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习 题 部 分 一、名词解释 1. 金匮要略方论
二、填空题 2. 《金匮要略》约成书于 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的专书,作者是我国 著名医学家 所著。
3. 《金匮要略》共有 篇, 条原文,载方 首,用药 味。
4. 《金匮要略》是由 朝 、 、 等整理的。
5. 《金匮要略》的首篇《脏腑经络先后病》是属于总论性质,该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 、 、 等方面都以举例的形式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 意义。 6. 《金匮要略心典》的作者是 ;《金匮要略本义》的作者是 。 7. 注释《金匮要略》原著的第一人是 代的 ,他的著作为 。
8. 《金匮要略论注》的作者是 ;《金匮要略编注》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9. 校订《金匮要略方论》的作者是( )
A.王叔和 B.王洙 C.林亿 D.张机 E.巢元方 10. 《金匮要略》的全称是( )
A.《金匮要略方论》 B.《金匮玉函要略方》 C.《金匮玉函经》 D.《伤寒杂病论》 E.《金匮玉函要略》
(二)X型题(多项选择题)
11. 《金匮要略》的内容包含( )
A.内科学 B.妇科学 C.外科学 D.护理学 E.预防医学 12. 《金匮要略》的治疗手段包括( )
A.药物 B.针灸 C.食疗 D.外治 E.按摩 13. 《金匮要略》写作特点有( )
A.开门见山与借宾定主 B.以脉喻理 C.证以方略或方以证略 D.重视比较 E.略于一般与祥于特殊
14. 《金匮要略》以病分篇排列,其中数病合为一篇的类型包括( ) A.病机相仿 B.证候相似的病 C.病位相仿的病 D.不便归类的病 E.分科合篇
15. 《金匮要略》体现出的基本论点有( )
A.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 B.辨证论治 C.据脉论理 D.治未病,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E.因势利导
三、是非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 16. 《金匮玉函要略方》最早是由北宋王洙发现的。( ) 17. 《金匮要略》原著共有二十五篇。( ) 18. 《金匮要略》均采用以病分篇的形式编排。( )
四、问答题
19.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有哪些,包含哪些基本论点?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金匮谓藏放古代帝王的圣训和实录之处,要略指重要的韬略,方论乃有方有论,以方言治,以论言理。
二、填空题
2. 公元205 诊治杂病 东汉 张仲景(张机) 3. 25 398 205 155
4. 宋 高保衡 孙奇 林亿 5. 诊断 治疗 预防 纲领性 6. 尤怡 魏荔彤
7. 明 赵以德 《金匮方衍义》 8. 徐彬 沈明宗
三、选择题 (一)A1型题
9. C 10. A (二)X型题
11. ABCDE 12. A B C E 13. A C D E 14. A B C D E 15. A B C D E
三、是非判断题
16. √ 17. √ 18. ×
四、问答题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腑经络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论点:①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②据脉论理;③辨证论治;④治未病;⑤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⑥因势利导。
2.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原著根据《内经》制方的原则,针对杂病证候的特点,创制了众多的经方。这些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
当,化裁灵活,治疗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显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具体体现在:①载方205首,临床应用广泛;②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③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
习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 1.上工 2.治未病 3.实脾
4.客气邪风 5.虚虚实实 6.吸促 7.吸远 8.痼疾 9.卒病 10.五邪
二、填空题
1.夫肝之病,补用 ,助用 ,益用 之药调之。 入肝,
入心 入脾。
2.问曰:病有急当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 , 者,急当救里; , 者,后乃治其 也。
3.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 ,后乃治其 也。
4.师曰:五脏病各有 者愈,五脏病各有所 , 者为病。
三、是非判断题(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 1.凡见所有的肝病,都需遵循“治肝补脾”的治疗原则。 ( ) 2.春季肝旺,脉弦,色青,为正常色脉。 ( ) 3.表里同病者,必需解表,后治里。 ( )
四、选择题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系是( )
A.客气邪风侵袭 B.五脏元真不足 C.七情内伤 D.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轻清升散,常居于身体上部,以侵犯皮腠为主的病邪是( ) A.风邪 B.雾邪 C.湿邪 D.寒邪
3.其性散漫,多于午前侵犯肌表,脉多浮缓之邪是( )
A.风邪 B. 雾邪 C. 寒邪 D.湿邪
4.重着下沉,多侵袭人体下部及关节的病邪是( ) A.寒邪 B.雾邪 C.湿邪 D. 饪之邪
5.其性紧束,常在日暮中于经络之里,脉多紧急之邪是( )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雾邪 6.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是( )
A.吸促 B.吸微数 C.吸远 D.呼吸动摇振振 7.留饮者( )
A.色青 B.色鲜明 C.色赤 D.色黑 8.病人语声喑然不彻者,为( )
A.头中病 B.骨节间病 C.心膈间病 D.腹中痛 9.病者脉浮在前,其病为( )
A.心气虚 B.肺气虚 C.在表 D.在上焦 10.早春之时,脉毛,色白,其病机是( )
A.肺气失宣 B.外邪袭肺 C.其病在表 D.木受金克
(二)B1型题(配伍题) A.有病早治 B.治未病 C.分先后缓急 D.审因论治
11.表里同病时宜遵循什么治疗原则?( )
12.诸病在脏,当随其所得而攻之。体现了那种治疗思想?(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13.《金匮要略》中提到的预防思想有( )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早期治疗 D.防止误治 E.治未病 14.对于“治肝补脾”正确的有( )
A.适用于所有肝病的治疗 B.是治未病思想的一种体现
C.适用于肝脾两虚证D.适用于肝实而脾虚证 E.是有一定适用条件的 15.除了治未病以外,仲景还提出了哪些治疗原则( ) A.虚实必须异治 B.表里当分缓急 C.新久宜有先后 D.攻邪当随其所得 E.先解表后治里 16.以下属非其时色脉有( )
A.春季色青脉弦 B.秋季色白脉浮 C.夏季色赤脉洪 D.冬季色黄脉缓 E.冬季色黑脉沉 17.《金匮要略》举用脉象( )
A.说明病机 B.判断预后 C.指导治疗 D.鉴别病证 E.指导处方
六、问答题
1.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意义何在? 3.本篇提出预防疾病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仲景对杂病途径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5.本篇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提出了哪些观点? 6.五邪伤人各有什么特点?
7.为什么“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 8.试述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
9.对病痼疾加以卒病,应该如何治疗?为什么?
10、何谓“厥阳独行”?本篇论述“厥阳”有何代表意义? 11.举例说明何谓“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 12.本篇篇名中“先后病脉证”有何涵义? 13.整体观念在本篇中是如何体现的? 14.《金匮要略》论脉象有何意义? 15.“未至而至”如何理解?此段原文有何意义? 16.何谓“四时各随其色”?若“非其时色脉”,为何“皆当病”?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指医生,上下指高明的医生。 2.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前者是人体未发疾病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调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正气和防止疾病发生。后者指发病之后,根据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未病的脏腑采取防范措施,阻止疾病的传变。 3.实脾即调补脾脏之意。
4.外至日客,不下地日邪。客气邪风,指能够令人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5.虚虚实实是一错误治疗方法。前一个“虚”和“实”为使动词,后一个“虚”和“实”为名词不达意,即虚证和实证。“虚虚”指对“至虚有盛候”的“虚证”误作实证而用攻下,使虚证更虚;“实实”指对“大实有羸状”的实证误作虚证而用补益,使实证更实。这种虚作实泻,实作虚补的错误治法,易使病情恶化。 6.吸促指吸气浅短。
7.吸远指吸气深长而困难。 8.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9.卒通猝。卒病指突然发生的新病。 10.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二、填空题
1.酸 焦苦 甘味 酸 苦 甘
2.续得下利清谷不上 身体疼痛 清便自调 3.卒病 痼疾
4.得 恶 各随其所不喜
三、是非判断题
1.× 2.√ 3.×
四、选择题
(一)A1型题(单项选择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金匮要略习题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