三、四象限。 13.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 自变量所在的式子为整式时,自变量取全体实数。 ② 自变量所在的式子含有分式时,则要求分母不为零。
③ 自变量所在的式子含有二根式(偶次方根)时,则要求二次根式(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④ 自变量所在的式子含有奇次方根时,则奇次方根的被开方数自变量取全体实数。
14.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① k>0?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 k<0?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15. 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性质,设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A(x1,0)、B(x2,0);与y轴的交点C(0,c)有:
① a>0?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上。 ② a<0?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向下。
③ |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a|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④ c>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 ⑤ c<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下方。 ⑥ c=0?抛物线过原点。
⑦ a、b共同确定对称轴的位置的情况:(1)a、b同号,对称轴在y轴的左边;(2)a、b异号,对称轴在y轴的右边。简记:同号左,异号右。 ⑧ △>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⑨ △=0?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 ⑩ △<0?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 二次函数y=ax
2b24ac?b2)++bx+c=a(x+的顶点坐标为2a4ab4ac?b2b(?,),对称轴为x=?。
2a2a4a? a>0有:x>?bb?y随x的增大而增大; x<??y随x的增大而2a2a4ac?b2减小。y≥有最小值。
4a? a<0有:x>?b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x<??y随x的增大而2a2a4ac?b2增大。Y≤有最大值。
4ab2?4ac? AB=|x1-x2|=。
a? 对称轴?过最低点或最高点的直线?过顶点的直线(平行于y轴)。 ? 顶点横坐标?对称轴所在的直线?最值?顶点纵坐标。 16.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① y=ax2+bx+c(a、b、c是常数,且a≠0)。 ② y=a(x-h)2+k(a、h、k是常数,且a≠0)。 ③ y=a(x — x1)(x -x2)(a是常数,且a≠0)。
17. 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且a≠0)的图象,设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A(x1,0)、B(x2,0),并设x1<x2有: ① y
A ④ y A B x B x
A(B) ⑤ y A(B) x
⑥ y x
x x
② y ③ y ①?△>0,a>0,b<0,c<0。y=axy=ax2+bx+c<0? x1<x<x2.
2+bx+c>0?x<x1或x>x2;
④?△>0,a<0,b>0,c>0。y=ax2+bx+c>0?x1<x<x2; y=ax2+bx+c<
0? x<x1或x>x2.
②?△=0, a>0,b<0,c>0。y=ax数;y=ax2+bx+c<0?无实数解。
⑤?△=0, a<0,b>0,c<0。y=ax2+bx+c>0?无实数解;y=ax2+bx+c<0?x≠?b的实数。 2a2+bx+c>0?x≠?b的实2a③?△<0,a>0,b<0,c>0。y=ax2+bx+c>0?全体实数; y=ax2+bx+c<0?无实数解。
⑥?△<0,a<0,b>0,c<0。y=ax2+bx+c>0?无实数解;y=ax2+bx+c<0?全体实数。
18. 设f(x)= ax2+bx+c,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分布(a>0): ① 一根为零?过原点?c=0。
② 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f(0)<0。 ③ 有一根大于a,一根小于a?f(a)<0。
b④ 有两个正根?△≥0,?>0, f(0)>0。
2ab⑤ 有两个负根?△≥0,?<0, f(0)>0。
2a⑥ 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并且正根的绝对值大于负根的绝对值?△≥0,
b?>0, f(0)<0。 2a⑦ 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并且正根的绝对值小于负根的绝对值?△≥0,
b?<0, f(0)<0。 2ab⑧ 两根都大于m?△≥0,?>m, f(m)>0。
2ab⑨ 两根都小于m?△≥0,?<m, f(m)>0。
2a⑩ 一根在a、b之间,另一根在c、d之间(a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三数学总复习函数及其图象相关定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