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教学准备】
剪刀、钟表、三角板、角的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出示课件:主题图)
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通过“图中的正在做操和踢球的学生,拿三角板的老师、修剪花草的老爷爷……”引出角。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老师三角板上的角,老爷爷剪刀上的角,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那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1:有正在做操的学生。 生2:有踢球的学生。 生3:有拿三角板的老师。 生4:有修剪花草的老爷爷。
师:再仔细观察,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 生:角。
师:你能看到哪儿有角? 生1:老师三角板上的角。 生2:老爷爷剪刀上的角。
生3:做操的学生伸出双臂组成的角。 ……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之上,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求新知 ◆ 认识角。
问题2:观察图中的物体,能指出它们表面上的角吗?(出示课件:例1图) 让学生同桌交流后,抽学生上黑板指出,注意提醒学生正确指角的方法。 师:观察图中的这些物体,找一找它们表面上的角,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然后选代表上黑板指出。) 生1:剪刀张开的角。
1
生2:钟表上的两个指针的夹角。 生3:三角板的三个角。
师:观察图中的物体上的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有一个圆圆的点。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生3:圆圆的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连在一起。
师:同桌交流互相交流一下,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生1:圆圆的点叫顶点。 生2:两条直直的线叫边。
师: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并课件演示: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闪动的亮点,再由这个亮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线,最后标出顶点和边。如下图: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课本3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全班交流,选代表汇报,酌情讲解。
问题3:动手折出一个角,并展示自己角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折出后先用手摸一摸顶点,再摸一摸两边,感知尖尖的顶点、直直的两边。小组内比较折的角的大小后,全班交流时教师演示角的两边叉开、收拢,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师: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摸一摸顶点,再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 生1:顶点是尖尖的。 生2:两边是直直的。
师:把自己的角和小组内同学的角比较一下,看谁的大,谁的小?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1:我的角大,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大。 生2:我的角小,因为角的两边张开的小。
师: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既掌握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 画角。
问题4:怎样画一个角?
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时随学生的汇报总结画法。 师:现在我们来画角,同桌交流一下,你认为该怎么画?
2
边 顶点●
边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生1:先画出一个顶点。
生2:再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 ……
师:先在纸上点一个点(就是画出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能画出一个角吗?(课本3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尝试,巡视指导,酌情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既加深了对角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合作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肯定自我,倾听他人,建立学习信心。】 三、巩固应用
练习八的第1、2、3、4、5题。 答案:1、略。
2、第1个和第3个图形是角,第2个和第4个图形不是角。
3、第1个图形有4个角,第2个图形有3个角,第3个图形有4个角,第4个图形有2个角。 4、角的大小也随着折扇的从合到打开而从小到大变化。 5、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达标反馈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⑴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⑵用纸折角,折出角的大小,与折的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答案:1、1 2 2、⑴× ⑵√
【设计意图:设计多样化的课堂达标活动,使学生在挑战的氛围中更加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五、总结升华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了角有什么认识?在用尺子画角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的知识,既有利于巩固新知,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从一个顶点出发,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边 顶点●
边
画角的方法:①先在纸上点一个点。
3
②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教学反思】
1、角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的角度来抽象出我们数学中的角。
2、本节课让学生经历在生活中找角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在摸角、说角的活动中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并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做角比角,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体验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实践活动得以证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通过画角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指、折、做、画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还比较欠缺,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本课应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以“数学活动”引领全课,从生活中认识角,从实物中抽象角,在操作中感知角,在体验中感悟角,在辨析中理解角,使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用尺子正确画角。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出示问题1:能从图中发现新图形吗?将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指导学生观察,相互说一说,引出角。再进一步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儿有角,并随着学生的汇报用红线标出图中的角,进而揭示课题。这样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观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之上,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2、探求新知 首先,认识角。
出示问题2:观察图中的物体,能指出它们表面上的角吗?让学生同桌交流后,抽学生上黑板指出,注意提醒学生正确指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每个角的相同的地方,逐步归纳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课件演示: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个闪动的亮点,再由这个亮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直直的线,最后标出顶点和边。
出示问题3:动手折出一个角,并展示自己角的大小,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折出后先用手摸一摸顶点,再摸一摸两边,感知尖尖的顶点、直直的两边。小组内比较折的角的大小后,全班交流时教师演示角的两边叉开、收拢,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既掌握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
其次:画角。
出示问题4:怎样画一个角?
先让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时随学生的汇报总结画法:先在纸上点一个点(就是画出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巩固应用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练习八的第1、2、3、4、5题。这样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4、达标反馈
第1题: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第2题:判断下面的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⑴、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⑵、用纸折角,折出角的大小,与折的这张纸的大小无关。
这样设计多样化的课堂达标活动,使学生在挑战的氛围中更加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5、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对了角有什么认识?在用尺子画角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