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脚端输出负极性的直流电压。?桥堆也可以接成负极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这时它的“+”引脚端接地,从“ 半桥堆可以构成全波整流电路,两种不同的半桥堆分别可以构成输出正极性电压的全波整流电路和输出负极性电压的全波整流电路。两个不同极性的半桥堆合起来构成一个桥堆,作为桥式整流电路。
5.一种特殊半桥堆
图(a)所示是一种特殊半桥堆的外形示意图,图(b)所示是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内部的两只二极管彼此独立,两只二极管的电极之间不相连接。这种半桥堆在应用时更为灵活,在外电路中可以方便地连接成各种形式的应用电路。根据这种半桥堆内部结构和外形示意图,可以方便地识别出它的各引脚作用。
6.桥堆参数和引脚识别方法说明
桥堆外壳上各引脚对应位置上标有“~”、“-”、“+”标记,这些标记与电路图中标记是一致的,以此可以分辨出各引脚。
桥堆的外壳上通常标出QL-×A,其中QL表示是桥堆,×A表示工作电流。例如,某桥堆上标出QL-3A,这表示它是工作电流为3A的桥堆。
7.桥堆故障特征说明
关于桥堆或半桥堆的故障主要有下列几种: (1)击穿故障,即内部有一只二极管击穿。
(2)开路故障,即内部有一只二极管或两只二极管出现开路。
(3)桥堆出现发热现象,这主要是电路中有过流故障,或是桥堆中某只二极管的内阻太大。 桥堆或半桥堆无论是出现开路还是击穿故障,它在电路中均不能正常工作,有的还会损坏电路中的其他元器件。
8.万用表检测桥堆方法
利用万用表的R×1k挡可以方便地检测全桥堆、半桥堆的质量好坏,其基本原理是测量内部各二极管的正向和反向电阻大小。 (正向电阻),正向电阻愈小愈好,反向电阻愈大愈好。?(反向电阻),另一次应为几k?红、黑表棒分别接相邻两根引脚,测量一次电阻,然后红、黑表棒互换后再测量一次,两次阻值中一次应为几百k 测量完这两根引脚再顺时针依次测量下一个二 极管的两根引脚,检测结果应同上述一样。这样,桥堆中共有4只二极管,应测量4组正向、反向电阻数据。
以下),或有一次的正向电阻大、一次的反向电阻小都可以认为该桥堆已经损坏,准确地讲是桥堆中某一只或几只二极管已经损坏。? 在上述4组检测中,若有一次为开路(阻值无穷大),或有一次为短路(几十
半桥堆的质量检测方法同上,而且更简单,因为半桥堆中只有两只二极管。
9.桥堆构成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及故障分析
桥堆构成的桥式整流电路与四只二极管构成的整流电路相同,如图9-35所示。电路中的ZL1是桥堆,它的内电路为四只接成桥式电路的整流二极管。如果将桥堆ZL1的内电路插入电路中,就是一个标准的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电路分析方法同前。
图9-35 桥堆构成的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
在掌握了分立元器件的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之后,只需要围绕桥堆ZL1的四根引脚进行电路分析:
(1)两根交流电压输入脚“~”与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相连,这两根引脚没有正、负极性之分。
(2)正极性端“+”与整流电路负载连接,输出正极性直流电压。
”与地线连接,在输出正极性电压的电路中,负极性端必须接地。?(3)负极性端“ 如表9-34所示是桥堆构成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的故障分析。
表9-34 桥堆构成的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故障分析
名称 故障分析 理解方法提示 这是因为交流输入电压有一个半周没有有一只二极管直流输出电压减小一半。 开路 被整流输出。 有一只二极管无直流电压输出,熔断电路中的这是因为造成了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短短路 保险丝。 路。
10.桥堆构成的其他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如表9-35所示是桥堆的另两种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说明。
表9-35 桥堆的另两种整流电路工作原理说明
电路图 说明 如图所示是桥堆构成的负极性桥式整流电路。电路ZL1是桥堆,它的内电路中四只整流二极管接法与前一种电路中的桥堆相同,但是桥堆的“+”、 “-”端接法不同,正极性端“+”接地,负极性端“-”接整流电路负载。 流过整流电路负载电阻的电流方向是电流从地线流出,经过负载电阻R1流入桥堆ZL1,所以输出是负极性的直流电压。 如图所示是桥堆构成的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电路中ZL1是桥堆,T1是带中心抽头的电源变压器,这一抽头接地。 将桥堆ZL1画成四只整流二极管后,与标准的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相同,电路分析方法也一样。 桥堆ZL1的正极性端输出正极性电压,负极性端输出负极性电压。 桥堆构成负极性桥式整流电路 桥堆构成正、负极性全波整流电路 9.3.11 二倍压整流电路及故障分析
如图9-36所示是经典的二倍压整流电路。电路中的Ui为交流输入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Uo为直流输出电压,VD1、VD2和C1构成二倍压整流电路,R1是这一倍压整流电路的负载电阻。
图9-36 二倍压整流电路
1.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这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交流输入电压Ui为正半周1时,这一正半周电压通过C1加到VD1负极,给VD1反向偏置电压,使VD1截止。同时,这一正半周电压加到VD2正极,给VD2正向偏置电压,使VD2导通。
二极管VD2导通后的电压加到负载电阻R1上,其VD2导通时的电流回路是这样的:交流输入电压Ui→C1→VD2正极→VD2负极→负载电阻R1。这一电流从上而下地流过电阻R1,所以输出电压Uo是正极性的直流电压。
如表9-36所示是VD1和VD2导通分析解说。
表9-36 VD1和VD2导通分析解说
等效电路 说明 当交流输入电压Ui变化到负半周2时,这一负半周电压通过C1加到VD1负极,给VD1正向偏置电压,使VD1导通,这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的直流电压,见左图中所示,在C1上的充电电压的大小为输入电压Ui负半周的峰值电压。注意:输入电压Ui负半周是一个正弦电压的半周,但是C1两端充到的电压是一个直流电压,这一点在理解中一定要注意。?VD1导通时电流回路是:地端→VD1正极→VD1负极→C1→输入电压Ui端,这一回路电流对电容C1进行充电,其充电流如图中电流I所示。在C1上充到右+左 在交流输入电压Ui为负半周2期间,由于负电压通过电容C1加到VD2正极,这是给VD2加的反向偏置电压,所以VD2截止,负载电阻R1上没有输出电压。 VD1导通分析 VD2导通分析 充电电压极性一致,即为顺串联,如图所示是这时的等效电路,图中将充电的电容用一个电池E表示,VD1已开路。?交流输入Ui变化到正半周3期间,这一正半周电压经C1加到VD1的负极,这是给VD1加的反向偏置电压,所以VD1截止。同时,这一输入电压的正半周电压和C1上原先充到的右+左 从这一等效电路中可以看出,输入电压Ui的正半周电压和C1上的充电电压E顺串联之后加到二极管VD2的正极,这时给VD2加的是正向偏置电压,所以VD2导通,其导通后的电流回路是:输入电压Ui端→C1→VD2正极→VD2负极→R1→地端,构成回路,其电流见图中电流I所示,这一电流从上而下地流过负载电阻R1,所以输出的是正极性直流电压。
由于VD2导通时,在负载电阻R1上是两个电压之和,即为交流输入电压Ui峰值电压和C1上原充上的电压,所以在R1上得到了交流输入电压峰值两倍的直流电压,所以称此电路为二倍压整流电路。
2.电路分析小结
(1)倍压整流电路可以有N(N为整数)倍电压整流电路,在电子电路中常用二倍压整流电路。
(2)倍压整流电路的特点是在交流输入电压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多倍压整流电路,可以获得很高的直流电压。
(3)倍压整流电路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整流电路输出电流的能力比较差,具有输出电压高、输出电流小的特点,所以带负载的能力比较差,在一些要求有足够大输出电流的情况下,这种整流电路就不合适了。
(4)倍压整流电路在电源电路中的应用比较少,主要用于交流信号的整流电路中,例如在音响电路中用于对音频信号的整流,在电平指示器电路中就常用二倍压整流电路。
(5)掌握二倍压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后,对分析三倍压或N倍压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就相当方便了。
(6)二倍压整流电路中使用两只整流二极管,三倍压整流电路中使用三只整流二极管,依次类推。
3.故障检测方法
这个电路中故障发生率最高的电容C1,当测量这一整流电路输出端的直流输出电压低时,可以更换电容C1一试。如图9-37所示是测量倍压整流电路输出端直流电压时接线示意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整流电路大全(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