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如何进行商量呢?针对以上讨论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家一起来制定一个“听说守则”。(1)八人小组讨论,每组制定一份“听说守则”。(2)各小组守则汇总,筛选制定出全班“听说守则”。(3)抄写“听说守则”,读熟记住。 四、 学会商量
1、全班商量:为下周班会选择一个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按照“听说守则”进行) 2、在协商中做出决定。 附:听说守则
(1)尊重别人的发言权,不随便打断或轻易否定别人的发言; (2)在民主协商中能做到求同存异,学会倾听和吸纳别人的意见; (3)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说服他人;
(4)当自己的意见不被别人采纳时,要胸开阔,做到少数服从多数。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我是参与者
教学目标: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 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三、总结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三、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四、班级交流总结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等待的?有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四、总结引导行为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五、指导完成“我的发现和金点子”。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准备: 1、调查、访问 2、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调查自己的爸妈或其他亲戚朋友,看看他们参加过哪些选举活动?调查了吗?(调查了)谁来汇报一下。
是呀!不管是居委会的干部,还是国家领导人,都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第4课,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打开书翻到40页。
二、学文明理
1、你看见过哪些选举活动?(农村选村干部、居委会选干部??)
2、在电视里、报纸上看见过哪些选举?(县、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当时的情况怎样?(会场人多,人们既高兴又严肃,又庄重)
师:是呀!因为代表们要慎重的选出自己的父母官,国家领导人,就要庄重严肃。 4、出示课件(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情景) 5、我们小学生参加过什么选举?(班队干部竞选、少代会)
三、开展民主选举知识抢答,在班上或四个参赛组,答对一题加一面红旗。 1、在我国的民主选举中,哪些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人代会代表、少代会代表等是怎样产生的? 3、居(村)委会干部是怎样产生的? 4、我们小学生可以参加人民代表的选举吗? 5、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四、师小结
结合比赛结果,教师小结,从这些问题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针对家里水费上调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准备在班上进行模拟听证会。 2、民意测验活动
①设计一份民意调查表 调查主题:小学生要不要统一着装( )应该统一( )不用统一( )可以有一套统一的服装,但不用每天必须穿
②根据所设计的民意调查表,让学生在课外选择不同的调查群体(本校师生、家庭成员、
生活区居民、路边行人等)进行调查。
二、谈话导入:民主对话是政府和有关部门与群众进行沟通、了解群众意愿的有效方式,也是群众向政府和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今天,我们就来搞一次模拟听证会。什么是听证会呢。 三、模拟听证会
1、确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水电局局长、主管干部、水电专家、普通群众) 2、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群,根据课前的调查进行陈述。
3、师小结:通过模拟听证会,让学生了解了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制度,听取了各方人士的意见,使决策更加合理,更能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除了听证会是一种民主对话方式,你们还知道哪些也是民主对话。(新闻发布会、民主测验、民主调查等) 活动天地——民主调查
1、把课前准备的民意调查表在小组里进行统计。
2、在班上进行公布,做成统计表,应该统一的多少人;不用统一的多少人;可以有一套但不用天天穿的有多少人。
3、根据调查情况,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五、说收获:请学生根据两次活动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第3课时
内容: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课前准备:找找、说说本地的热线电话,投诉电话号码、意见箱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管理好我们的国家,不仅是各级领导的事,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应当主动参与管理和监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进行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汇报本地的热线电话、投诉电话以及意见箱等。 2、有了这些设施有什么好处?
3、找一找广播、电视、报纸中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栏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等)
4、在近期播出的哪条新闻你最感兴趣,规范了什么行为? 三、课外延伸
1、结合少先队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我给县长(校长)”提建议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完成一份建议信。通过邮局、意见箱等恰当途径送到相关部门。 2、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有主人翁责任感,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上)教案--我的祖国多辽阔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
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国政区图。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按组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有多大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课件出示:欣赏祖国风光图片
看祖国的地图,祖国有多大?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海南地图,比较本地与海南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海南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 三、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一)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二)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四、总结升华
1、欣赏音乐《祖国有多大》。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师总结。
第二课时:拼地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整册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