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成本会计复习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
1. 实际成本 2生产成本 3.生产费用4.成本预测5成本核算6权责发生制原则7期间费用
8定额消耗量9.综合费用10多步骤生产11.大量生产12.品种法13.分步法14.成本还原15.平行结转分步法17.分类法18.定额变动差异19.成本报表20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二、判断题
判断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成本是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因此,凡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必须计算和考核成本。 ( √ ) 2.有没有成本和是否需要核算和考核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为一谈。 ( √ ) 3.产品成本是由产品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活劳动中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以及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三部分构成的。 ( × )
4.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都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因此,一定时期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该时期所发生的产品成本。 ( × )
5.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费用总额不一定等于该期内发生的生产费用总额,而该期内发生的费用总额也不一定等于该期内完工的产品成本。 ( √ )
6.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它们反映的都是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 √ )
7.生产费用的发生直接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而产品成本是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汇集的对象化的生产费用,它与一定的产品相联系。 ( √ )
8.一定时期(月、季、年)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构成该时期产品成本的基础。 ( √ )
9.由于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是构成该时期产品成本的基础,所以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都是不跨期的。 ( × )
10.产品成本是以货币表现的,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之和。( √ )
11.成本是制造产品而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之和。因此,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经济内涵是完全相同的。 ( √ )
12.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等费用属于管理费用,应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溢。 ( × )
13.要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对生产中的劳动耗费进行补偿,一定时期生产中劳动耗费的补偿尺度,就是该时期各种生产费用耗费的价值之和。 ( √ )
14.当一个企业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或部门平均成本)时,必然会发生亏损。 ( √ )
15.在产品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售价越高,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也越高,经济效益也越好。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时,必须以产品售价为依据。( × )
16.事中控制是整个成本控制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以后产品制造成本和作用成本的高低。( × ) 17.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制定的结算价格,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形成了一种买卖关系,因此,各单位有权制定自己产品或劳务的内部结算价格。( × )
18.成本分析是对前期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总结和评价,因此,它不能为进行下期成本预测、编制下期成本计划提供信息资料。( × )
19.成本决策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最重要的决策,因此成本决策是现代成本会计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成本会计工作的核心。( × )
20. 成本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需遵守内部管理制度。( × ) 1.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的分类,就是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生产费用要素。( √ ) 2.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的分类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分类。( × )
3.生产费用按其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分类,就是按照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进行的分类。( × ) 4.正确区分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便于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所以要想降低变动费用应该从提高产量和减少费用的绝对额着手。( × )
5.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因此一定时期的产品成本等于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 × )
6.外购材料和直接材料费是生产费用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二者实质相同,但具体内容不同。( √ ) 7.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都是企业为组织、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二者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但其发生的范围不同。( √ ) 8.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企业可以在“生产成本”一级账户下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也可以将“基本生产成本”设置为一级账户。( √ )
9.期间费用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费用。( × )
10.如果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制造费用不需分配即可直接转入该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 ) 1.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应按国家的法规制度进行选择。( × )
2.凡属生产车间领用的原材料费用,最终都必须结转到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 ) 3.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是以定额成本作为分配标准的。( × )
4.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 ) 5.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产品耗用的动力费用只能在“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上反映。( × ) 6.职工的工资总额,以及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应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进行归集与分配。( √ ) 7.职工福利费计入成本费用的方法与工资的计入方法完全相同。( × ) 8.工资费用的原始记录包括考勤记录、产量记录。( √ ) 1
9.月薪制是根据职工的标准工资、出勤日数和日工资计算的。( √ ) 10.集体计件工资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 × )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应该全部记入产品成本。( × ) 12.基本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修理费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应当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 )
13.企业发生的其他费用支出,如:差旅费、邮电费、保险费等,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关系,不应计入产品成本。( × ) 14.在制造成本法下,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及制造费用,所以凡是企业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以及制造费用,都应全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 )
1.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都应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
2.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只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分配,不对外分配。 ( ) 3.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和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可列入制造费用账户,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 √ ) 4.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内所发生的费用,应全部在制造费用账户加以归集,并由全年所生产的产品成本负担。 ( √ ) 5.制造费用账户归集的制造费用应在每月月末,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 6.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后各辅助生产单位的待分配费用,应全部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
7.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成本计算方法,与基本生产车间一样,应按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加以确定。 ( √ ) 8.辅助生产费用按代数分配法分配,其分配结果最为准确。 ( √ )
9.直接成本比例法适用于直接成本与制造费用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的生产车间采用。( √ ) 10.采用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实际与预定计划分配额的差异,可在年终调整时计入管理费用账户。( ) 11.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企业,可修复废品的损失,应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项目。 ( √ ) 12.只有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废品,其废品损失才能计入产品成本。( ) 13.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
14.不单独设置停工损失账户的企业,其停工损失可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账户。 ( )
15.产品入库以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损失,应作为管理费用处理。( √ ) 1.在产品清查结算的账务处理是通过“其他应收(或付)款”账户进行的。(× )
2.由于完工程度不同,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各项加工费用不能直接按其生产数量比例计算分配,而应按约当产量比例计算分配。( √ )
3.采用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熟练程度提高而降低了当月消耗定额以后,反而会使完工产品成本相对地提高。( √ )
4.在产品成本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适用于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的企业。 ( × )
5.企业所有产品均需要在月末将其生产费用的累计数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 ) 6.约当产量是指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的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 √ ) 7.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 ) 8.定额比例法与定额成本计价法的适用条件是一致的。( × ) 9.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计算时,如果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所占比重较大,不能只计算在产品的材料定额成本。 ( × ) 10.某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等于该工序的工时定额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 × ) 11.如果一项产品的原材料不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也不是随着加工时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投入程度与加工进度或生产工时投入程序不一致),此时分配原材料费用的完工率按每一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计算。( √ )
12.生产费用都必须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 )
1.工业企业的生产按照工艺过程特点可以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 × ) 2.所有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计算都必须采用分步法。 ( × )
3.采用不同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是企业或生产车间为了结合自身产品生产的特点,加强成本管理。( × ) 4.不论什么企业,不论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也不论管理要求如何,最终都必须按照产品品种计算出产品成本。( √ ) 5.分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 × )
6.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中最基本的方法。 ( √ )
7.在品种法、分批法、分类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中,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属于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其他方法属于基本方法。( × )
8.成本计算对象不是区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 ) 9.一个企业或一个车间的各种产品可同时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 )
10.一种产品的不同生产步骤,由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 ) 1、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 × )
2、品种法是成本计算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法都是在品种法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 3、因为采用品种法可以计算出每一种产品的成本,所以就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 ( × ) 4、企业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不论月内是否有完工产品,都必须按月计算成本。( √ ) 5、按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其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是一致的。( × ) 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中的“分步”应与实际生产的步骤完全一致。( × ) 2、平行结转分步法下,不需要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 )
3、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半成品成本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之间直接结转时,不必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 )
4、成本还原的对象是还原前的产成品成本。( √ )
5、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有利于从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成品成本的结构。( √ ) 6、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半成品成本都是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 × ) 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如果是综合结转,通常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 ) 2
8、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 √ ) 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中的“分步”应与实际生产的步骤完全一致。( × ) 2、平行结转分步法下,不需要通过“自制半成品”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 √ )
3、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半成品成本在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之间直接结转时,不必编制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会计分录。( √ )
4、成本还原的对象是还原前的产成品成本。( × )
5、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有利于从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成品成本的结构。( × ) 6、不论是综合结转还是分项结转,半成品成本都是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 × ) 7、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如果是综合结转,通常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 )
8、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 √ )
1、采用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各成本项目只能采用同一种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 ) 2、分类法中的系数一经确定,应相对稳定,不应任意变更。 ( √ ) 3、分类法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应用。 ( √ )
4、不同等级产品的单位成本应该是不同的,故可以将分类法的原理应用到这些产品的成本计算中去。 ( × )
5、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每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不论是间接计入费用还是直接计入费用,都采用分配方法分配计入。 ( √ )
6、工业企业的副产品如果加工处理所需时间不长,费用不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可按计划单位成本计价,而不计算副产品的实际成本。 ( √ )
7、定额成本是一种目标成本,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考核的依据。 ( √ ) 8、定额法是一种单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 × ) 9、限额领料单所列领料限额,就是材料的定额消耗量。 ( × ) 10、在定额法下,退料单是一种差异凭证。 ( √ ) 11、原材料定额费用是定额消耗量与计划单位成本的乘积。 ( √ ) 12、定额变动差异反映的是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定额的程度。 ( × )
13、在计算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时,若是定额降低的差异,应从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中减去,同时加入本月产品成本中。 ( √ )
14、只有大批大量生产的企业才能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 ( × ) 15、对于同一种产品只能采用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 )
1.成本报表是综合概括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耗费和成本构成及其升降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 ) 2.成本报表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的的报表,因此企业有权决定成本报表的报送对象。( √ ) 3.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必须按时向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报送成本报表。( × ) 4.企业的主要产品有多少种,就应编制多少张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 ) 5.产品生产成本表与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相比,前者反映企业全部产品的生产成本,后者反映主要产品的生产成本。( √ ) 6.制造费用明细表的合计数应与产品生产成本表中各种产品的制造费用之和相等。( √ ) 7.因素分析法是成本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它是比较分析法的发展和补充。( √ ) 8.产品产量变动会影响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 ) 9.单位产品工时是影响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变动的重要因素。( √ )
10.单位产品中制造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产品消耗的工时越少,所分配的制造费用越少,反之越多。 ( √ )
1.一次性收获的多年生作物,应按各年累计的生产费用计算成本。( √ ) 2.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过程与销售过程是相分离的。( × )
3.运输间接费用归集后,月终按实际发生额,按车辆数量平均分配。( × )
4.营运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输、装卸和其他业务等营运生产成本直接有关的各项支出都计入营运成本。 ( √ ) 5.施企业工程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 × )
6.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企业施工组织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具体需要加以确定。( √ ) 7.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机械支付的租赁费记入间接成本。( × )
三、单选题
练习要求:在括号内填入所选项目的字母。 1.产品成本是以货币表现的、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 D )。
A.物化劳动的价值 B.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
C.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D.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之和 2.成本的作用决定于它的( C )。
A.各项成本数据 B.补偿作用 C.经济实质 D.经济范畴 3.制定产品价格依据的成本是指( D )。
A.企业的个别成本 B.可控成本 3
C.目标成本 D.社会成本或部门平均成本 4.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是( D )。
A.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B.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C.增加产品销售量 D.提高经济效益 5.在产品销量、价格和税收一定的情况下,( B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水平。 A.产品质量的好坏 B.产品成本的高低 C.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D.市场占有率
6.精明的企业领导人,在注意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把目光更进一步集中在( B )上。 A.提高产品售价 B.降低产品成本 C.增加产品产量 D.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7.现代成本会计与传统成本会计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C )。
A.加强产品成本控制 B.把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核算结合起来 C.以成本干预生产经营活动 D.引进了西方管理会计的方法
8.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其中( C )是选择最优方案时应特别予以考虑的关键问题。
A.产品质量的好坏 B.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C.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 D.产品售价的高低 9.成本控制中,( C )是最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以后产品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高低。 A.生产过程控制 B.设计成本控制 C.投产前的事前控制 D.事后控制
10.定额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决策、计划、预算、分析、考核和控制的依据。因此,定额应当是( C )。 A.先进定额 B.平均定额
C.先进平均定额 D.人人均可达到的定额 1.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划分是( B )。
A.生产费用按照经济用途的分类 B.生产费用按其计入成本的方法分类 C.生产费用按照与产品的关系分类 D.生产费用按照与产量的关系分类 2.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应属于企业的( B )。 A.制造费用 B.期间费用 C.跨期摊配费用 D.经营费用
3.为了按月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企业必须按月结转费用并据以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首先应( A )。
A.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 B.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 C.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D.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4.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是( B )。 A.待摊费用 B.期间费用 C.修理费用 D.制造费用 5.生产费用按其与产品产量的关系可以分为( A )。
A.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B.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C.基本费用和一般费用 D.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下列各项中,不计入直接人工成本项目的有( B )。
A.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B.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C.按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D.产品生产工人的奖金
2、分配结转外购动力费用时,会计分录中不可能出现的贷方科目有( B )。
A.银行存款 B.应收账款 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
3、下列分配方法中,不宜作为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的有( B )。
A.重量分配法 B.生产工人工时分配法 C.系数分配法 D.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
4、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和“直接人工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结转工资账务处理时,会计分录不可能对应的借方科目有( D )等。
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管理费用 D.财务费用
5、对外购动力的分配,应借记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贷 ( A )账户。
A.应付账款 B.制造费用
C.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D.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6、某企业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1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使用年限10年。该固定资产1989年5月份购入并开始使用,1999年报废。报废时已提折旧为( A )。
A.9600元 B.9700元 C.9840元 D.10000元 4
7、某企业支付水电费35000元,以转账支票支付,会计记账时应记入的账户是( A )。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应付福利费 D.应付账款 1.下列费用中属于制造费用项目的有( A )。
A.生产车间(或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应付福利费 B.生产车间(或生产单位)全体人员的工资及提取的应付福利费 C.生产车间(或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费 D.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费
2.生产车间(或生产单位)分次计入成本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在借记制造费用账户的同时,贷记( D )等账户。 A.原材料 B.应付工资 C.待摊费用 D.长期待摊费用
3.提供水、电、汽的辅助生产单位,在各受益对象之间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是指该生产单位( A )。 A.本期发生的费用 B.期初在产品成本 C.期末在产品成本 D.生产费用合计数
4.下列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分配结果最为准确的是( C )。 A.直接分配法 B.一次交互分配法 C.代数分配法 D.计划成本分配法
5.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各受益单位,这种分配方法为( B )。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直接分配法 C.顺序分配法 D.代数分配法
6.按照生产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要求( C ) A.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较高 B.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较低 C.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相差不大 D.不考虑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差异
7.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应借记“废品损失”账户,贷记( B )账户。 A.产成品 B.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 D.原材料
8.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偿款,应从“废品损失”账户( B )转出。 A.借方 B.贷方 C.余额 D.视情况而定
9、待摊费用实际发生或支付时,应计入( B )。
A.待摊费用账户的贷方 B.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 C.制造费用账户的贷方 D.生产成本账户贷方 10、预提劳动保险时应记入( D )。
A.生产成本账户借方 B.制造费用账户贷方 C.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 D.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 1.不应列入企业在产品的是( C )。
A. 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
B. 已完成一个或几个生产步骤,还需要加工的半成品 C. 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 D. 待返修的废品
2.约当产量比例法不适用于( A )的在产品成本计算。
A.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 B.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E. 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的比重相差不多
3.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则每月的完工产品成本为( A)。
A.每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之和
B.每月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后,由完工产品负担的部分 C.每月的生产费用加月初在产品成本
D.每月生产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成本
4.某企业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一般采用( B )。
A.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B.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C.定额比例法 D.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法
5.如果某种产品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各项费用的比重相差不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应采用的方法是( D )。
A.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B.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在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 C. 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的方法 D. 约当产量法
6.某产品经三道工序加工而成,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20小时、20小时。各工序在产品在本工序的加工程度按工时定额的50%计算。第三工序的完工程度(即完工率)为( C )。
A.40% B.50%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总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