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 104、《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提出: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 ),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A:国家标准
D:备案管理
105、合格评定制度是( )和( )为主要形式的制度。
A:产品认证
C:体系认证
106、合格评定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 )、检测、认证、( )等或它们的组合。
A:检验
B:认可
107、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 )、公共利益(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ABCD 108、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企业标准( )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
B:守底线
C:保基本
D:强质量
109、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 )和( )、( )、( );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ABCD
110、ISO标准文件类型主要包括国际标准(IS)、( )、技术规范(TC)、可公开提供的规范(PAS)、( )和国际研讨会协议(IWA)。
B:指南(Guide)
D:技术报告(TR)
111、在ISO制定的《ISO战略规划(2005-2010)》的标题为“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标准”其战略目标包括:( )( )、( )、( )。 ABCD
112、IEC在《IEC标准化战略(2008-2011)》的总体目标是:IEC标准是开启全球贸易的金钥匙。其战略目标包括:( )( )、( )、( )。 ABCD
113、经济层面的标准化,简言之是对效率的关注。还包括更广泛的意义,如:公平性、可持续发展性,用现在的表述就是五大发展理念:“( )( )( )( )”。 ABCD
114、按照制定标准的宗旨和标准制定机构的权威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 )和( )。
A:公标准
C:私标准
115、公标准也称( ),是政府标准化组织、政府授权的标准化组织或政府缔约形成的超政府标准化组织制定、颁布或认可的标准。公标准的制定需要满足( ),往往可以向任何标准相关方开放。
A:法定标准
C:特定的标准制定程序
116、公标准属于公法( )调节的范围,私标准属于私法( )调整的范围。
A:行政诉讼法
D:民法
117、从理论和政策实践角度看,标准体系基本上有两大主线:一是( )主线、二是( )主线。价值性主线涉及的是标准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科学性主线涉及的是如何提高效率
B:价值性
C:科学性
118、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标准体系可以分为:( )( )( )( )。 ABCD
119、为确保国际标准在保证( )、( )和( )等方面的作用,要求国际标准化机构指定大量产品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信息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这些标准被各国广泛采用,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良好秩序。
A:商品质量
C:消除贸易壁垒
D:规范市场秩序
120、目前ISO认可的其他国际标准组织共有49个,其中包括:(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计量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等。
A:世界卫生组织
C:国际劳工组织
判断
121、人类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标准化史。语言文字就是最基本的“标准”,否则人们无法沟通。
正确
122、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要对大小、多少、长短、早晚等进行计量,从而产生了‘结绳记事’、‘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迈步立田’等一些最简单的计量标准。
正确
123、人类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的制作,都会有“操作规程”,各个部落都会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神话传说”,这些都是长期实践过程中,人们在对世界和自身的探索中形成的。
正确
124、谈到现代标准,则更多人会认为那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是要通过规模化生产以解决“短缺”的问题。零部件标准化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福特制”为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管理制定了基本规范。
错误
125、“标准”作为一种“产品和服务”需要遵从市场规律,在如何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上,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标准化”是一个具有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有机系统,任何违背其中基本规律的“标准化”都难于取得实效。
正确
126、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标准对于提升本国竞争力的重大意义,“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往往决定着市场的走向。这是一个进步。但,“标准的双刃剑”性质往往会使得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以“标准”为手段,谋取“超额利润”,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盘剥。从大的方面说,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和规则的制定(也是一种标准)更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协商一致”愈加困难。不过,“多赢”理念,已经为更多有理性的人们所接受。 正确
127、如果说“现代标准”是为了适应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以解决“短缺”问题的话,那么“后现代标准”就是为了适应“智能制造”、“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生产方式以解决“过剩”的问题,或者说在“统一之中的多样性问题”。用标准引领人类高质量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正确
128、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标准化领域最重要的拓展一是在服务领域,二是在社会责任领域。
正确
129、从ISO的角度看,ISO26000的制定促进了社会责任领域共识的形成,包括对社会责任定义、理解、原则、核心主题等的理解和认识,并开创了ISO标准制定史上新的篇章,将标准从技术领域扩展到人权、劳动标准等社会领域,为统一全球社会责任的定义及其理解搭建平台,并扩大其在社会责任领域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正确
130、标准化工作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问题。
正确
131、在标准体系上,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正确
132、标准系统建成之后不能一劳永逸,需要通过人对它进行管理和调整,才能使它保持同环境的适应,离开了人的管理,标准系统是不可能存在和发展的。
正确
133、标准系统的管理主要应用以下几个原理:系统效用、结构优化、有序原理、反馈控制、PDCA循环、持续改进等。
正确
134、英国标准化专家桑德斯认真总结了标准化活动的过程,将其概括为制定、实施、修订、再实施标准的过程,同时提炼了标准化的7项原理。
正确
135、桑德斯原理明确地提出了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秩序规范有序。
错误
136、松浦四郎在1972年出版的《工业标准化原理》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理论观点,提出了19条标准化原理。
正确
137、标准化不仅是经济活动,更需要政府主导。
错误
138、我国标准化专家提出了四项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即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和反馈控制原理。
正确
139、标准系统的生命力就在于持续改进,不管是系统优先、优化结构、发展有序还是循环控制,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正确
140、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日本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标准化管理,即按照计划(P)、执行(D)、检查(C)和行动(A)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下去的科学程序。
错误
141、标准化方法与标准化对象的性质关系不大,某种意义上无论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标准化对象,标准化的方法是基本不变的。
错误
142、参数的选择与分级要依据标准化对象自身的特性、技术继承性、使用方便性、综合经济性等确定。
正确
143、“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是一切标准制定的基本技术路径和方法,依据“标准化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正确
150、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应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正确
151、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并由权威机构批准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
错误
152、企业标准要求低于国家标准。
错误
153、模块化主要是针对复杂系统(产品或工程)开展的标准化形式。模块化通常包括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装配。
正确
154、选择并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是综合标准化工作的首要环节。在选择和确定对象时通常要从“是否有意义”、“是否必要”、“是否可能”等方面认真权衡,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正确
155、GB 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中指出:“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错误
156、产品标准是从制定标准的客体——产品而定义的,企业标准是从指定标准的主体——企业而定义的。产品标准和企业标准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关系。
正确
157、产品标准中的规范性技术要素一般包含: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抽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要素。
正确
158、服务标准是伴随着“服务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标准类型。
正确
159、“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将标准化“精简、统一、协调、优化”的特点与政务服务管理所要求的“公平、规范、高效”等理念有机贯穿起来,让抽象的行政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试题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