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省高考压轴卷
1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13.中国的纺织、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纺织工具 B.最初的纺织原料是麻和丝 C.西周时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D.棉布是唐代民众的主要衣料 14.某学者认为,经过数百年的斗争,“儒”“佛”“道”终于形成一种调和局面(见下图)。该学者意在说明
儒 佛 佛家学派 道家学派 道 道教 流行于民 间,即传统的宗教信仰 儒家学派 佛教 流行于士大夫间,即所谓三教合一 A.三教合流的实质是学派的合流 B.儒、道、佛有学派和宗教之分 C.佛教、道教难登大雅之堂 D.儒、道、佛的合流乃大势所趋 15.“凝聚力量,成就未来”是“首届时代徽商高峰论坛”的主题思想。这也是400多年前的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体现。形成该精神的根本原因是
A.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B.明清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徽商拥有丰富的经营之道 D.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中说,“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材料中的“多了两件”是指 A.平均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传统 B.机会主义和投降主义的错误 C.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D.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盛行
17.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的是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国民革命军
18.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下表中的表述,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因 宋代市民队伍的壮大 近代留学生群体的扩大 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迅速扩大 近代欧洲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果 宋代世俗文学艺术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有人说:“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
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宗教改革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实现了宗教信仰自由 C.宗教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宗教改革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20.“冷战时期,苏联(在联合国)屡次使用否决权,以致从1957年到1985年担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得到了一个‘摇头先生’的绰号。”苏联的这一做法 A.严重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B.当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 C.损害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形象 D.表明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政治大国 21.阅读右边漫画,画面上“‘基地’组织货车”正将满载的货物(炸弹)运往“美国”“阿联酋”“也门”“印尼”“沙特”以及更多的未知的地方。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特点是
A.地区冲突不断加剧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跨国犯罪有所抬头 D.民族矛盾逐渐加深 22.“我们学习研究历史,是站在今天来看过去的,这就容易犯两个错误:第一,拿今天的标准来要求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难,再一个由于是从后往前看,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诸葛亮’,去苛责前人。”材料表明历史研究
A.要从后往前看,与时俱进 B.要注重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真相 C.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 D.要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考察 23.“(他)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下列有关这位音乐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他将古典音乐推进到新的高峰
②他创作歌曲达643首之多,被誉为“歌曲之王” ③他的后期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④他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议会、国会)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监察专员是由首相提名,女王任命,终身任职,直到退休为止。
——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秦朝是如何对官员进行监察的?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
施。(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与英国监察制度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何共
性?(4分)
(4)与中国古代汉唐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6分) 39.(27分)工业化是现代化乐章中的主旋律。在探究“工业化”问题时,某同学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 在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十年中,虽然我国民间的私人资本也有过几度迅猛增长的所谓“黄金时期”,但是,总的来说规模偏小,发展缓慢,并且随着战乱的加剧生存处境日益艰难。
——摘编自许向阳《中国的道路》
材料二 共产主义革命导致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变迁表(单位:%) 年份 所有制成分 国有工业 集体工业 公私合营工业 私营工业 个体工业 合计 1949 26.2 0.5 1.6 48.7 23.0 100.0 1952 41.5 3.3 4.0 30.6 20.6 100.0 1957 53.8 19.0 26.3 0.1 0.8 100.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14.93倍,年均增长9.77%,2007年的工业增加值比1978年增长23.6倍,年均增长11.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多位居世界前列。……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额由1978年的约5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1500亿美元,增长了229倍,年均增长20.6%。……在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57%上升到2007年的70%。
——吕政《2008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在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十年中……我国民间的私人
资本也有过几度迅猛增长的所谓‘黄金时期’”。(4分)导致当时中国民族工业规模偏小、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57年新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特点。这种工业所有制结构是如何建
立起来的?(1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表现并指出推动其发展的主要
政策因素。(8分)
2012年广东省高考压轴卷
历史参考答案
12.B 13.A 14.A 15.B 16.C 17.D 18.C 19.A 20.B 21.B 22.D 23.C 38.【答案要点】
(1)秦朝: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作为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百官;地方各郡设监御史,掌监察
职责。(3分)
措施:实行上计考察;设立刺史、采访使作为监察官监察地方;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6分,答出3点即可)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监察制度完整、
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6分,答出3点即可)
(3)共性:都很早就注意建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官员进行监察;都有相配套的监察措施;
都注重监察过程与结果的统一。(4分)
(4)进步之处:中国汉唐监察体制以强化皇权为出发点,封建人治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皇帝
对监察系统的制约,是没有民主意义的、狭窄的监督机制,具有先大的脆弱性;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来规范监察的过程和结果。(6分) 39.【答案要点】
(1)举例:①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巾国民族丁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②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又得到一次发展机会,迎来了“短暂的春大”。(4分)
原因:①外国资本的竞争压力;②本国传统经济形式的抵制;③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上业生存处境艰难。(4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国家控制全部生产资料;单纯的公有制经济。(4分)
建立: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1953—1956年,通过公私合营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T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7分)
(3)表现: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工业出口额增加;工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上业生产技术
水平提高。(6分)
政策因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年广东省高考压轴卷(历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