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度在中国的破产分不开的。中国最早的政党—中国同盟会产生于1905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人们以为向往已久的议会制、多党制、内阁制即可实现,所以几个月内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数百个政党,并且进行着目不暇接的分化组合。所以,这个时期的政党大大小小有300多个,这个时候叫做原子化的多党制。这样的一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推翻专制统治和党禁放开之际,是民主化早期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而民国初年出现的原子化的多党制并非真正的多党政治,因为没有一个政党能够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而那个时候是军阀政治。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一党训政制度,军事围剿和特务统治是国民党一党统治的突出特征。抗战后期结束一党训政制度、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民主宪政,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的一致的呼声。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的天空出现了议会民主多党政治的一线曙光,中国共产党和各个民主党派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国民党为继续其一党专政不惜发动内战,并且宣布民盟等民主党派为非法组织。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各个民主党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就成为历史走向的必然。

在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特殊的历史发展道路决定了多党合作制度,既区别于一党制又区别于多党制,这种特殊性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政治基础之上的,是不可逆转和假设的。政党制度是否符合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政治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因而也决定了其竞争力的高低。正是由于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的产物,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沃土之中。所以,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

第三个问题,政党制度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完善。

凡是成功的政党制度都是与时俱进,而不是僵化的,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完善,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在这方面,在德国、法国有成功的案例。我们知道,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的多党制是在汲取魏玛共和国多党林立、政治混乱,使纳粹党通过合法途径上台发动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深刻教训后进行改造而形成的。《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合作的联邦国家,政党参与形成人民的政治意志,确立了政党的宪法地位,

强调政党的宪政作用,实行以政党政治为运作基础的议会制,把政党看作是实行民主政治的中心力量。1967年当时的联邦德国还制定了政党法,政党法规定,政党塑造民意的途径有两个,第一个是执掌政府的大权,另外一个就是参加选举。同时又规定一个政党如果在六年期间没有参加任何联邦或者是州的议会的选举,其政党的资格将被取消。在选举制度上,又采取了限制小党参政的两票制和5%条款,也就是说在同一次选举中,选民投票时要同时投出两票,分别选出一名选区的议员和一个政党。其中第二票有决定性的意义,也就是说进入联邦议院的政党必须获得全部选票的5%才具备按比例代表制分配议席的资格,所以5%条款也叫关门条款,这一选举制度的实行,导致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为主联合自由民主党和绿党执政的两个半党制,为联邦德国的政治稳定创造了条件。而法国一向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也是多党制的发源地,在第四共和国时期,也就是1946年到1958年,它实行的是议会制的宪政体制,多党林立,各个政党之间意识形态差距甚大,再加上议会选举实行比例代表制,阻碍了政党间的合作或者合并,因此政局不稳,内阁更替频繁。1958年按照戴高乐的理念制定了1789年革命以来的第16部宪法,纠正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所产生的问题,巩固行政权,限制立法权,将主管国防、外交的权力交给总统,实行总统和议会均由全民直选的半总统半议会制。这种半总统、半议会制,使得各个政党左右政局的能力大大削弱,纠正了多党议会制的弱点和不稳定性,长期以来,法国虽然多党并存,但是,政党的政治光谱的色彩鲜明而典型,直到现在能左右法国政局的只有四个党派,也就是保卫共和联盟、法国民主联盟、法国社会党和法国共和党,形成左右两翼主导与极右翼等小党并存局面。第五共和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运作机制,并由此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选举制度与权力制衡机制,它兼有总统制和议会制两个政治体制的特点,是这两种体制折中和妥协的产物,但是,它又不是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简单的混合体。

由此可见,政党制度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不能够简单地强行的移植。同时,政党制度又必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人类的政治智慧可以作用于政党制度,对它进行限制或者是改造。在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虽然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产生的,但是,它经历过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也就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候实际上多党合作制度就建立了,但是,在当时,人们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样一个体制制度的重要性。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意见,明确了执政党和参政党各自的地位和性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个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明确了各自的地位和性质,明确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明确了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点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就是说,逐步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把这些问题从思想上明确,从制度上确立。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在新的历史的起点上,继续把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向前进。2000年以后,中共中央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就是要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建设,要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要发展人民政协,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样一个人民政协制度,这样的一系列的文件。中共十七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又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要求人民政协推动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更加奋发有为地履行好自身的职能。中共十八大则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作用,这些举措使得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呈现出与时俱进的一个态势,也就是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从以上我要讲的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对比中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政党制度是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基本国情为依据,是在总结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建立,并且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所以,它既能够保障执政党和政府实现集中统一的领导,又能够使民主党派在公共权力的运作、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有效监督,以及现代化建设中大展宏图。所以,它既能够避免一党独裁所造成的万马齐喑、扼杀社会健康政治力量的弊端,也能够避免多党制所导致的互相的倾轧,政治的动荡、社会的分裂,这样一种混乱局面的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是在面向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包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些遗产,要学习一些其他国家在政党制度运行特别是在政党建设的经验。

谢谢大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西政党制度比较(2)在线全文阅读。

中西政党制度比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796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