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10000余份。
(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
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1.IP地址总数
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 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
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由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得到:
第一部分是.CN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第二部分是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与网站数,由国内各类别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 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
第26次互联网调查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图 1中国网民规模与普及率
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与良好的互联网发展环境有关。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市场主体,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2010年以来,互联网发展政策积极稳定,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网络新技术加快应用,推动了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1.9% 。1-5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227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5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 。宏观经济和通信行业的持续向好,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技术开发、产品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社会各界对互联网的需求增长。2010年以来,网络媒体在社会传播中趋于主流化,微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在资讯传播中的优势凸显,吸引了社会各类群体的参与,互联网向社会各界加速渗透。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企业更加重视网络营销,加快利用互联网平台销售、洽商和合作的步伐,企业的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化,对互联网的需求不断增长。
三、政策推动相关技术应用的步伐。2009年1月,政府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移动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势头。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随着三网融合方案和试点城市相继确定,未来将有助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国新技术的应用步伐,逐步降低互联网的使用门槛,推动了互联网向不同群体渗透。 (二)宽带网民规模
2010年上半年,我国宽带网民规模继续增加。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 2010年1-5月,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979.2万户,达到11301.7万户,而互联网拨号用户减少了168.8万户。宽带基础服务覆盖率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宽带用户规模的增长。截至2010年6月,在使用有线(固网)接入互联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达到98.1%,宽带网民 规模为36381万。
虽然我国宽带网民的绝对规模在增长,但其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却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规模增速过快所致。截至2010年6月,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增加到4914万,较2009年底增长1842万人,占整体网民的比重提高到11.7%。
同时,“宽带不宽”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Akamai 公司的报告数据计算,我国平均上网速度,只有857kbps,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韩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
图 2中国宽带网民规模
(三)手机网民规模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截至2010年6月,手机网民用户达2.7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4334万人。手机网民在手机用户和总体网民中的比例都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移动互联网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图 3手机上网网民规模对比
与去年和前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继续稳步攀升;但是相比去年下半年,手机网民增幅出现了一定滑落。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是季节性下滑。查看历年数据,下半年的手机网民增幅一般都高于上半年,据推测这可能和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有关。各大电信运营商下半年会密集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其中包括手机上网资费、终端补贴等方面的政策。这些利好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手机上网行为的普及。
二是和3G商用有关。虽然3G是在2009年年初宣布正式商用,但实际上运营商密集推广主要是集中在2009年下半年,这也极大的促进了2009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网民超高速的增长态势。但3G商用对于手机上网服务的普及更多是停留在营销层面上的,受终端、网络、资费等方面的限制,3G网民还未成为手机上网网民增长的主要推力。2010年,伴随3G概念的逐渐淡化,3G及移动互联网的宣传力度的减小,网民增幅回归到了正常水平。
图 4手机网民半年净增用户数对比
二、网民结构特征 (一)性别结构
目前,我国网民男女性别比例为54.8:45.2,男性群体占比高出女性近10个百分点,女性互联网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图 5 2009.12-2010.06网民性别结构对比
(二)年龄结构
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3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占比均有所上升,整体从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2010年中的41%。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的门槛降低,网络渗透的重点从低龄群体逐步转向中高龄群体所致。
图 6 2009.12-2010.06网民年龄结构对比
(三)学历结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26次互联网发展报告 word格式(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