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化学知识点及习题
热化学常见题型
题型一: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
例1.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
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C(s) + 1/2O2 (g) == CO(g) ;△H =-393.5kJ/mol B.2H2(g)+ O2 (g) == 2H2O(g);△H = + 571.6kJ/mol
C.CH4(g) + 2O2 (g) == CO2(g) + 2H2O(g);△H = -890.3kJ/mol D.1/2 C6H12O6(s) + 3O2 (g) ==3CO2(g) + 3H2O(l);△H =-1400kJ/mol 能力拓展:解答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问题,关键是明确其书写规则:
①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如气体(g)、液体(l)、固体(s)、水溶液(a.q);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其名称,如金刚石、石墨;红磷、白磷等;
②注明反应热:用△H表示反应热,“+”表示吸热反应,“—”表示放热反应;反应热的单位一律用“kJ/mol”来表示;
③热化学方程式应配平,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一律用“==”,而不用“→”;不用注明气体“↑”与沉淀“↓”符号;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再表示具体的分子(或原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或分数,但要注意△H的大小与反应物量的关系的对应;
题型二: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例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C )
①C(s)+O2(g)==CO2(g);△H1 C(s)+1/2O2(g)==CO (g);△H2 ②S(s)+ O2(g)==SO2(g);△H3 S(g)+ O2(g)==SO2(g);△H4 ③H2(g)+1/2O2==H2O(l);△H5 2H2(g)+ O2==2H2O(l);△H6 ④CaCO3==CaO + CO2;△H7 CaO + CO2==CaCO3;△H8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能力拓展:比较反应热的大小,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比较反应热时,把数值和前面的符号“+”、“-”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若反应热为“—”,则反应放热越多,反应热就越小;
②同一反应、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同时,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③同一反应、同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时,一般地,生成物的状态转化:固体→液体→气体都要吸收热量,因此,放热量要减少。
题型三: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 例3.
化学键 键能/ KJ·mol1 —Si—O 460 Si—Cl 360 H—H 436 H—Cl 431 Si—Si 176 Si—C 347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 (g) + 2H2(g)
该反应的反应热△H = ___+236kJ/mol
Si(s) + 4HCl(g)
能力拓展: ① 1mol硅晶体含有2molSi—Si键。(同理还有金刚石)1mol SiCl4、分别含有4molSi—Cl键
(同理还有)SiC 1molP4(白磷)含有6molP—P ② (能量角度)△H=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反应物的能量总和
(键能角度)△H=生成物的总和—反应物的键能总和(此规律通常用于计算题) 题型四:根据燃烧热计算反应热
例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
H2 (g) + 1/2O2(g) == H2O (l); △H = -285.8 kJ/mol 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 C8H18 (l) + 25/2O2(g) == 8CO2(g) + 9H2O (l); △H = -5518 kJ/mol CH4 (g) + 2O2(g) == CO2(g) + 2H2O (l); △H =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B ) A.H2 (g) B.CO(g) C.C8H18 (l) D.CH4 (g)
能力拓展:燃烧热是指在25℃(298K)、101kPa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所放出的热
量。C元素的燃烧产物为CO2(g)、H元素的燃烧产物为H2O(l)、S元素的燃烧产物为SO2(g)、P元素的燃烧产物为P2O5(s)。
题型五: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重点)
例5.已知在25℃、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 例5.
已知:① C(s) + O2(g) == CO2(g); △H = -393.5 kJ/mol
② 2CO(g) + O2(g) == 2CO2(g); △H = -566 kJ/mol
③ TiO2(s) + 2Cl2(g) == TiCl4(s) + O2(g); △H = +141 kJ/mol 则TiO2(s) + 2Cl2(g) + 2C(s)== TiCl4(s) + 2CO(g) 的△H =(-80 kJ/mol)
反应TiCl4 + 2Mg == 2MgCl2 + Ti 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防止高温条件下,Ti、Mg与空气中的O2、N2、H2O(g)、CO2等反应)
能力拓展:注意!(当考试时同时给了几个热化学方程式时基本都要利用盖斯定律解题)盖斯定律就是把他
给的几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或乘上系数相加减得到我们需要的那个方程式加减原则就是需要的方程式中没出现的物质在加减过程中就要把它消掉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叠加性,△H同样可以,但必须连同“+”、“-”在内相加减。
题型六:考查中和热、燃烧热、反应热的概念
例6.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 = -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 == H2O(l);△H = -57.3 kJ/mol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能力拓展:(1)反应热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出的热量,应标明△H的正负。
(2)如果就问中和热或燃烧热的值为多少就不用带负号如上题C选项如果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则应标明△H的正负。
(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不同后者要求可燃物必须对应1 mol同理中
和的热化学方程式与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也是这样,后者要求生成的水必须是1mol (4)中和热值为57.3kJ/mol时要求是酸碱必须是①稀的(如果是浓硫酸或固体NaOH或Ca(OH)2
因为其本身溶于水还要放出一部分热量所以放出的热就大于57.3 kJ)②强酸强碱(因为弱酸弱碱边电离边反应电离过程吸热所以放出的热就小于57.3 kJ)③1 mol H2O(l)④可溶性盐(难溶性盐形成沉淀的过程属于成键过程还要额外放热所以放出的热就大于57.3 kJ) (5)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后边的热效应指的是反应物完全转化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实际上
可逆反应是不可能完全转化的所以实际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要小于其给出的值
题型七:热化学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综合
例7.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3.2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
尽,并放出X kJ热量。
①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其相应的质量(g)为(①P2O3和P2O5 m(P2O3)=2.75g m(P2O5)=3.55g )
②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 的反应热△H = (-(20X-Y) kJ/mol)
③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 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P(s) + 3/4O2(g) == 1/2 P2O3(s);△H = -(20X-Y) kJ/mol )
高考热化学复习题
1、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1O2(g) 2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2、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
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 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 (2)图中△H=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
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3、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1) △H=?57.3 kJ/mol
-
+
11H2 SO4(aq)=K2SO4(aq)+H2O(l) △H=?57.3kJ/mol 2225C.C8H18(I)+O2(g)=8CO2(g)+9H2O △H=?5518 kJ/mol
2B.KOH(aq)+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1) △H=?5518 kJ/mol 33-
4、已知:Fe2O2(s)+C(s)= CO2(g)+2Fe(s) △H=234.1kJ·mol1
22
C(s)+O2(g)=CO2(g) △H=-393.5kJ·mol1
-
3
则 2Fe(s)+O2(g)=Fe2O3(s)的△H是
2A.-824.4kJ·mol
-1
B.-627.6kJ·mol
-1
C.-744.7kJ·mol
-1
D.-169.4kJ·mol1
-
6、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H=-317kJ/mol
7、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
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 8、已知:2Zn(s)+O2(g)=2ZnO(s) △H=-701.0kJ·mol
2Hg(l)+O2(g)=2HgO(s) △H=-181.6kJ·mol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A. +519.4kJ·mol B. +259.7 kJ·mol C. -259.7 kJ·mol D. -519.4kJ·mol 9、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10、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
确的是
-1
-1
-1
-1
-1-1
11、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
2HI(g) - 26.48 kJ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12、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4(g)+H2O(g)=CO(g)+3H2(g) △H=+206.2kJ·mol
-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热化学知识点及习题 doc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