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
小学阶段一般的缩句方法: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 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 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注意:1: 人物有可能不止一个,如: 老师和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家. 2:“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如: 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3:如果句子是问句,缩写以后同样也是一个问句。如: 今天依然屹立不倒的长城不正是老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吗?
例如:一位老红军讲了过去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过草地的故事. (1)人物是:“老红军”
(2)最后一个词语“故事”不是动词,就还要在人物的后面找一个动词:“讲”了
(3)句子最后缩成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老红军讲了故事。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导热油泵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 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难忘的科学课。”应当缩成“赵老师上了科学课。”若缩成“赵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曾经游览过美丽的桂林。”如果缩成“我游览桂林。”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没有说清楚。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们应当遵守自己过去许下的诺言。” 应当缩成“我们遵守自己的诺言”。 若缩成“我们遵守诺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3GR三螺杆泵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张小南高兴”。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句子的语气不能改变,如“莫非他想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上半天吗?”应缩成“他想睡吗?”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建筑。
3G螺杆泵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
缩句:
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KCB齿轮泵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齿轮泵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语文缩句方法、习题附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