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电流; (2)根据实验目的画出电路图;
(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及吸收热量;
(4)根据影响电阻的小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分析出电阻的变化; 根据P=
分析出灯泡变暗的原因。
【解答】解:(1)电流表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5A;
(2)电路中需要用电流的大小反映出电阻的大小,故需要电流表,电路如下图所示:
(3)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大量的热,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检验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能防止炽热的铅笔芯掉落使瓶底破裂;
(4)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变细,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的实际功率变小,所以变暗。
故答案为:(1)1.5;(2)见上图;(3)瓶中的石灰水可以检验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能防止炽热的铅笔芯掉落使瓶底破裂;(4)铅笔芯在燃烧过程中变细,横截面积变小,电阻变大,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根据P=
可得,铅笔芯的实际功率变小,所以变暗。
可得,铅笔芯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电路图的画法、石灰水的作用、以及灯泡变暗的原因等知识,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化学知识,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9.(2018?台州)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岸边潮湿,容易长有青苔,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水面下可能会有暗流或漩涡,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万一溺水,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请你解释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水流速大,压强小; (4)缺氧导致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呼吸。 【解答】答:
(1)河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河底”比河底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2)岸边潮湿长有青苔,使接触面更光滑,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人更容易摔倒; (3)相对于漩涡边沿,旋涡中心水的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流速小压强大,形成一个向旋涡中心的压力差,从而人被压入漩涡中。
(4)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不能给人提供能,所以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减小摩擦的方法等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并能学以致用。
10.(2018?台州)在3D打印笔中装入塑料条,接通电源,等待一段时间后即可挤出热融的塑料,塑料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变成特定的形态(如图甲)。其内部电路如图乙,R1、R2是相同的PTC发热电阻。单个PTC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丙。
(1)打印笔工作时,PTC电阻发热,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可见,塑料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2)打印笔工作有快、慢两档。快档打印时,图中开关S1应处于 闭合 状态,若此时温度为250℃,打印笔的电功率是多少?
(3)打印笔正常工作时的温度能自动稳定在250℃左右,结合图丙信息,说明理由。 当温度超过250℃时,电阻增大,功率减小,产热减慢,温度下降;
当温度低于250℃时,电阻减小,功率增大,产热加快,温度上升。
【分析】(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没有。 (2)根据P=笔的电功率;
(3)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答】解:(1)打印笔工作时,PTC电阻发热,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塑料不是晶体; (2)由电路图可知,当开S1断开时,电路只有R1工作,电阻较大,根据P=率较小,为慢档;
当开S1闭合时,两电阻并联,总电阻最小,根据P=由图丙可知,温度为250℃时,一个电阻为1210Ω, 则一个发热体的功率P=
=
=80W,
可知,此时总功率较大,为快挡;
可知,此时电路消耗的功
结合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分析;由图丙读出温度为250℃时的电阻,根据P=
求得打印
因为R1、R2是相同的PTC发热电阻,打印笔工作有快、慢两档。 所以打印笔的电功率P总=2P=2×40W=80W;
(3)由图可知,当温度超过250℃时,电阻增大,功率减小,产热减慢,温度下降; 当温度低于250℃时,电阻减小,功率增大,产热加快,温度上升。 故答案为:(1)不是;(2)闭合;打印笔的电功率是80W;
(3)当温度超过250℃时,电阻增大,功率减小,产热减慢,温度下降; 当温度低于250℃时,电阻减小,功率增大,产热加快,温度上升。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区别,电功率的计算等,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题目所给信息的理解,读懂图象是关键。
11.(2018?台州)图甲是一种壶口处配有自动开合小壶盖的电水壶。
(1)如图乙,电水壶底部的导线连接装置有铜环①、铜环②和铜柱③.经测试发现:①、②之间是绝缘的,②、③之间常温下有十几欧姆的电阻。则与水壶金属外壳相连的装置是 铜环① 。
(2)图丙是自动开合小壶盖简化侧视图。OA是小壶盖,C是其重力作用点。B是小壶盖的配重。OB是配重柄。AOB能绕固定点O自由转动。请在答题纸图丙中作出小壶盖的重力G及其力臂L。
(3)已知:小壶盖质量为4克,OA=3厘米,OC=1.4厘米,OB=1厘米,∠AOB=135°.要求倒水时,壶身最多倾斜45°,小壶盖便自动打开;壶身竖直时,小壶盖在水平位置自动闭合。求配重B的质量取值范围。(配重柄质量和O点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取1.4)
【分析】(1)外壳是金属,应该与火线、零线绝缘,根据已知条件分析; (2)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力臂的定义做出重力的力臂;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当配重柄水平时,配重的有最小质量;当小壶盖水平时,配重有最大质量,根据数学知识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求解。
【解答】解:(1)铜是导体,由题意,铜环①、铜环②之间是绝缘的,说明之间有底盘的绝缘体,②、③之间常温下有十几欧姆的电阻,为加热电阻,故与水壶金属外壳相连的装置只能是铜环①,否则与②或③相连则有触电的危险。
(2)小壶盖的重力G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力臂的定义做出重力的力臂,如下图l所示:
(3)当配重柄水平时,可求出配重的最小质量,杠杆示意图如图2: OD=
×OC=
×1.4cm=1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
=4g;
G1l1=G2l2,m1gl1=m2gl2,m2=m1
当小壶盖水平时,可求出配重的最大质量,杠杆示意图如图3: OE=
×OB=
×1cm=0.71c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G1l1′=G2l2′,m1gl1′=m2gl2′, m2′=m1
=
≈7.89g。
故答案为:(1)铜环①;(2)如图1所示;(3)配重B的质量取值范围为4g﹣7.89g。(最小值为3.92g、3.96g、3.98g等,最大值为7.8g、7.84g、7.9g、8g等都可)。
【点评】本题结合实际考查导体和绝续体知识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有一定难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