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面积(km) 2河长(km) 比降(?) 频率(%) 0.5 1 洪峰流量(m/s) 12.1 8.8 3.5 2.3 3妖魔山 4.8 4.0 565 2 3.3
2.6泥沙
水库主要由泉水汇集而成,水流清澈,基本无淤积,仅在发洪水时,有少量淤积。
水库左岸为基岩,岸坡稳定性好;右岸部分为坡积碎石土,当库水位抬高时,随水位升降,正常蓄水位附近土质边坡将发生滑塌,但该层很薄,将很快趋于稳定,对水库影响不大,仅增加少量水库淤积。
**河属侵蚀性下切河流,多年平均输砂量31.3万t,其中推移质占悬砂的10.7%,泥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据乌拉泊水文站的实测资料,**河6—8月来泥砂占全年来砂量的97.4%,其中最大月7月份占全年的来砂量的53%,年平均含砂量2.2kg/m3,最大月平均含砂量7.09kg/m3,最大日平均含砂量19.5kg/m3。
2.7水质
坝址区出露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岩性为砂岩、砾岩、泥
表2-5 后沟水库水质简分析汇总表阳离子阴离子矿化度2+2+++-2--2-PH 值CaMgK+NaClSO4HCO3CO3(mg/L)·16·mmol/L mg/Lmg/Lmg/Lmg/Lmg/Lmg/L19132.1359.9134.71001193.908.21912.6170.2123.8152.95118.15337.4987.519.138.410.765170.2123.8164.53118.15321.8136.1219.138.350.786取样位置SY1SY2SY3总硬度34.122.072.87岩及碎石土层。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及基岩强弱风化裂隙中,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对库水进行的水质分析试验成果见表4,据试验结果:库水为HCO3-·SO42—·K++Na+型水,不具分解类溶出型腐蚀、具结晶类硫酸盐型弱腐蚀。PH值为8.3,具弱碱性,矿化度<1.912g/L,为淡水,总硬度为34.12mg/L。
2.7冰情
**水库所在地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一般水库封冻期在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次年3月解冻,经水库管理人员实测库面最大封冰厚度60cm,多年平均封冰厚度在40cm左右。
·17·
3工程地质
3.1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位于天山山系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及博格达山和准噶尔盆地不同地貌单元的交汇处,本区曾经历加里东、华力西、燕山等造山运动和第四纪以来断块升降为主的运动,形成现在的高山峡谷和盆地、洼地。
本区在构造单元上位于一级构造单元天山~兴安褶皱区,跨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和准噶尔坳陷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同时,也是三级构造单元**山前坳陷与柴窝堡中新生代凹陷、博格多复背斜(西端)的交界处。本区发育的次级褶皱主要有**向斜和妖魔山背斜。发育的主要断裂有:雅玛里克山断裂、西山断裂、七道弯断裂。
本区构造活动较频繁,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属于稳定性较差的地区。
3.2 水库工程地质问题
水库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水库渗漏。水库渗漏主要为坝基及坝肩渗漏,渗漏通道主要有两条,一为强、弱风化岩体,二为基岩层面。水库两岸为基岩山体,岩体完整,基本不产生向两侧库岸的渗漏。
水库由泉水汇集而成,水流清澈,基本无淤积,仅在发洪水时,有少量淤积。
水库左右岸均为基岩,岩体完整,岸坡稳定性好,右岸局部为坡积碎石土,当库水位抬高时,随水位升降,正常蓄水位附近土质边坡将发
·18·
生滑塌,但该层很薄,将很快趋于稳定,对水库影响不大,仅增加少量水库淤积。
恢复设计库容后,水库不产生浸没问题。
3.3 坝址区工程地质评价
3.3.1 坝体质量评价
坝体工程地质条件以横剖面为代表分主坝、副坝叙述如下: ① 副坝(0+000~0+200)
据钻孔ZK1揭露,坝体主要由粉质粘土填筑而成,局部为粉土(埋深8.8~11.7m为粉土)。粉质粘土呈棕红色,粉土呈土黄色,含少量碎石。坝高为13.0m。坝体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一般为10~16击,密实。初见水位埋深14.26m ,稳定水位10.3m。坝体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14.9~17.8%,天然密度1.9~2.07g/cm3,干密度1.65~1.76g/cm3,比重 2.72,孔隙比0.51~0.687,属密实状态,塑性指数12.5,液性指数0.08~0.16,为坚硬~硬塑状态,渗透系数1.7×10-4cm/s,属弱透水,压缩系数0.11~0.42 MPa-1,压缩模量4.2~13.7 MPa,属中压缩性土。坝体粉土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19.6%,天然密度1.96g/cm3,干密度1.64g/cm3,比重 2.70,孔隙比0.648,属密实状态,塑性指数8.6,液性指数0.65,渗透系数1.7×10-4cm/s,属弱透水,压缩系数0.21 MPa-1,压缩模量7.8 MPa,属中压缩性土。对坝体土抗剪强度指标,先后两次共取样10组进行室内剪切试验,但因含有砾石,只有2组成功,且离散性较大。故其值结合经验值,凝聚力33kPa,内摩擦角25°。坝体土钻孔
·19·
岩心多呈柱状,坝体填筑质量较好。
② 主坝(0+200~0+400)
坝体由粉质粘土填筑而成,呈土褐色,含少量碎石。据原先坝线剖面图,主坝最大坝高11.5m。据钻孔揭露,ZK2号钻孔处坝高为6.7m,坝体土标准贯入锤击数10~13击,密实。坝体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14.8%,天然密度1.98g/cm3,干密度1.72g/cm3,孔隙比0.57,属密实状态,塑性指数11~12.1,液性指数<0,呈坚硬状态,渗透系数1.1×10-5 cm/s,属微透水,压缩系数0.11 MPa-1,压缩模量14.3MPa,属中压缩性土,抗剪强度结合经验值,凝聚力33 kPa,内摩擦角25.°。坝体土钻孔岩心多呈柱状,坝体填筑质量较好。 3.3.2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水库坝体座于强风化基岩上,基础稳定性较好,但坝基渗漏严重。主、副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①副坝(0+000~0+200)
副坝坝基岩性为下三叠统仓房沟群(T1+2cn)泥岩、泥质砂岩、砂岩,泥岩呈红棕色,产状近水平;泥质砂岩、砂岩呈浅黄色、灰绿色,岩石坚硬致密,产状40°~50°SE∠80°~85°。据ZK1钻孔揭露,泥岩埋深13.0~14.6m,泥质砂岩埋深14.6~16.7m,16.7m以下为砂岩,强风化层厚度5~8m,强风化岩体是坝基渗漏的主要通道。据压水试验,坝顶以下15.3~19m透水率为10.91Lu,19~24.11m透水率为1.22Lu,所以砂岩强风化层属于中等透水,弱风化层属弱透水,库水主要通过强、弱风化岩体向坝后渗漏。另外,岩层走向与坝线方向近垂直,库水通过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水库初步设计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