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光学:
⑴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是由于地球不是光源,同月亮一样反射太阳光形成的效果。在太空中看太阳,就只能看到黑暗太空中一个地别明亮的光球,周围却一片暗淡,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散射光线。
⑵为了在黑暗中拍摄清晰返回地面的过程,采用了红外线拍摄,因为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后温度很高,发出的红外线很明显。 3. 热学:
(1)能量转换:火箭上升段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和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增加;返回舱返回时机械能由于“摩擦生热”不断转化成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减小;飞船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地点飞向远地点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增加。
(2)火箭发射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的燃气能将附近所有物体熔化,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升温,且水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防止损坏发射台。
(3)返回舱返回时,由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烧坏船体,科学家在设计和制造时,除了选用耐高温的材料外,还在飞船外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发生熔化、汽化和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返回舱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保护了飞船和宇航员的安全。 4. 电学:
(1)“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会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面向太阳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同时储存一部分在蓄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没有阳光时,蓄电池放电供设备使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天地间的通话是靠电磁波来实现的。我们看到宇航员与家人通话时略有延迟,是由于电磁波在天地间往返的路程较长(通过布置在各地的测控站间传递)引起的。 5. 力学:
(1)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能够使用的仪器有:天平、弹簧测力计测动(测拉力可以)、压强计、密度计等,但温度计、刻度尺、放大镜、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仍能使用。在失重状态下浮力、液体压强将消失,在水中吹气泡,气泡将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不能以正常方式喝水,只能通过塑料袋挤进口中??
(2)宇航员在太空漫步应穿上专用的宇航服,因为在太空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易受太空垃圾的撞击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
(3)火箭上升段,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返回舱返回时阻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
六)身边的物理现象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
11
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1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常见的易拉罐(满罐、空罐均可)作为主要实验器材,并添加一些其它器材,设计几个物理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
添加的主要器材 主要实验过程或方法(文字表述或画图说明均可) 用铁钉在空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儿,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将两个空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 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比较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空易拉罐连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说明或研究的物理问题 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固体是否可以传递声音 比较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 铁钉、水 2 棉线、铁钉 3 木板 4 导线、导线夹、开关、灯泡、电源 5 黑纸、白纸、水、用白纸和黑纸分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温度计 阳下晒相同的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6 厚海绵块 相同条件下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让满罐的易拉罐,分别平放、竖放在厚海绵块上,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 面积的关系
12
13、如图所示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电水壶.请你提出它在构造或使用方面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两个问题,并给予简要回答
例如问题: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什么容器? 回答:它们构成了连通器. 问题1:提手上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回答1: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有益摩擦. 问题2:提手部分为什么要做得稍宽一些? 回答2: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手的压强. 问题3:电源连接线为什么要用三脚插头?
回答3:使电水壶外壳接地,防止漏电时造成触电. 问题4:水被加热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回答4:电能转化为内能.
问题5: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5:从壶嘴里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问题1:
14、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 “过桥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都烫熟了.
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
解答:⑴“汤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汤的密度,油浮在汤的表面上形成油膜.
⑵“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是因为油膜隔开汤水与空气的接触面,有效地阻止了汤水的蒸发,所以不见冒热气.⑶“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生肉片烫熟了”,汤实际上温度很高,发生热传递,肉片吸热升温.内能增加被烫熟. 15、如图所示是电工使用的胶把钢丝钳.它的设计和使用中应用了不少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指出这种工具在设计上、结构上或使用中应用物理知识的两处地方,并写出所依据的物理知识. 应用物理知识的地方 依据的物理知识 1 剪口 剪口面积小,可以增大压强 2 胶把 表面有凸凹花纹,可以增大摩擦 3 胶把 胶把是绝缘塑胶,可以绝缘 4 整把钳 是省力杠杆,可以省力 5 钳口 钳口粗糙并有多条槽,可以增大压强和摩擦 七)水
1、力学研究与水密切相关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1)如果已知水的体积可计算它的质量和重力,这对于计算水所产生的浮力、压强等都很有用。
(2)利用水可以计算容器的容积,根据排水法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人的密度跟水差不多,根据人的质量可以计算出人的体积。
13
(4)由于海水中含盐,所以它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轮船在海洋和河流中航行时,船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变化。
(5)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6)水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浮力的大小为F浮=ρ水gV排。
(7)浮在水面的冰必有十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且冰融化后,水面高度不变。 2、水是热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1)水的比热容最大,其数值为4.2×103焦/(千克·℃),所有其它物质的比热容都小于它,利用水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热水取暖,自然界中水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在于此。
(2)水的凝固点是0℃,水凝固成固体叫冰,冰是晶体。
(3)水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生活中的高压锅就是利用增大压强的办法来提高水的沸点从而更快的煮熟饭菜的。
(4)生活中看到的雾、露、“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霜、雪花、冰花又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3、水与声学
水能传声,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左右,水面也能反射声音。 4、水在光学研究中
(1)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能成虚像。
(2)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要发生反射和折射,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水下的潜水员看见岸上的树会变高。
(3)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也要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所以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变弯,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4)冰遇火会熔化,但做成冰透镜却可以取火,真是出人意料的创造。 5、水与电
(1)纯水是不导电的,普通水也是电的不良导体,但潮湿(带水)的物品却能导电!不能用湿手去扳开关,绝缘体要保持干燥。
(2)大型水电站要修很高的拦河坝,可以提高水的重力势能,从而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
6、与水有关的实验 涉及到水的实验有:(1)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2)观察水的沸腾;(3)研究液体的压强;(4)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八)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
1、四两拨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 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14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大船漏水——有进无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5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30、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31、火场之旁,必有风生——火场附近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远处的冷空气必将来填充,冷热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32、一石击破水中天——平静的水面如一块平面镜,可看到天的像,石块投入水中破坏了平静的水面,形成层层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击破了。
33、瞎子点灯白费蜡——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见物体。
34、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35、一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常常有同学问我做物理工作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我想要素可以归纳为三个P:Perception, Persistence, and Power。 Perception——眼光,看准了什么东西,就要抓住不放; Persistence——坚持,看对了就要坚持;
Power——力量,有了力量能够闯过关,遇到困难你要闯下去。——杨振宁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年中考物理考前指导(含知识点总结)(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