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试述层次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层次模型的实例。 答:
( l )教员学生层次数据库模型
( 2 )行政机构层次数据库模型
( 3 )行政区域层次数据库模型
15.今有一个层次数据库实例,试用子女一兄弟链接法和层次序列链接法画出它的存储结
构示意图。答:
子女兄弟链接法:
层次序列链接法:
16 .试述网状模型的概念,举出三个网状模型的实例。 答: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集合为网状模型。
( l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 2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实例 1 :
实例 2 :
实例 3 :
17 .试述网状、层次数据库的优缺点。 答:
层次模型的优点主要有: ( l )模型简单,对具有一对多层次关系的部门描述非常自然、直观,容易理解,这是层次数据库的突出优点; ( 2 )用层次模型的应用系统性能好,特别是对于那些实体间联系是固定的且预先定义好的应用,采用层次模型来实现,其性能优于关系模型; ( 3 )层次数据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完整性支持。
层次模型的缺点主要有: ( l )现实世界中很多联系是非层次性的,如多对多联系、一个结点具有多个双亲等,层次模型不能自然地表示这类联系,只能通过引入冗余数据或引入虚拟结点来解决; ( 2 )对插入和删除操作的限制比较多; ( 3 )查询子女结点必须通过双亲结点。
网状数据模型的优点主要有: ( l )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 ( 2 )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网状数据模型的缺点主要有: ( l )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用户掌握; ( 2 )其 DDL 、 DML 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由于记录之间联系是通过存取路径实现的,应用程序在访问数据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存取路径。因此,用户必须了解系统结构的细节,加重了编写应用程序的负担。
18 .试述关系模型的概念,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 ( l )关系( 2 )属性( 3 )域( 4 )元组 ( 5 )主码( 6 )分量( 7 )关系模式
答: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 l )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 2 )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 ( 3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 4 )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 5 )主码: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惟一确定一个元组; ( 6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 7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 1 ,属性 2 ,?,属性 n )
19 .试述关系数据库的特点。 答:
关系数据模型具有下列优点: ( l )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不同,它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 2 )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无论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表示,操作的对象和操作的结果都是关系,所以其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 3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当然,关系数据模型也有缺点,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由于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模型。因此为了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难度。
20 .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组成。(参见书上图 1 . 29 ) 外模式,亦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它把数据的具体组织留给 DBMs 管理,使用户能逻辑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为了能够在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1 .定义并解释以下术语: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DDL 、 DML 模式、外模式、内模式,亦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涉及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通常是模式的子集。内模式,亦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内部的表示,即对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DL :数据定义语言,用来定义数据库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语言。 DML :数据操纵语言,用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的语句。
22 .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什么叫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为什么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答:
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当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关系、新的属性、改变属性的数
据类型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的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23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答: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4 . DBA 的职责是什么? 答:
负责全面地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系统。具体职责包括:①决定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和结构;②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③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④监督和控制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⑤改进和重组数据库系统。 25 .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程序员的职责是什么?答系统分析员负责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规范说明,系统分析员要和用户及 DBA 相结合,确定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并参与数据库系统的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员负责数据库中数据的确定、数据库各级模式的设计。数据库设计人员必须参加用户需求调查和系统分析,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在很多情况下,数据库设计人员就由数据库管理员担任。应用程序员负责设计和编写应用系统的程序模块,并进行调试和安装。
第2章关系数据库
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2 .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 关系代数语言。
关系演算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域关系演算语言。 SQL: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
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数据库第五版 王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