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声光热综合练习带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声学

【例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B

【例2】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

一位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A

【例3】 一人站在两平行的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在0.3s和0.7s后听到前后两声回声,若声速为330m/s,

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

A.165m B.198m C.221m D.330m

A

【例4】 有一山峡宽1200m,两侧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

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1025

【例5】 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均为68m,如图所示.甲开了

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甲68m乙102m A.0.1s B.0.2s C.0.3s D.0.4s

B

【例6】 某汽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司机想估测汽车到大山的距离,按响喇叭后,继续以原

速度向大山行驶,经过3s后,听到了喇叭回声,求汽车喇叭发声处距大山多远?

532.5

【例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

page 1 of 8

【例8】 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

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A

【例9】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

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

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C

【例10】 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

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下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A

【例11】 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

【例12】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

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例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

page 2 of 8

光学

【例1】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S,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在

S?,则该镜应该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D

【例2】 如图所示,主光轴上的S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S'点,现有一条平行入射光线的光

线从R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 ) A.和主光轴有交点,仍在S'点 B.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的左侧 C.和主光轴有交点,在S'的右侧

ORSS'D.和主光轴没有交点

B

【例3】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例4】 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一直增大 D.像一直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B

【例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后,蓓蓓利用图画记录了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四幅图画中

的物、像关系有对有错,请你帮她把正确的图挑出来( )

D

【例6】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与蜡烛及光屏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的像;若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10cm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是放大像 B.可能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 D.一定是正立的像

D

page 3 of 8

【例7】 (多选)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为使

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BC

【例8】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cm时,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9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判

断一定正确的是( )

A.物距透镜5cm时,成放大实像 B.物距透镜11cm时,成放大实像 C.物距透镜12cm时,成缩小实像 D.物距透镜18cm时,成等大实像

B 【例9】 如右图,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为A'B'.若将透镜的下半部遮住,则

( )

A.像的O'A'部分消失 B.像的O'B'部分消失 C.不能成像 D.仍能成像,但像变暗了

D

【例10】 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

镜很小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两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 A.相同

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 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 D.不能成像

C

【例11】 距凸透镜30cm处有一物体,在凸透镜的另一侧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像,若光屏不动,

将凸透镜向物体移动16cm,在光屏上将( ) A.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B.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不会出现像 D.无法判断

C

【例12】 (多选)沿凸透镜的主轴将物体从焦点匀速移向无限远处.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变化

情况正确的是( )

A.像的位置从无限远处移到焦点,移动速度先快后慢 B.像的大小是由大变小

C.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先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BD

page 4 of 8

【例13】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

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C

【例14】 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

之间,而b端在2倍焦距之外,如图所示,那么透过透镜观察( )

A.a端变粗,b端变细 B.a端变细,b端变粗 C.a,b端都变粗 D.a,b端都变细

A

【例15】 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AB的像,则

物AB在( )

A.图中I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B.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C.图中Ⅱ区域,箭头方向左斜上方 D.图中I区域,箭头方向右斜上方

D

【例16】 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椭圆形的气泡”,当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射到玻

璃砖上时,其透过玻璃砖后的光线将( ) A.比原来发散 B.比原来会聚 C.仍然是平行光线 D.无法判断

A

【例17】 甲、乙两只手表,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如图所示,手表的表面正对着透镜,与主光轴垂直,从透镜的另一侧适当位置观察手表,则下列关于手表秒针旋转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秒针逆时针旋转

B.乙表秒针顺指针旋转,跟直接看表相同

C.乙表秒针逆时针旋转,但表面上下左右都颠倒过来了 D.甲表秒针顺时针旋转

D

【例18】 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像,若要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

应该使( )

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 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 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增大 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减小

B

page 5 of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声光热综合练习带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声光热综合练习带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899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