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了解寓言故事大意。
2.紧扣关键句,通过角色扮演感情朗读,感受小鹿对鹿角的欣赏和对鹿腿的抱怨。借助情节图,复述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重点理解并运用“对比”这一寓言故事常用的表现手法,拓展学习《松鼠和松鸡》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喜欢寓言,喜欢表演,所以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孩子带上美丽的鹿角进行表演朗读。“寓言学习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孩子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堂上教师循序推进,引领学生慢慢掌握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并且举一反三,运用方法拓展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对比”的表现手法,紧扣关键句,领悟寓意 难点:
领悟并运用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拓展学习课外一则寓言。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认识?【白板拖拉】你觉得狮子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凶猛)。另一位是【白板拖拉】鹿,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啊,鹿是“温顺可爱”的,它和“凶猛可怕”的狮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狮子和鹿(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0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欣赏匀称精美别致挣脱(表示摆脱时用第四声、挣扎则是第一声) 抱怨难看撒开长腿狮口逃生 指名读(正音:撒挣)——齐读
2.你发现了这两组词分别描写的是小鹿的?(角、腿) 3.评真是会读书的孩子,那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先自己说一说——再指名说) 4.评:你能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真会读书!
(你能抓住课文主人公来讲故事,真棒!就是说得有点儿长,老师来帮助你把故事讲成几句话?)你能不能借助这几个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小结:看,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将故事概括出来了,(抓住课文的主要人物)抓住关键词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微课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字词聚焦多音字,重点突出,引导孩子学习抓住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紧扣重点,感知“对比”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鹿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却抱怨自己难看的腿(随机板书:美丽欣赏难看抱怨)你是从课文哪儿感受到这些的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评:同学们边读边画,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是读书的好习惯) 2.交流反馈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句,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鹿角美丽?) 句子1: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抓“红珊瑚“,课件展示,感受美丽。【放大镜、触发器】
指导朗读:看到这像红珊瑚一样的鹿角,小鹿的心情是——激动、兴奋。
激励手段:(谁能读出小鹿的激动,自己是这读一读,老师就送你一份神秘的礼物)
创设情境表演读:戴上鹿角,你就是那美丽的小鹿,现在来到小池边,你说——(随机评价) 谁能配上动作和表情也来读一读?(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自我陶醉的表情) 句子2: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放大镜】
可是当小鹿看到了自己的腿时,他的表情是怎样的呢?翻开课本,圈出词? 自己读一读,演一演,演得好老师就把小礼物送给你?谁来表演一下 我们一起来抱怨自己的腿。
【设计意图:抓住两个重点句,重点以角色扮演表演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小鹿欣赏美丽的鹿角,抱怨难看的鹿腿,不仅富有童趣,也为揭示“对比”埋下伏笔。】
四、复述课文,揭示寓意 1.学习借助情节图讲故事
(1)借助语言,板贴情节图:【触发器】
正当鹿在小溪边陶醉地欣赏着自己美丽的角故事情节发生了重大转变,到底出现了什么呢?请你读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老师给大家带来6幅情节图,你能不能借助情节图和同桌讲讲故事?最好能配上动作、表情。开始吧! (试说——指名说——
(2)评价:瞧,借助情节图,咱们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下来了,这也是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的第一步,随机板书:讲故事) 2.揭示寓意
(1)语言过渡: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故事,难怪小鹿不禁感慨: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小鹿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板书:差点送命狮口逃生)
(2) 辨析明理:小鹿、小鹿现在你还抱怨你的腿吗?为什么不抱怨啦?(板书:实用) 那小鹿,你从此就不喜欢美丽的角了吗? (3)通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呀?
(引导学生辨析明理——看事物要辩证,板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事情要全面,不能只看表面。)
(4)这是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的第二步,板书:明寓意
【设计意图:以情节图的形式在无痕中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体现寓言教学的特点,并揭示寓言学习的第一步:讲故事;从板书中引导孩子理解寓意,揭示寓言学习的第二步:明寓意。】
五、联系旧知,了解“对比”。 1. 同学们,回忆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昨天晚上学习的微课,《坐井观天》《陶罐和铁罐》《狮
子和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 是呀,在微课中我们通过《坐井观天》中青蛙和小鸟的对比,《陶罐和铁罐》中陶罐和
铁罐的对比,明白了什么是对比手法,现在拿出你的学习任务单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把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待会我请同学来汇报。(指名汇报)
3.揭示对比:对呀,这则寓言从“鹿角和鹿腿样子的对比、“小鹿对鹿角鹿腿态度的对比”、“鹿角的差点送命和鹿腿的狮口逃生”等方面进行“对比”,(板书:对比)来推动故事情节,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问题一定要全面,不能光看外表”这个深刻的道理。
4.小结:所以,“对比”是寓言故事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同学们也可以在第七单元的习作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这也是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的第三步(板:悟写法)
【设计意图:微课联系联系《坐井观天》《陶罐和铁罐》,了解“对比”是寓言故事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揭示学习寓言的第三步:悟写法。】 【练习】六、拓展阅读,运用“对比” 1.学法总结迁移:(对着板书,今天我们通过“讲故事—明寓意—悟方法”的步骤学习了《狮子和鹿》,请你也运用这种方法阅读短文《松鼠和松鸡》并完成练习题) 2.学生阅读短文,完成学习单。 3.交流,反馈
4.总结:这节课,咱们着重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来阅读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寓言故事也有对比,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老师这边给大家推荐几本好看的寓言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寓言故事,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重点运用寓言故事学习的后两种方法,通过自主合作,利用学习单,拓展学习,实现方法的运用和群文阅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第一课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