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应急救援物资储备
施工现场必须储备必要的急救器材和排险、抢险物资。
8.6.1伤员抢救器材:氧气枕头、硬质托板、急救包、止血带、绷带、担架等。 8.6.2排险、抢险物资:5t倒链2个、配备相应的索具、卡具、钢丝绳、气割设备工具一套。
上述所有器材物资必须建立台帐,并有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8.7脚手架出现变形事故征兆时的应急措施
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到变形区外排。八字戗或剪刀撑下脚必须设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 8.8脚手架失稳引起倒塌及造成人员伤亡时的应急措施
8.8.1迅速确定事故发生的准确位置、可能波及的范围、脚手架损坏的程度、人员伤亡情况等,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置。
8.8.2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迅速核实脚手架上作业人数,如有人员被坍塌的脚手架压在下面,要立即采取可靠措施加固四周,然后拆除或切割压住伤者的杆件,将伤员移出。如脚手架太重可用吊车将架体缓缓抬起,以便救人。如无人员伤亡,立即实施脚手架加固或拆除等处理措施。以上行动须由有经验的安全员和架子工长统一安排。 8.9预防高处坠落措施
8.9.1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强化管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8.9.2重点部位项目,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旁站监督制度。
8.9.3随施工进度,及时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各类竖井安全门栏必须设制警示牌。 8.9.4各类脚手架及垂直运输设备搭设、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禁止使用。 8.9.5安全专业人员,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巡查,发现隐患及时落实解决。 8.10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抢救措施
8.10.1救援人员首先根据伤者受伤部位立即组织抢救,促使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送往医院救治,并保护现场。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 8.10.2在抢救伤员的同时迅速向上级报告事故现场情况。 8.10.3抢救受伤人员时几种情况的处理。 ? 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
? 如发生人员昏迷、伤及内脏、骨折及大量失血:
①立即联系120、999急救车或距现场最近的医院,并说明伤情。为取得最佳抢救效果,
16
还可根据伤情送往专科医院。
②外伤大出血:急救车未到前,现场采取止血措施。
③骨折:注意搬运时的保护,对昏迷、可能伤及脊椎、内脏或伤情不详者一律用担架或平板,不得用搂、抱、背等方式运输伤员。 ? 一般性伤情送往医院检查,防止破伤风。 8.11救援总结
救援预案已实施,事故处理完毕后,应急救援指挥应组织救援小组进行专题研讨,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更深一步的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附:现场平面布置图
计算书
一、A02#、A05#楼脚手架计算书 二、A07#楼脚手架计算书
17
A02#、A05#楼脚手架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29.0 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 1.50米,立杆的横距为1.05米,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20 米;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30米;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3 根; 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为 160 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Φ48×3.5;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 0.80;
连墙件采用三步三跨,竖向间距 3.60 米,水平间距4.50 米,采用扣件连接; 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3.000 kN/m2;脚手架用途:结构脚手架; 同时施工层数:3 层;
3.风荷载参数
本工程地处北京,基本风压为0.45 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0.84,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0.65; 脚手架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
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2):0.1611;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0.14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kN/m2):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4; 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m2):0.038;
18
5.地基参数
地基土类型:回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N/m2):500.00;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m2):0.09;地面广截力调整系数:0.50。
二、大横杆的计算:
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大横杆按
19
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将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 kN/m ;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5031.050/(3+1)=0.092 kN/m ; 活荷载标准值: Q=3.00031.050/(3+1)=0.788 kN/m; 静荷载的设计值: q1=1.230.038+1.230.092=0.156 kN/m; 活荷载的设计值: q2=1.430.788=1.103 kN/m;
图1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图2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强度验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弯距分别按图1、图2组合。 跨中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支座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弯距为M1max=0.0830.15631.5002+0.1031.10331.5002 =0.276 kN.m;
2
2
支座最大弯距为 M2max= -0.1030.15631.500-0.11731.10331.500 =-0.325 kN.m; 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σ=Max(0.276×106,0.325×106)/5080.0=63.976 N/mm2;
大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为 σ= 63.976 N/mm2 小于 大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兴 脚手架施工方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