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使用了图19(a)所示的装置,该装置叫做 (5) ;若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两管中液面将 (6) (选填“相平”或“不相平”)。实验中,将它的金属盒分别放入盐水中的不同位置处,实验现象如图16(b)、(c)和(d)所示,这说明: (7) 。 (a) (b) (c) (d) 图19 图20 盐水 盐水 盐水 U a b I 29.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将一段导体接在电路中,多次改变导体的 (8) ,以得到通过它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实验中为了得到普遍的规律,还应多次改变 (9) (选填“电流”、“电压”或“导体”),进行实验。图20中能够反映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是 (10) (选填a或b),它说明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是: (11) 。
30.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他们将电阻R1、R2串联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电路中的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并改变电源电压和R1、R2的阻值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电源电压UR1的阻值 R2的阻值 实验次数 (V) (Ω) (Ω) 1 6 6 6 2 6 6 18 3 6 6 24 4 12 12 6 5 12 12 18 6 12 12 24 7 18 10 10 8 18 10 20 9 18 10 40 R1两端电压U1(V) 3 1.5 1.2 8 4.8 4 9 6 R2两端电压U2(V) 3 4.5 4.8 4 7.2 8 9 12
(1)分析实验1—8的数据中电源电压U及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2) 。
(2)分析实验1、2、3(或4、5、6或7、8)的数据中R1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与所串联电阻R2阻值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3) 。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1、2、3(或4、5、6或7、8)的数据中各串联电阻的阻值的比例及它们两端电压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是: (14) 。根据此规律,实验9中U1和U2的数值应该分别是 (15) V、 (15) V。
杨浦区初三物理 本卷共7页 第- 6 -页
(4)为了进一步研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变化规律,该小组同学将R1=10?的电阻连接在电源电压为18V的电路中,为了使R1两端电压在2V~6V之间变化,应从标有“20? 2A”“50? 、2A”及“100? 1A”字样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择标有“ (16) ”字样的变阻器与R1串联。
31.小明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只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x、电流表、标有“2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两个电键及导线若干。他经过思考,设计了如图21(a)所示电路进行实验。 (1)他按图(a)所示电路连接实验器材,闭合电键S1,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21(b),其错误原因可能是 (17) 。 (2)他找到问题所在后,按如图22方法进行了三次实验,电路图及闭合电键后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2(a)、(b)、(c)所示(a、b中滑片位于最右端,c中滑片位于最左端)。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需写出计算过程):
①小明同学所用电源的电压U。 (18)
②待测电阻Rx的阻值。(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_(19)
(a)
(b) 图22
(c)
Rx R2 S2 S2 S2 图21(b) Rx S1 图21(a) R2 S2 A A S1 Rx R2 A S1 Rx R2 A S1 杨浦区初三物理 本卷共7页 第- 7 -页
杨浦区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初三物理练习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 号 一、20分 (每题2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B。 3.A。 4.D。 5.B。 6.D。 7.C。 8.D。 9.D。 10.A。 11.220;并联;变大。 12.千克每立方米;能;水。 13.欧姆定律;安培定则;托里拆利实验。 14.2;50;50。 15.600;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600牛;不变;不变。 二、28分 (每格1分) 16.增大;同种液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1.96; 17.0.22; 4∶1;小于; 18.变大;变大;A1、V;A2; 19.① 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②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 三.6分 (每题2分) 20.力的标度、大小1分,作用点、方向1分。 21.小磁针N极、磁感线方向1分,电源正负极1分。 22.按题意接线正确2分。 ① m甲=ρ甲V甲=5×103kg/m3×(0.1m)3=5 kg 2 分 水② p水=ρ23. (7分) gh=1×103kg/m3×9.8N/kg×0.2m=1960Pa 2 分 ③ ∵ρ甲>ρ水 ∴甲浸没在水中。 V排=V甲 1 分 F浮=ρ水V排g=1×103kg/m3×(0.1m)3×9.8N/kg=9.8N 2 分 四. 24分 ① I1=0.3A U=U1= I1 R1=0.3A×40Ω=12V 2分 24. (4分) ② 当I2=1A R2最小 R2= U/I2=12V/1A=12Ω 1分 ∴ 12Ω≤R2≤100Ω 1分 杨浦区初三物理 本卷共7页 第- 8 -页
① U1=IR1=0.1A×15Ω=1.5V 2分 ② 当 U1=1.5V U2=1.2 V时 25 (6分) R2= U2/I2=1.2V/0.1A=12Ω 2分 ③ 当 U=6V U1=1.5 V时 U2=U-U1=6V-1.5V=4.5V R2= U2/I2=4.5V/0.1A=45Ω 2分 ① ρ乙=m乙/V乙=4kg/5×10-3 m3=0.8×103 kg/m3 2 分 ② pM=pN ρ甲ghM=ρ乙ghN ρ甲/ρ乙=hN/hM=3h/2h=3/2 2 分 ③ P甲=p乙 ρ26 (7分) ρ甲gh’A=ρ乙gh’B 乙甲g(hA+V/2S)=ρg(hB+V/S) 1分 ρ甲(hA+V/2S)=ρ乙(hB+V/S) 3(3h+V/2S)=2(4h+V/S) V=2hS =2.5×10-3 m3 1分 当V<2hS(或2.5×10-3 m3 ) pA>pB 当V>2hS (或2.5×10-3 m3 ) pA<pB 1分 说明:(1)公式1分,代入、结果1分。(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2)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1分;不连续扣分。 27.(4分) b、c;阿基米德原理;不会;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 28. (3分) U形管压强计;不相平;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9.(4分) 五. 22分 30.(5分) 电压;导体;a;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1)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2)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R1的阻值不变,与R1串联的电阻阻值越大,R1两端电压越小。 (3)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相同,各电阻两端电压的比例等于它们电阻的比例。 3.6 14.4 (4)100Ω 1A 杨浦区初三物理 本卷共7页 第- 9 -页
(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1 分 (2)① U=IR2=0.4A×20Ω=8V 2 分 ② U2'=I'R2=0.24A×20Ω=4.8V 31.(6分) UX=U-U2'=8V-4.8V=3.2V RX= UX/I'=3.2V/0.24A=13.3Ω 1 分 UX'=U=8V RX'= U/I=8V/0.58A=13.8Ω 1 分 RX'= (RX+ RX')/2=(13.3Ω+13.8Ω)/2=13.6Ω 1 分
'' 杨浦区初三物理 本卷共7页 第- 10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上海市杨浦区2015年中考一模(即期末) 物理试题及答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