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调查报告
马振威 08104012 城市规划(3)班
一. 引言
任何一个城市空间都存在一个由许多人意象复合而成的一系列公众意象,在《城市的意象》一书中,作者将这些意象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节点、边界、和标志物。这些元素是一个城市文化和特色的重要承载。这些元素及其象征的城市精神对提高人们生活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和风貌特色、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城市的存在与发展极其重要。笔者将结合该书部分内容带读者去感受合肥的淮河路步行街、环城公园独特魅力。
二. 淮河路步行街
1. 地理位置
合肥是历史文化名城,合肥的城市规划布局也曾是名噪一时,在区位空间上来讲,淮河路步行街位置核心,合肥城区中心。合肥的交通着重围绕东西贯通的模式。往西连接着来自华东几个主要的大城市,而合肥淮河路文化商业步行街
河路商业步行街就是并排着合肥的最重要的东西主干道长江路,可见其重要的商业地位,东起一环东线,西到市府广场,之间贯通三条主要交叉路口,重要的位置赋予其重要的商业需求。
淮河路是合肥历史上有名的商业街,也是人文荟萃的老街。人们把始于1993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淮河路改造项目,说成是合肥旧城改造的画龙点睛之笔,而1998年市政府对淮河路东段的拓宽改造,
则使其形成了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商业步行街。 2. 设计构思
这条长920米、宽22米的商业步行街东起环城路,西至宿州路。在设计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着重考虑人的视觉心理、生理感受,整个平面与空间有收有放,有简有繁,富于变化和层次感。
其淮河路商业步行街是历史沉积下来的街道,遗址以及故居是其一大特点。淮河路东段集聚有大量的历史古迹,著名的古教弩台、九狮桥及飞骑桥遗址、李鸿章故居等居于其间。围绕历史这一主题,新建了原来的李府以及明教寺,渐渐形成以购物、饮食、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街道两侧店铺林立,保持着传统的店铺布局方式,不过其间也不乏大型购物广场,饮食以及娱乐等消费场所,规模上也在不断扩大。
文化雕塑,公共交际场所也在街道中间形成其特定的区域,由于其只能步行的这一特点,并且有一定长度上的优势,逐渐走上合肥第一商业街的地位。
3. 环境特色
淮河路步行街上有许多妙趣横生的雕塑。如此集中地让雕塑走上街头,这在合肥不仅是首创,也是建设者们让雕塑艺术走进市民日常生活的尝试。
体量很小的石雕“弈”,两个稚童对弈,一羽鸽子安详地观棋。“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旨俨然。站在宿州路路口东望,铸铜雕塑“吉”,给人视觉上以极强的冲击力。两手相握的雕塑造型似情人相拥,心的沟通,想象空间极为辽远。步行街的4组雕塑,19座造型别致的花坛,136盏古朴典雅的庭院灯,宽窄相宜的盲人通道。
南国风情的棕榈,地方特色的广玉兰,相拥着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比肩而立的150多个商家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这一派勃勃生机的繁华景象,融合在浓郁的人文情怀中,显现了较高的环境品位和环境质量。夜晚,街上霓虹闪烁,变幻莫测,流光溢彩,游人如织,将白天的繁华热闹又掀至高潮??
这里有历史文脉、区域特色的宣扬,细腻而富有人情味的城市空间拉张了步行街的魅力,城市与美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淮河路文化商业步行街,以其文化的积淀、休闲的购物、舒心的游憩、环境的品位被人们称为合肥的王府井。 4. 调查分析
文化雕塑,公共交际场所也在街道中间形成其特定的区域,由于其只能步行的这一特点,并且有一定长度上的优势,逐渐走上合肥第一商业街的地位。但可能是由于建造时间以及历史遗留的等等问题,
淮河路商业步行街的建筑却难显整体,区位布局上多有杂乱之嫌,合肥是安徽的省会城市,也是安徽的商业中心。而就在这中心的中心,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造型,真是让人难以联想他的第一商业街的地位,从步行街入口开始,建筑的格局就高矮不均,色彩上更是难以统一,建筑物的年代时间一览无余。
对于历史名胜古迹,而不是将其放在一排现代建筑的当中,应该讲周边建筑扩散或者后移,给古迹更多的独立空间,不能为了商业占地的原因忽视了文化历史底蕴的作用,一方面旅游发达了,相对的也给商业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整个步行街缺乏的是统一的,系列性的设定,对与建筑的风格上应该在整体上对于其进行改观,造型上不能统一,那就统一色调。或者在对于可以改动的地方进行系列的空间规划,如自动售货机的样式和路灯以及道路设施的样式的系列化。
现代的步行街更加讲究的是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以及对与人性化的考虑,细节上更能体现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三、环城公园
1.地理位置
环城公园位于合肥市老城区周围,环绕护城河,20世纪50年代废城垣建环城马路,并植树造林。
1980年始建环城公园,公园总长8.7公里,总面积为137.6公顷,是一个以原环城绿带为基础,采用开敞式布局,运用造园艺术,点缀园林建筑和山石小品形成的线带状敞开式公园。
它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绿树碧水像一条绿色环带束于其间,被海内外宾朋誉为“一串镶嵌着数颗明珠的翡翠项链”。
合肥为千年古城,环城公园是在原环城林带基础上建设形成的带状敞开式公园。它 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城 中有园,园中有城,绿树碧水宛如丝带,束在新城旧市之间,被人们誉为“翡翠项链”。 连接城区内几个块状绿地,如“项链上的明珠”,为合肥市获得“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并被全国统编中学地理教科书引为范例。
如今的环城公园已成为环绕古城合肥一处不可多得的美景胜地,同时也成为提升合肥城市品位和形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设计构思
公园总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其中水面52.6公顷,陆地85公顷,根据不同地段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条件形成不同特色的六个景区:纪念宋代清官包拯、弘扬包公文化的包公文化园;以水景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城市设计调查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