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失血性休克
㈠实验目的
1.复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2.观察兔在失血性休克时的表现及微循环变化。 3.抢救失血性休克。
4.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机制。 ㈡实验对象
健康成年兔,体重2.5~3.0kg。 ㈢器材与药品
手术器械(手术刀,止血钳,眼科剪,眼科镊,手术镊等),输血输液装置,中心静脉压测试装置,微循环观察装置,气管插管,动脉套管,静脉导管,输尿管导管,记滴器,温度计,注射器(1ml,10ml,50ml)。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微循环灌流液,0.3%肝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 ⒈取兔一只,称重后耳缘静脉麻醉。 ⒉将麻醉的兔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行气管插管术、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术。 ⒊经耳缘静脉注入0.3%肝素溶液(2 ml·kg -1) ⒋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描记装置连接。 ⒌将动脉插管接上三通管,一侧与血压描记装置连接描记血压,另一侧连上放有肝素(约0.1g)的50ml注射器,并暂时夹闭导管,以备放血用。
6.将颈外静脉插管连接水减压计的细塑料导管(导管内充满含肝素生理盐水)。导管的外端用三通管连上输液瓶和水减压计,用以测中心静脉压和输液。在测压前,阻断减压计侧管, 使导管与输液瓶相通, 缓慢输入生理盐水(5滴~10滴/min),保持静脉通畅。 7.行输尿管插管术。用记滴器记录每分钟排尿的滴数。
8.在右侧腹直肌外缘作长6cm纵行的中腹部切口,钝性分离肌肉,打开腹腔后,推开大网膜,找出一段游离度较大的小肠肠袢,轻轻从腹腔拉出,放置在微循环恒温灌流盒内,用显微镜观察肠系膜的微循环。
9.放血前观察动物的各项生理指标,包括一般情况、皮肤粘膜颜色、肛温、血压、呼吸、心率(快放记录纸)、中心静脉压、尿量、肠系膜微循环等,并作记录。 附: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
⑴从颈外静脉插入静脉导管,应插到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入口处(相当于锁骨下1cm~2cm),插入导管长度为5cm~8cm,并经三通管与输瓶和水检计相连。 ⑵测压前使输液瓶内生理盐水灌满水检压计,检压计\点刻度与心脏水平一致。 ⑶测压时应阻断与输液瓶相通的侧管,使水检压计与静脉导管相通,观察水检压计内液面逐渐下降到某一刻度时不再下降,此时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读取此时的液面刻度,即中心静脉压。 ⑷测完压力后,再使检压计内充满生理盐水,然后阻断与检压计相通的侧管,使输液瓶与静脉道管相通,维持慢速输液(5滴~10滴/min),维持道管通畅。 附: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⑴向恒温水浴灌流盒内注入38℃的灌流液(台氏液加入1%明胶配成)。 ⑵选择一段游离度大的小肠袢,从腹腔内拉出后放入恒温灌流盒的水浴槽内,使肠系膜均匀地平铺在有机玻璃凸形观察环上,压上固定板,调整灌流盒的液面,使液面刚覆盖过肠
系膜,用透射光源或侧射光源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 ⑶在镜下选好视野,分清肠系膜各种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仅能通过一个红细胞的血管)。观察血流速度,血管口径(可用测微器测定)及视野下某一固定区域内毛细血管管袢数目,找出标记血管,以便固定视野作动态的前后比较,也可用显微镜电视进行动态观察。
10.打开颈总动脉插管与注射器相连的侧管,使血液从颈总动脉流入注射器内,一直放血至血压降到5.3kPa(40mmHg)时,调节注射期内放出的血量,使血压稳定在低水平上。 11.使血压维持在5.3kPa15~25min,观察注射器中血量的增减,失血期间动物各项生理指标(同步骤9)改变,以及肠系膜微循环改变。
12.停止放血,将注射器内的血液注入输液瓶内,快速从静脉输回原血和失血量等量的生理盐水(50滴/min)进行抢救,输血、输液再复查动物的一般情况及各项生理指标和微循环是否恢复正常。可根据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自行设计抢救方案,再观察抢救效果。 ㈤注意事项
1.麻醉要深浅适度,以免因疼痛刺激导致神经源性休克。 2.尽量减少手术出血。
3.牵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4.动脉套管和注射器中,操作前应加一定量的肝素。静脉导管一经插入,应立即缓慢滴注生理盐水。
5.本实验因手术较多,宜几个人分工协作,以保证实验成功率。 ㈥思考题
1.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怎样制备?
2.失血性休克时兔有哪些表现?微循环有什么变化? 3.失血性休克发生主要机制是什么?
五、肝性脑病
【实验目的】
1、掌握氨中毒复制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方法。 2、探讨氨在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
肝性脑病是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有关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学说,其中之一是氨中毒学说。该学说认为由于肝细胞严重受损,使血氨生成增多而清除不足时,可使血氨增高。增多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通过干扰脑的能量代谢,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以及抑制神经细胞膜等作用,引起脑的功能障碍,病人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本实验通过肝大部分结扎的方法,人为地阻断肝脏的血流,造成肝细胞功能急性损伤,在此基础上再经消化道输注复方氯化铵溶液,使血氨水平明显升高,从而出现抽搐、昏迷等类似肝性脑病的临床症状。 【实验对象】 家兔 【器械与药品】
常规手术器械,兔固定台, 50ml 注射器,细导尿管,棉线
1% 普鲁卡因,复方氯化铵溶液(含 2.5% 氯化铵, 1.5% 碳酸氢钠, 5% 葡萄糖),生理盐水
【步骤与方法】 1、取家兔一只,称重后仰卧位固定在兔台上,剪去腹部正中的被毛,沿上腹部中线用 1% 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2、自胸骨剑突下,沿腹正中线作一长约6~8cm 左右的切口,分层局麻,钝性分离皮下组织,沿腹白线剪开腹壁,打开腹腔,暴露肝脏。用左手指腹向下轻压肝脏膈面,可见在肝与膈肌之间有一薄而透明、呈三角形的镰状韧带,小心将其剪断,以增加肝脏的游离度。观察正常的肝脏颜色,探查家兔肝脏的叶数。
3、急性肝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制备——肝大部结扎:棉线用生理盐水浸湿后,沿肝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和方形叶之根部围绕一周并结扎,以阻断大部分肝血流,造成家兔急性肝功能不全。由于右外叶和尾状叶之间门脉血管为独立分支,不会同时被结扎,因而得以保留。待上述肝叶变成暗褐色后用眼科剪在已结扎的肝叶上剪一小口,如无明显渗血,说明肝大部结扎成功,否则就要重新结扎。4、十二指肠插管:沿胃幽门向下找出一段十二指肠,在肠管下方血管稀疏处,用止血钳穿透肠系膜并穿两根线备用。用眼科剪在肠壁上剪一小口,将细导尿管顺远胃端方向插入肠腔约 6cm,直接连肠管一起结扎固定,防止插管脱落。近胃端也应用线结扎,以防胃内容物流出。然后将肠送回腹腔内,细导尿管另一端置于腹腔之外,用止血钳夹住腹壁,关闭腹腔。
5、观察、记录家兔的一般情况、呼吸、角膜反射、四肢肌张力及对刺激(敲打兔台或用针刺)的反应。
6、制备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用注射器每间隔 5 分钟向十二指肠插管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 5ml ,仔细观察家兔呼吸、肌张力等指标的变化,当出现全身性抽搐时停止注射。停止注射。记录出现痉挛的时间和所灌注复方氯化铵溶液总量,并计算每公斤体重的用量(kg/ml)。 7、对照组:另取家兔一只,称重后固定于兔台上,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行肝大部结扎及十二指肠插管,术后每隔 5 分钟向十二指肠内注入 5ml 生理盐水,观察动物有无异常,并与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的实验家兔进行比较分析。 【注意事项】
1、游离肝脏和剪破镰状韧带的动作应准确、轻柔,以免肝叶破裂出血和损伤膈肌造成气胸;结扎肝叶应尽量靠近根部肝门处,以防拦腰结扎肝叶造成出血;结扎线松紧要适度,过紧可
能造成肝叶撕裂而出血,过松达不到阻断血流的目的。
2、十二指肠插管要插入一定深度,必须牢固固定,因家兔并为全身麻醉,以防实验中家兔挣扎或剧烈抽搐时插管滑脱,复方氯化铵溶液漏入腹腔。
3、关闭腹腔前,检查液体注入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渗漏。(先推注5ml后再关闭腹腔) 4、动物经输入一定量氯化铵后,一般会出现抽搐,但由于动物未做全身麻醉,实验期间可能出现挣扎,误判为抽搐。故实验中要注意与氨中毒抽搐的鉴别。 【思考题】
1、从肠道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为什么可使家兔的血氨升高?
2、灌注复方氯化铵溶液后,家兔的呼吸如何变化?如何解释这些变化? 3、家兔氨中毒后,发生昏迷的机理是什么?
4、给家兔体内注入复方氯化铵溶液后,家兔出现痉挛的机制是什么? 5、肠道灌注生理盐水的家兔是否出现异常表现?其实验结果有何意义? 6、为什么本实验注入的是复方氯化铵制剂?
7、你对本实验的实验设计思路、方法与步骤安排及救治原理设计等,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与建议?
六、高钾血症
【实验目的】
1、掌握家兔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方法; 2、观察高钾血症家兔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3、了解血钾升高后,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4、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高钾血症产生的原因、机理和抢救措施,并比较各抢救治疗方案的效果。
【实验原理】
血钾浓度升高可对心肌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引发多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室纤颤和心跳骤停。本实验旨
在通过静脉给钾,复制高血钾症,通过观测心电图变化,了解高血钾症对心脏的影响。 【实验对象】家兔(雌雄不限)
【器材与药品】 20%乌拉坦,生理盐水,5%及10%氯化钾生理盐水溶液,4%碳酸氢钠溶液,5%氯化钙溶液,30%葡萄糖溶液
婴儿秤,兔手术台,BL—410生物实验系统多媒体,心电针形电极,输液装置一套,手术器械一套,气管插管,5ml、10ml、20ml注射器。 【步骤与方法】
l、称重、麻醉和固定动物 家兔称重后,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0%乌拉坦(5ml/kg))行全身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台上。
2、心电描记:标II导联导线连接的方法:在动物四肢远端显露部位分别用金属注射针头刺入皮下(不能刺入肌肉,以防止肌颤的干扰),进针约2cm。按右前肢(白),右后肢(黑),左后肢(红)的顺序联接,电极另一端连接计算机的任一通道。
打开BL.410系统,在―输入信号‖菜单中相应通道选中―心电‖,启动实验,描记实验前正常心电图,观察心电波形:区分P、QRS主波波群以及T波。观察记录输入氯化钾前的心电。观察过程中,做好标记,如:―正常‖、―注射5%KCI第一次‖等,以便于比较分析。 3、颈部手术:(1)气管切开术;(2)颈外静脉插管术:缓慢输入生理盐水,(5~10滴/min),以保持管道通畅
4、高钾血症的复制(耳缘静脉推注法)以lml/min速度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5%氯化钾溶液lml/kg,间隔5分钟再推注同等剂量氯化钾共3次。然后每间隔5min推注10%氯化钾溶液1ml/kg共3次。注射氯化钾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变化规律。观察到高血钾的心电图异常改变(高尖T波,P波低平、增宽,QRS波群低压变宽,出现心室扑动或颤动)后,立即停止注射,并开始实施抢救措施。
5、高钾血症的抢救在滴注氯化钾生理盐水溶液之前,必须选择和准备好抢救药物,包括:(1)单独用30%葡萄糖溶液静脉缓慢滴注;(2)4%碳酸氢钠5ml/kg快速静脉滴注,严重者可缓慢静脉注射;(3)5%氯化钙2 ml/kg缓慢静脉推注。 事先选择好耳缘静脉输注通道,在心电图出现典型高血钾改变后立即实施抢救,通过耳缘静脉快速注入抢救药物。如果10秒内无法输入抢救药物,救治效果欠佳。实施各项抢救项目,同时观察心电图恢复状态。
6、致死作用观察 当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后,迅速打开胸腔,暴露心脏,肉眼直接观察心脏活动情况。静脉推注致死剂量的10%氯化钾(3ml/kg),边注射边观察心电波形的改变,出现室颤或成一直线时停止注射,观察心室纤颤及心脏停搏时的状态。
【实验结果记录】 注射前 注入KCl 严重心律失常 4%NaHCO3溶液 抢救 5êCl2溶液 30%葡萄糖溶液 心电图变化特点 10%KCl致死作用观察 【注意事项】
1、动物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深易抑制呼吸,过浅时动物疼痛则易引起肌肉颤动,对心电图记录造成干扰。
2、保持静脉导管的通畅,确保各种液体能及时,准确地输入。
3、针型电极剌入部位要对称,位于皮下,导线避免纵横交错,实验台上的液体要及时擦拭干净。由于动物的个体差异,有时T波会融合在ST段中而不呈现正向波,很难观察到典型的高尖T波,需要更换动物。若记录心电图时出现干扰信号,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出干扰。 4、严格控制推注KCI溶液的浓度、速度,必须缓慢、匀速推注,要随时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当各项指标急剧变化时,应减慢速度。如发现动物突然挣扎或呼吸急促,要立即停止注射。防止滴入速度太快导致动物突然发生心室纤颤而死亡,动物对注入氯化钾溶液耐受性有个体差异,有的动物需注入较多的氯化钾才出现异常心电图改变,遇到这种情况时,应适当调整注入氯化钾的浓度和间隔时间。
5、电极用毕用75%酒精擦净,以保持良好的导电状态。 【讨论思考题】
l、血钾升高会出现哪些心电图变化?发生机制是什么?用相关理论加以说明。 2、分析你所选择的药物抢救高钾血症的机制。它们是否都能降低血钾的浓度? 3、严重高钾血症使心脏停搏在何种状态?为什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病理生理学实习指导(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