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
GPS平面控制网实习报告
1、序言
1.1 实习名称 GPS平面控制网设计 1.2 实习目的
(1)掌握GPS测量技术设计与外业施测; (2)熟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3)熟练掌握GPS网的网形设计。 1.3 实习时间 2013.11.09-11.24,共15天 1.4 实习地点 咸阳师范学院 1.5 实习任务
(1)建立平面控制网 (2)GPS网形设计 (3)GPS数据处理
1.6 实习范围 咸阳师范学院。实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68万平方米。 1.7 组织情况
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组设计一份GPS网形设计,最终全班确定出一个最优的布网方案进行施测。 2、测区概况
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陕西省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咸阳师范学院。学校北依五陵塬,南与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交通便利,距西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10公里。
咸阳师范学院占地面积68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余万平方米。咸阳市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1.9度,年平均降水量551.5mm。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 2.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 3、GPS平面控制网布设及施测 3.1控制网布网原则
(1)各级GPS网一般逐级布设,在保证精度、密度等技术要求时可跨级布设。
(2)各级GPS网的布设应根据其布设目的、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综合因素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3)各级GPS网最简单异步观测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
表1
级别 闭合环或附和环路线的边数 A 5 B 6 C 6 D 8 E 10 (4)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最大不宜超过该网点平均点间距的2倍。 (5)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应少于3点。 (6)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7)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8)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2控制网布网方案 3.2.1布网要求
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
按下式计算:
式中
(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
(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GPS-E
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2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 别 E级 平均距离(km) 0.2~5 (mm) ≤10 (1×10) ≤20 -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45000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3.2.2 网形设计
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三角锁连接、导线网连接、星形连接等几种基本方式。 3.2.3 整网网型方案设计
本次主要采用边连接式,每次用三台接收机,组成GPS网,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 GPS网的图形布设如下图,布设点G001,G002,G003,G004,G005,G006,G007,G008,G009,采用边连式。
3.2.4 选点与标石埋设
1、选点 (1)为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要求测站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碍物。
(2)为减少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在测站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波干扰源,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施、高压输电线等。
(3)为避免或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发生,测站应远离对电磁波信号反射强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层建筑、成片水域等。
(4)为便于观测作业和今后的应用,测站应选在交通便利,上点方便的地方。 (5)测站应选择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2、标石埋设
本次实习并未埋设标石。 3.2.5 作业要求
1、基本技术要求
为保证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级 别 E级 卫星截止高度角(°)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4 平均重复设站数 ≥1.6 时段长度(min) ≥40 数据采样间隔(s) 15 PDOP值 <10 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 (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2、观测准备
(1)每天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全。 (2)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 (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然后再安置天线; ② 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小于3mm。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
③ 天线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5°。
3、观测作业要求
(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3)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
天线高是指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指相位中心至天线底面的高度,这是常数hc,由厂家给出;下段是从天线底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由观测员在现场采用倾斜测量方法直接量取。具体方法是:
从三脚架三个空档(互成120°)测量天线底盘下表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距离,互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为L,天线底盘半径为R,再利用厂家提供的hc,按天线高
求出。
(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6)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8)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9)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4、外业观测记录
(1)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 测站名、测站号;
② 观测月、日/年积日、天气状况、时段号;
③ 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分; ④ 接收机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号码,天线号码;
⑤ 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经、纬度和近似高程,经、纬度应取至1′,高程应取至0.1m;
⑥ 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均取至0.001m; ⑦ 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号及其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2)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② 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硬、软盘; ③ 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下载到存贮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与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4、内业计算
成果见附录1
4.1 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检验
(1)基线解算以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双差固定解的可靠性由以下两项指标来判别,即固定解的单位权中误差(Rms)和整周模糊度检验倍率(Ratio),其检验值见表4。根据表4判别时,Rms必须首先符合要求,而Ratio值越大表示固定值越可靠。
表4 静态GPS基线固定解可靠性判别表 基线长度(km) Rms(m) Ratio ≤5 ≤0.010 ≥2.5 5~10 ≤0.012 ≥2.1 >10 ≤0.015 ≥2.0 (2)同步多边形闭合差检验
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5的规定。
对于采用不同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核。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表5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1×10) 等 级 限差类型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3)重复基线边检验
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式中:
为E级GPS控制网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E 级 6.0 10.0 -6
(4)独立环闭合差检验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式中:
:为闭合环边数;
:为E级GPS控制网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4.2 补测与重测
(1)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的独立基线相连接,则在该点上应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
(2)可以舍弃在重复基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中超限的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超过表2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者有关的同步图形。
(3)由于点位不符合GPS测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项技术规定时,可按技术设计要求另增选新点进行重测。
4.3 GPS网平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GPS平面控制网形设计实习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