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速列时钟产生 列正弦波形成 fH (C1~C4) 1 2 3 A 时 4 5 6 B 钟∑ 产7 8 9 C (输入控制) 生 * 0 # D (R1~R4) fL 可变速行时钟产生 行正弦波形成
图3-1 一个典型的DTMF发送电路原理框图
DTMF 信 号 DTMF发送器的原理与构成如图5-1所示,它主要包括:
(1)晶体振荡器––––外接晶体(通常采用3.579545MHz)与片内电路构成振荡器,经分频产生参考信号。
(2)键控可变时钟产生电路–––––它是一种可控分频比的分频器,通常由n级移位寄存器与键控反馈逻辑单元组成。
(3)正弦波产生电路–––––它由正弦波编码器与D/A变换器构成,通常,可变速时钟信号先经5位移位寄存器,产生一组5位移位代码,再由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将其转换成二进制代码,加到D/A变换器形成台阶型正弦波。显然台阶的宽度等于时钟频率的倒数,这样形成的正弦波信号频率必然对应时钟的速率和按键的号码。
(4)混合电路–––––将键盘所对应产生的行、列正弦波信号(即低、高群fL、fH)相加、混合成双音信号输出。
(5)附加功能单元,如有时含有单音抑制,输出控制(禁止)、双键同按无输出等控制电路。
DTMF发送器按输入控制方式可分为键盘行列控制和BCD接口控制两种。它们的控制部分真值表分别示于表3-2、表3-3。
表3-2键盘控制接口功能真值表
输入 R1 发送 fL(HZ) 697 频率 fH(HZ) R2 770 行 R3 852 R4 941 C1 1209 C2 1336 列 C3 1477 C4 1633
16
表3-3 BCD码控制接口功能真值表
BCD 码 输 入 R1 0 0 0 0 0 0 0 0 1 1 R2 0 0 0 0 1 1 1 1 0 0 R3 0 0 1 1 0 0 1 1 0 0 R4 0 1 0 1 0 1 0 1 0 1 941 697 697 697 770 770 770 852 852 852 发 送 频 率 fL(HZ) fH(HZ) 1336 1209 1336 1477 1209 1336 1477 1209 1336 1477 (二)双音多频接收电路 高频组带 通滤波器 信 号 输入 输电路 入 低频组带 通滤波器 过零 检测器 码 变 换 锁 存 与 缓 冲 过零 检测器 图3-2 典型DTMF接收器原理框图
DTMF接收器包括DTMF分组滤波器和DTMF译码器,其基本原理如图5-2所
示。DTMF接收器先经高、低群带通滤器进行fL/fH区分,然后过零检测、比较,得到相应于DTMF的两路fL、fH信号输出。该两路信号经译码、锁存、缓冲,恢复成对应于16种DTMF信号音的4比特二进制码(D1~D4)。
图3-3 MT8870芯片及管脚排列图
17
在本实验系统电路中,DTMF接收器采用的是MT8870芯片。 图3-3是该芯片的管脚排列图。 1、该电路的基本特性
(1)提供DTMF信号分离滤波和译码功能,输出相应16种DTMF频率组合的4位并行二进制码。
(2)可外接3.579545MHz晶体,与内含振荡器产生基准频率信号。 (3)具有抑制拨号音和模拟信号输入增益可调的能力。 (4)二进制码为三态输出。
(5)提供基准电压(VDD\\2)输出。 (6)电源 +5V (7)功耗 15mw (8)工艺 CMOS
(9)封装 18引线双列直插 2、管脚简要说明 引出端符号说明
IN+,IN- 运放同、反相输入端,模拟信号或DTMF信号从此端输入。 FB 运放输出端,外接反馈电阻可调节输入放大器的增益。 VREF 基准电压输出。
IC 内部连接端,应接地。
OSC1,OSC0 振荡器输入、输出端,两端外接3.579545MHz晶体。
EN 数据输出允许端,若为高电平输入,即允许D01~D04输出, 若为低电平输入,则禁止D01~D04输出。
D01~D04 数据输出,它是相应于16种DTMF信号(高,低单音组合) 的4位二进制并行码,为三态缓冲输出。
CI\\GT 控制输入,若此输入电压高于门限值VTSt,则电路将接收
DTMF单音对,并锁存相应码字于输出,若输入电压低于VTSt,则电
路不接收新的单音对。
EC0 初始控制输出,若电路检测出一可识别的单音对,则此端即变为高电
平,若无输入信号或连续失真,则EC0返回低电平。
CID 延迟控制输出,当一有效单音对被接收,CI超过VTSt,输出锁存器
被更新,则CID为高电平,若CI低于VTSt,则CID返至低电平。
VDD 接正电源,通常接+5V。 VSS 接负电源,通常接地。
3、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它完成典型DTMF接收器的主要功能:输入信号的高,低频组带通滤波、限幅、频率检测与确认、译码、锁存与缓冲输出及振荡,监测等,具体说来,就是DTMF信号从芯片的输入端输入,经过输入运放和拨号音抑制滤波器进行滤波后,分两路分别进入高,低频组滤波器以分离检测出高、低频组信号。
如果高,低频组信号同时被检测出来,便在EC0输出高电平作为有效检测DTMF信号的标志;如果DTMF信号消失,则EC0即返至低电平,与此同时,EC0通过外接R向C充电,得到CI,GT。(通常此两端相短接)积分波形,如图5-4所示,若经tGTP延时后,CI,GT。电压高于门限值VTst时,产生内部标志,这样,该电路在出现EC0标志时,将证实后的两单音送往译码器,变成4比特码字并送到输出锁存器,而CI标志出
18
现时,则该码字送到三态输出端D01——D04,另外,CI信号经形成和延时,从CID端输出,提供一选通脉冲,表明该码字已被接收和输出已被更新,如若积分电压降到门限VTst以下,使CID也回到低电平。 图5-4是它的工作时序波形图
图3-4 MT8870的时序图
TPDTMF 双 音多频信号
D0~D3 MT8870双音多频识别电路 TPSDT 数据锁存器电路 二极管显示电路 CPU控制单元 D0~D3 图3-7 DTMF信号测电路原理框图
其中,双音多频信号测试点为TPDTMF,数据输出允许端EN的测量点为TPSTD,它经反相器反向后得到。数据输出则可以通过发光二极管D103~D100显示出来,它代表的数是8421码。
五、实验内容
19
1、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发送DTMF信号的波形,在用户线接口电路的输入端进行测量,即在用户1用户线接口电路的测量点TP1A与TP1B进行测量。
2、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DTMF信号接收的波形TPDTMF,以及在MT8870电路输出端TPSTD。
其中,TPDTMF为双音多频信号的测量点
TPSTD为数据输出允许端EN的反相测量点,识别到双音多频信号时为低,否则就为高。
六、实验步骤
1.接上交流电源线。
2.将K11~K14,K21~K24,K31~K34,K41~K44接2,3脚;K71~K75接2,3脚;
K61~K63接2,3脚,K70、K60接1、2脚。 3.先打开“交流开关”,指示发光二极管亮后,再分别按下直流输出开关J8、J9,
此时实验箱上的五组电源已供电,各自发光二极管亮。
4.按“复位”键进行一次上电复位,此时,CPU已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处理,显示
电路循环显示“P”,即可进行实验。 5.用户1、用户3接上电话单机。
6.用户1摘机,开始拨打号码,即按电话单机上的任意键,用示波器的直流档对
以下测量点进行观察并记录波形:
1)TPDTMF:当有键按下时有双音多频信号,无键按下时无信号。 2)TPSDT:当有键按下时该点是低电平,无键按下时该点为高电平。 3)TP11:当有键按下时有双音多频信号,无键按下时无信号。 7.按不同的键时,其双音多频信号的波形不一样,要仔细观察。
8.在按键过程中观察发光二极管D103~D100与所按键值的关系:(显示二极管是
在该按键抬起的瞬间发生改变的)
D103~D100对应的是8421码,如接下的键值为5时,对应的码字为0101,发光二极管D102,D100发光。在按键的过程中观察所按键值与发光二极管是否满足上述对应关系。
七、注意事项
1、使主机实验箱加电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2、在测量观察上述各测量点波形时,两位同学一定要配合好,即一位同学按照正常拨打电话的顺序进行操作,另一位同学要找到相应的测量点和有关电路单元,小心慎重操作,仔细体会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实验现象。
3、在测量TP1A时,示波器接头的另一接地线接到TP1B上。
八、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DTMF接收电路的电原理图,并能简要分析工作过程。
2、画出在接收DTMF过程中各有关测量点在有、无信号状态的波形,并能作简要的分析与说明。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程控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