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对如何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再思考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其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为人们广泛共识。然而由于学校相关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再将二者进行结合时仍然有不少困难。本文仅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结合

一、树立正确的结合观念,坚持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统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动。而德育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二者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德育是衡量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和对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尸个体得以客观的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人与环境的和谐、平衡也是德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它对学生团结友爱,正确的处理生活中的矛盾的要求也是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在进行有机结合时要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可偏废其中的任何一方。学校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不但要避免把所有的心理问题归结到学生的思想品质上,也要避免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忽视心理原因。要把心育作为德育的手段,把德育作为心育的补充,充分做到二者的相互渗透。

二、在学校内部构建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机构是相关活动得以进行的载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做到点、线、面的结合,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切切实实的物质保障。

首先,引进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资格的老师,把他们充实到已有的师资队伍中。 其次,设立中学生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如果学校的条件许可,最好把心理咨询室设立到各个二级学院以及系内部,以便于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其心理问题。

再次,要加强对已有师资队伍尤其是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的培养,让教师把心育与德育内容融入到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但可以到心理咨询室找专业的心理老师,也可以向自己的其他老师寻求帮助。这样一来,不但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同时避免了大量学生给心理咨询室造成的过大压力。

最后,学校要定期举办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活动。此外,系内部或班里也可以通过排演心理剧,进行案例分析讲堂,组织小型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教育方式和内容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中学生正处于从求学到成家立业的转折阶段。进入大学后,个体开始吸收并整合各方面的知识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个体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自我同一性逐步确立。大学阶段在一生中有着重要的定位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终生的发展方向。要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必须对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着充分的了解。

从结构上讲,中学生心理既有年龄的,差别又有专业的不同。大一新生刚从高度束缚的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面对复杂的中学生活极易产生一种空虚孤独之感;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恋爱与人际关系成为困扰其正常生活的主要问题;而大四学生则更多的面对升学与就业而造成的压力。除此之外,中学生心里也有着专业的差异。艺术类学生的形象感知思维较好,但往往不能客观理性的对待问题;体育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强,喜动不喜静,做事易冲动;文史类学生的辩证思维比其他专业相对较强,但动手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内容上讲,学习与实践、恋爱、人际关系成为这一时期中学生心理活动的主题。面对学业与课外实践时,由于学生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因而在大学校园中经常出现一部分学生干部因活动过多而造成学习的荒废,也有一小部分学生依然在持续高中的生活模式,思维僵化。另外,随着性发育的最终成熟,一部分中学生为避免孤独感开始追求异性,其带来的一部分负面影响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除了与异性交往,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班内,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并开始初步接触社会,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基于上述两点,学校在平时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坚持“生活性原则”,正确认识不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系别、年纪进行联谊活动,加强交流,从而降低中学生受专业和年级限制而带来的心理问

题。

四、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影响教育活动最终成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素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一支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是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在心育与德育的结合中坚持正确的原则,从而有力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学校必须下力度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在已有师资队伍中,要加强心理学和德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较高的理论素质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除了学校要定期加强理论建设之外,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广泛深入的阅读教育经典,获取心育与德育素养方面的成长。阅读教育方面的经典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式,同时能够提高自己人文素质,在阅读中加深对于教育、道德和人生的理解,从而获得心灵的洗礼,促进自身教育信仰的形成。

第二、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受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教师可能存在一些自己很难意识到的错误和不足。这些错误和不足很有可能由于未被充分重视而严重化,进而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为此,教师要经常性的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理念、方式、行为,然后逐步改

正使其适应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之间也可加强交流从可克服由于个人不足而带来的问题。

第三、提高青年教师的准入门槛,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能力作为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提高教师的准入条件是从来源上办证教师素质的必要措施,这有利于逐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青年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学科理论素质,同时要具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能力。只有新一代的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

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时代提出的要求,高校但负责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责任,必须在教育实践中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既要看到专业素质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对中学生心育与德育培养的重要性。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正确、科学的结合,为新时期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家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实务与操作》,2009,教育科学出版社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2009,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德儒、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2009,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储培君,《德育论》,1994,福建教育出版社

5.李菲,《学校德育的意义关怀研究》,2009,教育科学出版社 6.檀传宝,《学校德育教育原理》,1999,教育科学出版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线全文阅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81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