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于单片机与GSM模块无线温度传输系统 - 图文(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5-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传送。在异步通讯中,CPU与外设之间必须有两项规定,即字符格式和波特率。字符格式的规定是双方能够在对同一种0和1的串理解成同一种意义。原则上字符格式可以由通讯的双方自由制定,但从通用、方便的角度出发,一般还是使用一些标准为好,如采用ASCII标准。波特率即数据传送的速率,其定义是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数的位数。例如,数据传送的速率是120字符/s,而每个字符如上述规定包含10数位,则传送波特率为1200波特。

3.2.2 89C52单片机的串行接口结构

89C52单片机通过引脚RXD(P3.0,串行数据接收端)和引脚TXD(P3.1,串行数据发送端)与外界通讯,如图6所示。SBUF是串行口缓冲寄存器,包括发送寄存器和接收寄存器。它们有相同名字和地址空间,但不会出现冲突,因为它们两个一个只能被CPU读出数据,一个只能被CPU写入数据。所以,语句SBUF=SBUF;是有意义的。它并不是将本身的值赋给了本身,而是将一个寄存器的值赋给了另一个寄存器,并且单片机不会搞错哪个是发送的,哪个是接受的。

图6 单片机串口电路图

3.2.3 串行口的控制与状态寄存器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它用于定义串行口的工作方式及实施接收和发送控制。其各

14

位定义如表7所示。

表7 串口控制寄存器SCON示意表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SM0.SM1:工作方式控制位(其中fosc为晶振频率)如表8所示。

表8 SM0.SM1工作方式

SM0 SM1 工作方式 0 0 1 1 0 1 0 1 0 1 2 3 说 明 同步移位寄存器 10位异歩收发 11位异步收发 11位异步收发 波特率 Fosc/12 由定时器控制 Fosc/32或Fosc/64 由定时器控制 SM2:多机通讯控制位。本次设计不使用,编程时置0即可。

REN:接收允许控制位。由软件置位以允许接收,又由软件清0来禁止接收。 TB8: 是要发送数据的第9位。在方式2或方式3中,要发送的第9位数据,根据需要由软件置1或清0。例如,可约定作为奇偶校验位,或在多机通讯中作为区别地址帧或数据帧的标志位。

RB8:接收到的数据的第9位。在方式0中不使用RB8。在方式1中,若(SM2)=0,RB8为接收到的停止位。在方式2或方式3中,RB8为接收到的第9位数据。

TI: 发送中断标志。在方式0中,第8位发送结束时,由硬件置位。在其它方式的发送停止位前,由硬件置位。TI置位既表示一帧信息发送结束,同时也是申请中断,可根据需要,用软件查询的方法获得数据已发送完毕的信息,或用中断的方式来发送下一个数据。TI必须用软件清0。

RI: 接收中断标志位。在方式0,当接收完第8位数据后,由硬件置位。在其它方式中,在接收到停止位的中间时刻由硬件置位(例外情况见于SM2的说明)。RI置位表示一帧数据接收完毕,可用查询的方法获知或者用中断的方法获知。RI必须用软件清0。

电源控制寄存器PCON,此寄存器只有第一位SMOD和本文档有关。 SMOD:串行口波特率加倍位:

1――方式1,3波特率=定时器1溢出率/16;方式2波特率为Fosc/32。 0――方式1,3波特率=定时器1溢出率/32;方式2波特率为Fosc/64。 8051单片机的全双工串行口可编程为4种工作方式,现分述如下。

15

方式0为移位寄存器输入/输出方式。本文档不用,故不叙述。

方式1为波特率可变的10位异步通讯接口方式。发送或接收一帧信息,包括1个起始位0,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1。输出: 当CPU执行一条指令将数据写入发送缓冲SBUF时,就启动发送。串行数据从TXD引脚输出,发送完一帧数据后,就由硬件置位TI。输入: 在(REN)=1时,串行口采样RXD引脚,当采样到1至0的跳变时,确认是开始位0,就开始接收一帧数据。只有当(RI)=0且停止位为1或者(SM2)=0时,停止位才进入RB8,8位数据才能进入接收寄存器,并由硬件置位中断标志RI;否则信息丢失。所以在方式1接收时,应先用软件清零RI和SM2标志。

方式2为固定波特率的11位异步通讯接口方式。它比方式1增加了一位可程控为1或0的第9位数据。输出: 发送的串行数据由TXD端输出一帧信息为11位,附加的第9位来自SCON寄存器的TB8位,用软件置位或复位。它可作为多机通讯中地址/数据信息的标志位,也可以作为数据的奇偶校验位。当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SUBF的指令时,就启动发送器发送。发送一帧信息后,置位中断标志TI。 输入: 在(REN)=1时,串行口采样RXD引脚,当采样到1至0的跳变时,确认是开始位0,就开始接收一帧数据。在接收到附加的第9位数据后,当(RI)=0或者(SM2)=0时,第9位数据才进入RB8,8位数据才能进入接收寄存器,并由硬件置位中断标志RI;否则信息丢失。且不置位RI。再过一位时间后,不管上述条件时否满足,接收电路即行复位,并重新检测RXD上从1到0的跳变。

方式3为波特率可变的11位异步通讯接口方式。除波特率外,其余与方式2相同。

3.2.4 波特率的选择

如前所述,在串行通讯中,收发双方的数据传送率(波特率)要有一定的约定。在89C52串行口的四种工作方式中,方式0和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而方式1和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由定时器T1的溢出率控制。以下讨论中,FOSC是晶振的频率。

方式0的波特率固定为晶振频率的1/12。

方式2的波特率由PCON中的选择位SMOD来决定,可由下式表示:波特率=2的SMOD次方除以64再乘一个fosc,也就是当SMOD=1时,波特率为1/32fosc,当SMOD=0时,波特率为1/64fosc。

方式1和方式3的波特率=(2^SMOD)*(定时器1的溢出率)/32 ,其中T1溢出率= T1

16

计数率/产生溢出所需的周期数。式中T1计数率的含义是:一秒钟计数的次数。它取决于它工作在定时器状态还是计数器状态。当工作于定时器状态时,T1计数率为fosc/12(即一个机器周期);当工作于计数器状态时,T1计数率为外部输入频率,此频率应小于fosc/24。产生溢出所需周期与定时器T1的工作方式、T1的预置值有关。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0:溢出所需周期数=8192-x (X为预置数)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1:溢出所需周期数=65536-x定时器T1工作于方式2:溢出所需周期数=256-x因为方式2为自动重装入初值的8位定时器/计数器模式,所以用它来做波特率发生器最恰当。

单片机串口是否正常发送数据关系是本次设计的关键一环,关系到本设计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所以编写了一个程序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来验证单片机所发送的数据是否正常,串口助手如图7所示。

图7 串口调试助手

从图7串口调试助手中可以看见,左上角第一个设置是串口的选择。波特率的设置必须和已经写到单片机里的程序设置的波特率一致!校验位也要和单片机程序一至,数据位是八位,停止位是一位。一切设置好后,在助手的下面的文本区填入要发送的数据,点击发送后如果上面的大文本框内能够正确的显示出来的话,实验就成功了。

17

3.3 单片机中断系统介绍

3.3.1 中断请求源

(1) 外部中断请求源。

外中断0和1,经由外部引脚引入的,在单片机上有两个引脚,名称为INT0、INT1,也就是P3.2、P3.3这两个引脚。在内部的TCON中有四位是与外中断有关的。IT0:INT0触发方式控制位,可由软件进和置位和复位,IT0=0,INT0为低电平触发方式,IT0=1,INT0为负跳变触发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可暂不考虑。IE0:INT0中断请求标志位。当有外部的中断请求时,这位就会置1(这由硬件来完成),在CPU响应中断后,由硬件将IE0清0。IT1、IE1的用途和IT0、IE0相同。

(2) 内部中断请求源。

TF0:定时器T0的溢出中断标记,当T0计数产生溢出时,由硬件置位TF0。当CPU响应中断后,再由软件将TF0清0。TF1:与TF0类似。TI、RI:串行口发送、接收中断。

3.3.2 中断允许寄存器IE

在MCS-51中断系统中,中断的允许或禁止是由片内可进行位寻址的8位中断允许寄存器IE来控制的。其寄存器内容如表9所示。

表9 中断寄存器

EA ES ET1 EX1 ET0 EX0 3.4 AT指令

AT即Attention,AT指令集是从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TE)或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向终端适配器(Terminal Adapter, TA)或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DCE)发送的。通过TA,TE发送AT指令来控制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的功能,与GSM 网络业务进行交互。用户可以通过AT指令进行呼叫、短信、电话本、数据业务、传真等方面的控制。90年代初,AT指令仅被用于Modem操作。没有控制移动电话文本消息的先例,只开发了一种叫SMS BlockMode的协议,通过终端设备(TE)或电脑来完全控制SMS,几年后,主要的移动电话生产厂商诺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单片机与GSM模块无线温度传输系统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基于单片机与GSM模块无线温度传输系统 - 图文(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4268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