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学生实验报告
4 讨论
4.1 本实验得出的结果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字义与字色不一致对于被试的判断影响较大,无论是判断字义还是字色,字色字义不一致的情况下所需的反应时都明显大于字色字义一致的情况,可见字义对颜色的判断是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的。
从方差来看,在字色和字义不一致的情况下对字义判断的这种情况最不稳定,波动较大。同时,被试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对字义和字色的反应时最长。说明被试对字色的加工和字义的加工分别属于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
由表二和表三来看,对被试数据进行处理后,我们可以看出本组实验中,字色和一致和不一致对被试反应时长短有显著性差异。而字义的一致和不一致情况对被试反应时长短的差异不是很显著。
4.2 对于额外变量的控制
本次试验有两个自变量,每个变量分别有两个水平。为控制额外变量,本实验采用拉丁方平衡设计。全班随机分组,尽量减少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在心理学部机房进行,每台计算机之间有隔断,能够避免大部分干扰,但由于同时进行实验的小组较多,实验人员相应的也较多,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实验过程中被试每做60次就休息30秒,实验进行时间较短,尽量减小疲劳效应。但
6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学生实验报告
由于实验是在早上的课后进行,部分被试可能会有生理上的疲劳。
4.4 对后续实验的展望
本实验表明字色一致条件下明显比字色不一致的条件下的反应时短,可见字义对颜色的判断是有明显的干扰作用的。这种现象的解释为,被试需要更多的注意力控制来判断不协同刺激的颜色,以克服在不同感知和反应选择阶段的干扰,这表现在反应速度的减慢和准确率的下降。无论是对字色反应还是字义反应,被试在不同情况下反应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研究表明在颜色判断水平上Stroop任务不一致条件下,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对Stroop效应有显著的影响,即场依存性被试存在典型的Stroop效应,而场独立性被试不存在典型的Stroop效应;在Stroop任务为一致条件和无关条件下,场独立性被试与场依存性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基本相同,场独立性被试略占优势,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Stroop任务条件变为不一致条件下,判断水平为颜色判断时,场依存性者的反应时和错误率的上升显著高于场独立性者(祁禄,2008)。由此可见个体认知方式对于stroop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以后对于stroop效应的研究中,或许我们可以从个人特质的不同,去发现stroop效应对于人们不同的影响。
5 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Stroop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经典色词Stroop效应的存在。
参考文献
陈俊,刘海燕,张积家.Stroop效应研究的新进展——理论、范式及影响因素. 心理科学,2007(02). 祁禄,梁惠英.个体认知方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02).
吴彦文,辛红娟.分离色词的词义与颜色对Stroop效应加工的影响.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王乃怡. 听力正常人与聋人短时记忆的比较研究[J]. 心理学报, 1993, 1: 9-15.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Stroop效应实验(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