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一中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2012.12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答读卡和答题纸上交,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
一.(每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氤氲(yún ) 引擎(qíng) 投奔(bèn) 青荇(xìng) 抡(lūn)起大棒 .....B. 脊(jǐ)椎 啾啾(jiū) 倔(jué)强 遴选(lín) 抛头露(lòu)面 ......C. 铮铮(zhēng) 船舷(xián) 窈窕(tiǎo) 贾人(gǔ) 果实累累(léi) .....D. 糙(cāo)米 模(mó)样 愀然(qiǎo) 摒(bìng)弃 霓裳羽衣(cháng)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斑斓 茕茕孓立 舔舐 千篇一律 料料峭峭 B. 质疑 冯虚御风 惊蜇 黄天后土 儒慕之情 C. 剽悍 美轮美奂 融洽 拭目以待 翩翩起舞 D. 寒暄 陨身不恤 废驰 怡然自得 欢欣鼓舞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网络时代言论相对 和自由,但“自由”不是“由自”,也应有“底线”。因为一条荒谬不堪的谣言,借助于网络和手机,可能会在一夜之间 四方。谣言因为 了部分群体好奇从众心理,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但如果我们多一些独立思考,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能够不为谣言蒙蔽,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的生存空间。 A.宽容 流传 迎合 C.宽容 流布 应和
B.宽松 流传 应和 D.宽松 流布 迎合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B.日前,随着荷花的大量盛开,济南大明湖进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时节,前来观赏游览的游客不绝如缕。 ....
C.“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道德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事关国家发展、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重要力量。
D.在班主任的耐心教导帮助下,小鸣终于和他的同桌和好如初,破镜重圆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B.“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是那么热情。
C.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D.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渲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还是确信有这种事?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B.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C. 晚年的巴金,虽然长期住院,但仍然文思敏捷,精神健旺,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D. 当今文坛出现了一些格调不高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某些作家丧失立场、随波逐流、媚俗竞利。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即专门创作和表演某一种伎艺),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
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龙建国《宋代书会与词体的发展》,有删改)
7.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D.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8.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B.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B.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C.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三.回忆学过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每小题2分) 10.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帝王之资(凭借)也 B.却(表转折)坐促弦弦转急 ..C.邂逅(一旦、万一)不如意 D.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11.选出下列各组中“以”用法项同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举匏樽以相属
B.云无心以出岫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余船以次俱进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1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去北军二里余 为汉家除残去秽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予之力尚足以入 .. C.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D. 为君翻作琵琶行 保为将军破之 ..13.下列各句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衡下车,治威严 ..
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15.下列各组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B.卿能办之者诚决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顷之,烟炎张天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1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第Ⅱ卷
四.(28分)
17.(10分)翻译下列句子
(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分)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3分)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2分)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雨多极凉冷
韩淲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4分)
(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4分) 19.(10分)名句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山东省滨州市某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