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区,传统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约占耕地面积的70%,部分地块种植葡萄、棉花等经济作物,约占耕地面积的30%。总耕地面积1.03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22亩。

2.2.3农业生产水平

2011年,项目区小麦播种面积4100亩,平均亩产250公斤,玉米直播、复播面积5740亩,平均亩产350公斤,粮食总产量303.4万公斤,在全县处于中下等水平。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6.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4元。

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某县设有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机构,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就有专职农业科技人员108人,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32人,大专、中专学历的7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14.2%,中级职称的占55.6%,可以从事土壤养分分析、良种推广、配方施肥、植物保护、指导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项目镇设有隶属于县农委、水利局、林业发展中心的农科站、水利水保站、林业站等站(所),村有科技服务点、科技示范户,有农民技术人员16人,从业人员中具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1.25%,并且配有专业管理人员,可提供便捷的科技咨询服务。

55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镇、村已形成三级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先后推广了优种统供、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机作机收等多项农业实用技术,当地农民“优质优价”的意识比较浓厚。 2.3基础设施状况

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项目区地处浍河水库受益区,属于井灌与提灌相结合灌区。井灌区现有机井25眼,全部为深井,其中8眼井完好,可以正常使用,其余17眼井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配套的,有12眼机井设备严重老化,没有管理房等配套设施,需要更换设备,有5眼井井壁坍塌,几乎报废,需要更新。项目区现有地下输水管道8公里,机井、输水管道及建筑物年久失修,配套不完善,导致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

2.3.2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土地较平整,但农作物种植不统一,种植未形成区域化;田间部分农田林网网格残缺,标准较低,林相不整齐,对农田的防护作用不强。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3个村农机总动力9304千瓦,农业机械主要有LX900大型拖拉机6台,配套旋耕耙6台;TA850大型拖拉机5台,配套秸秆还田机5台,配套播种楼5台;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4台,有农用三轮车828台,镇上设有农机配件服务门市部。

2.3.4交通与电力

56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区中部有侯月铁路穿过,各村之间贯通三级油路,村内街巷已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交通便利,但田间道路路面较窄,路宽2-4米,凹凸不平,弯曲不直,且没有硬化处理,机械行走困难,需要合理规划,拓宽改造硬化,以方便通行。项目区东有110千伏新村变电站1座,渠首泵站有10千伏专线1条,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虽有10千伏的输电线路通往各村,但部分田间的农灌电力设施年久老化,线损严重,难以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背景

3.1.1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国农办[2004]48号);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

3、山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晋财农发[2011]40号文件);

4、《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预算编制规定》; 5、《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图集》; 6、《某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与技术要求》;

57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8、《低压管灌技术规范(井灌区)》SL/T153-95。 3.1.2项目区建设标准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和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技术规范执行,项目建设坚持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有机结合,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等各项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培育壮大红提葡萄等产业,走出一条立足优势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综合农林水科技各项工程措施,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区亩投资标准为980元。

3.1.2.1水利措施

利用现有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以提灌站和水井为单元,布置田间管道节水灌溉工程,配套渠道、渠系建筑物等灌溉设施,使项目区实现灌溉节水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机电井井筒斜度小于千分之一,出砂量小于万分之一,沉淀井管大于8米;输变电高低压线路布置合理,高压线路选用10米的砼杆,间距80米,低压线路选用8米砼杆,间距50米;管道、渠道亩均5-7米,配套建筑物根据实际需要及有关规范确定。

3.1.2.2农业措施

机耕路满足机械耕作要求,顺直畅通。以主干路划大方,路宽6米,与镇村油路连接,基本形成300-400亩一方的方田。路面采用碎石硬化的方法,做到路面硬化,路线笔直,路两旁排水

58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设施齐全,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农田达到田面平整,形成格田,坡度0.001—0.003,使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5。

3.1.2.3林业措施

项目区主干路、田间路两侧各栽植2行树木,按照适地适树,择优选树的原则,结合项目区葡萄、大棚蔬菜产业发展,确定为国槐、塔柏、速生杨等树种。国槐、速生杨等苗木胸径达到3厘米,塔柏株高达到1米。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三年后保存率达到90%。

3.2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由于财力、物力条件所限,项目区基本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只是面上开花,有些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加剧了农作物需水的供求矛盾,农业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加上近几年粮食产量一直在全县平均线徘徊,是当地农民收入不高的原因之一,农民对土地投入不足,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敢想不敢求,对机耕路、防护林等公益性设施更是无暇顾及,这就直接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2.1旱灾的影响

项目区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比较干燥。正常年平均降雨量535毫米,且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季节性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影响农作物生产,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改变。

5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629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