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ZffU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账外固定资产,是指属于本单位所有但未纳人本单位固定资产账目核算的资产。
二、账外固定资产的形成
账外固定资产的形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取得固定资产不人账;二是把账内固定资产通过各种方式转到账外。 (一)取得固定资产不入账
取得固定资产不记入固定资产账目,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人账。对外国组织。有关机构或团体等捐赠的固定资产不计人财务账,有意逃避财务控制。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公用事业的企业。 2.用小金库购人的固定资产不人账。
3.对外投资以固定资产形式分回的利润不人账。接受投资 的单位以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形式分配利润时,对外投资单位 不人账。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有对外投资的单位。
4、罚没固定资产不人账。特指有执法职能的行政机关将执法中罚没的部分固定资产不计人财务账。
5.盘盈的固定资产不人账。盘盈的固定资产不在财务账中反映。 6.以物抵债收回的固定资产不人账。债务人以固定资产清偿所欠债务,而债权人未将此项固定资产计人财务账。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应收、预付款项较多且账龄时间较长的单位中。
7.虚列工程支出形成账外固定资产。在自营基建工程中利用多列、虚列工程支出等手段购建的固定资产不人固定资产账。这种舞弊容易发生在有自营建设工程的单位。
8.故意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界线,以各种名义在费用、专项资金中列支固定资产。如以维修费、租赁费、购配件和购低值易耗品等名义购建固定资产,并直接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经营费用等费用科目或专项资金中列支,形成账外固定资产。 9.其他。
(二)把账内固定资产转至账外
把账内固定资产转移至账外有以下几种情况:
1.虚报盘亏将固定资产转至账外。即将财务账内的固定资产通过虚报盘亏的方式转移账外。这种舞弊容易出现在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报废制度不健全的单位中。
2.虚报固定资产毁损或在固定资产到报废期时,将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转人固定资产清理,借机将固定资产转至账外。 3.以其他形式把账内固定资产转至账外。 第二节 账外固定资产审计的 技术与方法
一、账外固定资产及其审计的特点
被审计单位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动机主要有:为使固定资产脱离财务控制,便于个人所用或消费,或将其出租、出售和投资,并把取得的收入放人小金库;将本应记人固定资产的支出直接记人期间费用
或在专项资金中列支等,从而逃避有关部门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控制或操纵利润水平等。因此,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单位高层人士的观察和了解,如所乘坐的汽车、居住的房屋等,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利润水平,从中发现线索。
从账外固定资产形成的方式看,一种是与账面记录有联系,即将应记人固定资产的支出列人其他科目,或将账内固定资产转至账外;另一种是与账面记录没有联系的,如接受捐赠、投资和罚没等取得固定资产或用小金库等账外资产取得的固定资产。审计人员应区别不同情况,从账面资料或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资料中捕捉线索,找查账外固定资产。
二、账外固定资产审计的具体技术与方法 (一)有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会接到有关人员提供的线索或举报,如收到署名“一个知情人”或“职工某某”的检举信,其中揭发某单位领导伙同会计虚报固定资产毁损,将固定资产转移账外并进行投资。对这种举报,审计人员如果向该单位领导直接调查,将引起对方的警惕,增加审计的难度。所以,一般应采取重点账目审查。实地观察。盘点。外围调查等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首先查阅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营业外支出等重点账目,找出举报时期的固定资产毁损账务处理;然后检查固定资产“报废申请书”、“报废清理单”及事故报告等,验证报废、毁损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及有关经手人员了解情况;最后再
亲赴现场,查看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核对报废、毁损的技术鉴定。 在发现疑点后,若被审计单位领导或有关人员拒绝配合,审计人员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外围调查。首先,通过工商部门查找接受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所在地址、电话,再亲自上门向对方单位了解情况,查阅相关账簿及凭证,并实地观察,充分取得证据。第二步,审计人员可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直接交锋,以详实的证明材料开展攻心战,迫使其交待虚报毁损、设置账外固定资产并进行账外投资的真实情况。 (二)无举报时的审计技术与方法
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分析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固有风险,判断有无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动机。
2.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内部控制情况,必要时进行符合性测试,分析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弱点。
内部控制的健全程度与执行情况与账外固定资产舞弊现象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审计人员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O)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主要是固定资产保管与记账分离;固定资产采购与授权批准分离;固定资产采购与验收分离。
(2)记录控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实物保管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财务部门是否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各项记录有无定期核对。
(3)凭证传递手续是否健全。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是否办理相应的手续、填制相关的凭证:采购时,是否有采购计划、审批手续、采
购合同;人库时,是否有验收手续;平时,有无定期盘点。巡回检查制度和记录;报废时,有无技术部门鉴定,是否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单。 3.进行分析性复核,了解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利润水平等有无异常变动情况。
4.根据了解情况和所做分析,估计可能形成的账外固定资产,确定审计方式。
5.根据所获得的审计线索,实施详细测试,以收集充分确凿的审计证据。一般来说,可采用以下审计技术与方法:
(1)将固定资产总账与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核对,并现场抽查盘点固定资产,确认是否账实相符,有无账外固定资产。根据被审计单位定期盘点制度健全程度或记录管理规范程度,合理确定盘点范围。操作中应从明细账中抽取部分项目检查其实物是否存在;同时抽取部分固定资产实物与固定资产明细账核对,检查是否已记录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
(2)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查阅有关会议记录、合同协议。盘盈清单等,了解有无接受投资、捐赠、罚没和盘盈等形成固定资产情况,并与账面记录核对。如发现小金库,检查小金库的来源有无来自账外固定资产出租、出售或投资的情况,以及有无用小金库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
(3)结合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经营费用、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应收款项和专项资金支出等的审计,查明有无应记人固定资产而未记人的情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金库等审计案例分析(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