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资银行在深圳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外资银行在深圳的发展历史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深圳外资银行的发展历史。深圳作为对外 开放的窗口,是我国外资银行进入最早的城市。早在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就在深圳设立了分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银行。随后,外资银行踊跃进驻深圳,并在1986年和1993年形成两个外资银行的入深高峰期。而在1999年和2000年却是深圳外资银行最痛苦的两年,就在这两年,深圳外资银行机构整体不良资产率达到27.9%,为进驻以来的最低谷。
形势在变,全球经济转暖后,深圳外资银行也在不断调整自己,从2002年开始进入良性发展周期。在经过近十年的冷淡期后,深圳自2003年底开始再次迎来外资银行的进驻热潮。先后有永隆银行、大新银行、上海商业银行三家港资银行在深圳开设了分行,此外,中信嘉华银行也借收购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之际,在深圳正式开展业务,工银亚洲则通过顺利重组华商银行,将业务延伸到深圳。随后,韩国友利银行和美国联合银行分别获准设立深圳分行和深圳代表处。除此之外,原有外资银行增设支行网点的热情也十分高涨,继东亚银行在深圳首开支行后,外资银行在深圳的分支行机构如雨后春笋,恒生银行深圳南海大道支行正式开张,荷兰银行深圳中信大厦支行、花旗银行深圳深业中心支行紧接着对外迎宾。
(二)外资银行在深圳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我国外资银行数量最多、影响最
大的城市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05年末,深圳共有23家外资银行,这些外资银行拥有35家经营性网点,其中已设有9家支行网点机构,另外,还有7家外资银行在深圳开设了代表处。从整体规模与市场占有率来看,深圳的外资银行还远远不能和中资银行相比,到2005年年底深圳外资银行的机构总数合计为35家,占整个深圳银行业机构总数的3%,而深圳中资银行的机构总数达到1027家,占总数的97%;从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来看,深圳外资银行的从业人员合计数1583人,占整个深圳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而深圳中资银行的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7429人,占总数的95%;从总资产来看,深圳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合计数为926亿元,占整个深圳金融机构资产总数的8%,而深圳中资银行的总资产合计lO843亿元,占总数的92%;从营业收入来看,深圳外资银行的本外币营业收入合计数为35亿元,占整个深圳金融机构营业收入总数的7%,而深圳中资银行的本外币营业收入合计490亿元,占总数的93%。从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尽管外资银行在深圳地区的整体规模与市场占有率仍然无法与中资银行相抗衡,但2005年深圳外资银行的发展速度却相当迅速。2005年深圳外资银行的机构数量从28家增加到35家,增长25%;从业人员从1085人增加到l583人,增长46%;总资产从752亿元增加到926亿元,增长23%;营业收入从19亿元增加到35亿元,增长84%。资料显示,无论从机构数量、从业人员还是总资产、营业收入,深圳外资银行2005年的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中资银行。
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时间的日益临近,深圳的外资银行 已经提前着手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从人才的招聘、分支机构的开设,到各项业务的全面拓展,外资银行2005年在深圳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往年。如果中资银行没有吸引人才的机制,缺乏业务创新的意识和手段,在未来的几年,外资银行在深圳银行业的地位将会得到快速的提升。
二、外资银行与深圳中资银行的竞争
在今年11月以后,我国加入WT0的过渡期就结束了,外资银行将享受国民待遇,与中资银行一样开展业务、拓展客户,因此外资银行只要立足在深圳,就可以像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华夏银行深圳分行等众多国内商业银行一样,全面参与深圳金融市场的竞争。外资银行将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抢滩深圳金融市场,深圳银行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户的竞争
相对于深圳的中资银行而言,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金融创新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进入深圳后,外资银行将结合国内客户需求,凭借完备的市场营销机制和巨大的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量身订作的金融服务,与中资银行在获得客户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而深圳的中资银行业务仍然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业务品种单一,对社会和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差,而且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导致部分优质客户对其失去信心,转而将资金存入实力更雄厚的外资银行,客户的减少将意味着银行业务的流失,最终导致深圳中资银行盈
利能力的降低。大量存款流入外资银行,将会造成深圳中资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外资企业和外资银行是商业社会的一对伴生物,如近年来,惠浦、希捷科技、施乐、沃尔玛等美资跨国公司落户深圳,也为花旗等美资银行带来了大量业务。
(二)人才的竞争
目前,深圳中资银行的人事工资制度尚存在很大的缺陷,收入水平比较低,分配差距比较小,对员工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而深圳外资银行报酬优厚,对国内银行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人才本土化是深圳外资银行经营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快的熟悉市场、占领市场,外资银行进入深圳后不仅在国内招聘一般员工,而且还积极聘用国内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专业人士,这些人既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又熟悉深圳的金融市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往往都在深圳拥有充足的客户资源。人才是银行进行各种创新的基础,人才的大量流失必将成为深圳中资银行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业务的竞争
深圳外资银行依靠其境外母公司庞大的海外机构、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细致周到的服务等优势,取得了深圳市外币业务不错的市场份。2005年,深圳中资银行的外币业务收入为43亿元,占整个深圳金融机构外币业务收入的63%,而深圳外资银行的外币业务收入为25亿元,占整个深圳金融机构外币业务收入的37%,也就是说,深圳外资银行以不到中资银行十分之一的规模,获取了深圳市外币业务三分
之一的市场份额。
从2004年开始,外资银行在深圳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尤其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12月1日起,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一样,可以经营各项业务,不再设限。深圳外资银行将会利用其管理和服务的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其中人民币业务将是竞争中的焦点。在深圳23家外资银行中,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就有17家,只有6家外资银行只经营外币业务。
三、深圳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比较 (一)深圳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
外资银行进入深圳无疑也是有备而来,其比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l、外资银行规模大、实力强,而最重要的是其跨国筹资能力较强,资产质量优良
以花旗银行集团为例,根据《福布斯2000年》全球十大企业排名,花旗集团资产为14841亿美元。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为14.5万亿人民币,虽然略高于花旗集团,但资产的质量问题大大多于花旗集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对国有重点企业90%的贷款份额,对国有重点建设项目的贷款市场份额占到75%,并且还有很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贷款的比例达24.13%,而美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资产比率是0.67%。
(以下内容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毕业及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指导 - 图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