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欲扬先抑法 8. 喻托寄意法 9. 往复叠进法 10. 举纲张目法 11. 逻辑归类法 12.
分条切割法
三、 定体
区分文章的三要素:1、文章所写的材料 2、写作文章的目的
3、文章中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四、选技 1.点与面 2.粗与细 3.虚与实 4.隐与显 5.断与续 6.素与密 7.张与驰 8.谐与庄
断续之法,表现在文章中大致有三种方式: 1、 断在开头,续在结尾。 2、 断在穿插,续在照应
3、 断在列举各种事例,续于归旨说明
第五章 观察与采访 第一节观察
二、 观察的步骤:1.选好观察对象,确立观察重点 2.调动作者的感官,占有丰富的表象 3.分析比较、掌握细微差别 4.积累观察结果,贮存写作素材 二、观察的要求:1.准确2.全面3.精细
三、观察的方法:1.定点观察法(鸟瞰法 、类括法、脔尝法、凸聚法)2、移位观察法(移动观察点,变换角度)
3、比较观察法
4、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
6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1、观察概貌2、观察层次3、观察差异
(二)培养观察能力的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2、主动原则3、专一原则4、持久原则5、应用原则(1、大脑记忆贮存法2、资料积累法3、书面文字积累法) 第二节采访 一、
采访程序
采访前的准备:
思想准备,要学习有关的方正政策 材料准备,要尽可能的占有有关书面材料。 知识准备,要熟悉有关的专业知识。 物质准备,要拟好采访计划、采访提纲。
(一) 1、 2、 3、 4、
(二) 1、 2、 3、 调等 4、 (三) 二、
采访
问,作者询问、提问。
听,调动听觉器官,广泛听取各方面反映。
记,认真记录,尽量记下重要的原话、细节、事例;记下被采访者的神态、感情、声想,采访中的分析与思考。 采访结束后对材料整理 采访方式
1、口头采访(优:方便自然 缺:反映情况有片面性) 2、现场采访(优:第一手材料)
3、蹲点调查—蹲点采访(优:有利于全面了解情况,有普遍指导意义) 4、随队采访(优:第一手资料,亲身体验,真实性)
5、间接采访(优:可靠性程度高,重要参考资料)是直接采访的补充
6、书面采访(优:回答问题一般较缜密、全面 缺:受时空限制,具有一次性) 7、提问式采访
8、电话采访(受时空限制) (四)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讲究谈话艺术
①作者态度要和蔼、亲切、善于和对方无拘无束地交谈 ②提问要恰当,有分寸、有启发性
③要有计划,交谈按预定计划进行,不东拉西扯,漫无中心 ④应熟悉对方专业,不说外行话,不冒充内行 2、要充分发挥五官和四肢作用
7
眼观六方、耳听八方、鼻要灵敏、嘴要善问、手要多记、腿要勤跑、脑要善于思考 3、要重视心理分析,注重表情观察
采访者应针对不同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巧妙引导对方畅所欲言,以便获得理想的采访效果 4、要善于掌握提问方法,要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设想如何提问。 5、要注意题外线索。(话中话,顺藤摸瓜)
6、采访过程中,作者自始至终要精神集中,注意观察采访对象每一个动作、表情,认真仔细听对方的每一句话(举手投足) 7、要记好采访笔记。 第六章 第七章
一、感受的特点: 1、感受的客观性 2、感受的形象性 3、感受的情感性
二、写作对感受的基本要求: 1、感受要独特 2、感受要深刻
3、感受要细腻(1,观察细致、体物入微2、要感知精细,细中传神3、要感知精细,细中传情) 三、培养感受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观察与体验 2、同化与顺应
(二)提高感官的灵敏度 1、五官反应灵敏。 2、感知形象情化 3、五官感觉相通
一、写作对审美的基本要求
1、真实性(1、外物真2、意蕴真3、情感真)
2、功利性(1、要把握审美对象在思想政治、伦理道德上的肯定性品格2、善于将生活丑转移为艺术美。) 3、形象性(1、直观把握审美对象的物质形态。2、具体感知审美对象的个性特征。3、细腻地体擦审美对象情感变化的外在表现。)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8
(一)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 分析与综合
一、分析的类型:1、感觉分析2、简单分析3、辩证逻辑思维的分析(1、方面分析2、阶段分析3、层次分析)
二、分析的逻辑程序
1、明确分析目的,并由特定任务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有效的分析提纲。 2、对以积累并经过初步筛选的调查资料、文献资料进行鉴别、分析和归纳。 3、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 4、重视定性定量分析的结合。 5、进行系统、严谨、周密的分析研究。 6、充分利用分析研究成果,指导写作实践。 三、分析的方法 1、单相分析法 2、相关分析法 3、分类分析法 4、构成分析法 5、条件分析法 6、因素分析法 7、参照对比分析法 8、平衡分析法 9、直接推理分析法 10、趋势分析法 11、综合分析法
1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 13、因果分析法 一、综合的类型: 1、感性认识中的知觉综合 2、抽象思维中的简单综合 3、辩证思维的综合 第九章 想象与联想 一、展开想象的条件: 1、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2、以理性为指导 3、以激性为动力 4、用语言表现和调节 二、想象的种类:
9
1、再造性想象 2、创造行想象 3、幻想
三、创造想象要注意的问题:
1、要把社会实践的需要和人的创造要求结合起来。 2、要重视原型的启发。 3、要有对惯常心理过程的突破。 四、培养幻想能力的:
1、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 2、要扎根在现实的基础上
五、想象的作用: 1、可以开拓思路 2、起胶合、熔铸的作用
三、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异同: 同:都是根据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
不同:再造想象具有再造性,构造出的形象有原来的影子;
创造想象具有创造性,它的主要心理内容虽然也有对原有表象的加工改造,但对原有的表象进行了极为精细的分解,组合时又做了精心的安排,摆脱了具体表象的束缚,因而构造的形象能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感觉。 三、 幻想
幻想是受愿望支配而不与创造活动直接结合的想象。 四、
幻想的积极作用
积极的幻想在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幻想的东西虽不能立即实现,但往往成为激发人们为促使其实现而斗争的动力。 五、
1、 2、 3、 4、 5、 六、
1、 2、 七、 1、
如何培养幻想能力 要储备丰富的表象 要重视原型启发 要有对惯常心理的突破 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 要扎根在现实的基础上 想象的作用 可以开拓思路 起胶合、熔铸的作用 判断想象力丰富或缺乏
想象的有意程度,就是说要善于控制想象的方向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写作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