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地理试题
命题人:张小虹 审题人:蔡清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第30届奥运会于英国伦敦夏令时(比标准时间快一小时)2012年7月27日20:12开幕,图8是开幕当日四个城市的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下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从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2.当伦敦夏令时(比标准时间快一小时)7月27日20:12开幕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为 A.7月27日3:12 B.7月28日3:12
C.7月28日4:12 D.7月27日4:12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1·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4.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 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读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 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B.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C.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 D.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6.此月份悉尼(151°E,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7.读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单位:℃)。有关该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最高值没有出现在7月,可能是因为该月降水多
B.从气温变化特点来看,图示地区一定在南半球
C.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在欧洲最典型 D.6月该地区气温上午升温慢,下午降温快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2·
A.下沉沉积—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入侵—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C.下沉沉积—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9.图中②处岩石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最有可能的是 A.石英岩 B.大理岩 C.板岩 D.片麻岩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山为旅游名山,其海拔为1474米, 有关该山地质构造及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褶皱构造,块状山地 B.断层构造,块状山地
C.褶皱构造,褶皱山脉 D.断层构造,褶皱山脉
11.甲山与乙地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B.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C.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D.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B.滥采滥挖珊瑚礁使海水逐年变深 C.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使海水逐年变浅 D.填海造陆使海水逐年变浅 13.近几十年来这种凸向越来越大,对此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禁止滥采滥挖珊瑚礁 B.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
·3·
C.经常使用挖泥船清除泥沙 D.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2012年6月24日,在太平洋马利亚里海沟(下图),我国蛟龙号进行了第四次下潜,蛟龙号首次突破了7000米水深,并且在7020米的最大深度成功坐底,这也创造了世界同类潜水下潜的记录。读图,完成14~15题。
14.流经图示区域的洋流流向及性质分别是
A.自南向北、暖流 B.自南向北、寒流
C.自北向南、寒流 D.自北向南、暖流
15.下列有关马里亚纳海沟形成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16.右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 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7~19题。
17.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8.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4·
19.该现象会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20.右图为“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2008年11月28日~2009年3月8日),引起春节期间下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
右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聚落分布进行模式化处理得出的图像,其中有省政府驻地、地级市政府驻地、县政府驻地、县级市政府驻地,甲区域分布着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回答21- 22题。
21.图2所示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A.a B.b C.c D.d 22.甲区域的居民可以沿图示箭头到达附近城市寻求服务,通常情况下,
到达频率最高和最低的城市分别是
A.u和s B.u和t C.v和s D.v和t
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许多特大城市都很注重地面轨道交通和地下轨道交通(地铁)的建设,下图为“地面轨道交通对房地产的影响”,回答23~24题。
23.城市地面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的正 负影响分别是 ①提高沿线的房地产价值
②降低市中心的房地产价值 ③造成交通拥挤
④产生噪声污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可达性 到车站或轨道线的距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东省佛山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段考地理试题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