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新一中工程 会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副组长:王大仓 张宝富
组 员:王艳光 宋守奖 余 波 高全文 韩凤轮
张 冬 郑 帅 喻文清 王立军 杨建明
4.2.2人员要求
(1)从事模板作业的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从事高处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2) 会堂配备木工50人,进行超高部位模板的加工及支撑体系的支设。 1. 施工要求 5.1支撑体系安装
(1)扣件架安装前进行测量放线,根据立杆布置图弹出双向立杆控制线,沿线确定立杆位置,同一开间上、下层房间立杆应在设置在同一竖向位置上。使用碗扣架时,底层纵、横向水平杆作为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普通钢管扫地杆距地面不得大于200mm。
(2)立杆下设置50厚木垫板,高度不符模数处在垫板上放置可调底座,以调整立杆高度。顶部映射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3)扣件立杆安装时上部立杆端头套入下部立杆120mm,按步距1.2m安装水平横杆,横杆如下碗扣内,四面横杆就位后放下上碗扣扣紧。双方向水平拉杆按步距1.2m设置,不得遗漏。
(4)立杆要垂直、纵横成行、上下对应,根据要求设置竖向、水平剪刀撑,与四周墙柱顶紧、抱死,确保架子的整体及稳定性。在架体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固结点。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5)应在本层模板支撑架顶端、中部及底端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6)梁底支撑及其他使用钢管立柱时,立柱的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
第 11 页 共30页
无为新一中工程 会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进行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6)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5.2模板安装
(1)支模前自50水平线向上量出顶板标高并弹出标高控制线,控制顶板标高准确。 (2)碗口架立杆顶部油托应控制油托及底托丝杠伸出长度,丝杠伸出长度应控制在250mm以下,碗扣架顶部横杆距龙骨距离在600以内。 大龙骨≯250油托丝扣调节手把支撑杆 顶板U型托安装示意图 顶托安装大样(3)立杆支设后铺设主次龙骨,木方提前过压刨,保证尺寸一致,主龙骨间距0.9米沿房间短向布置,且主龙骨木方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铺设后检查平整度,偏差应控制在2mm以内,然后铺设503100木方次龙骨,次龙骨间距300mm(净距250mm),木方搭接处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次龙骨安装就位后,即可铺设面板。 (4)梁板跨度超过4米时按2‰起拱,其中8.0米跨度按1.5mm调整油托丝杠高度,起拱时应在跨度方向均匀对称起拱,梁底起拱不得成折线。
(5)顶板模板整张使用,尺寸不符处切割成合适尺寸,锯口刨平直,且裁切口侧面应及时做封闭处理,模板与墙体接触位置粘贴海绵条,确保接缝严密、不留缝隙,模板面板间采用硬拼,缝隙不得大于1.5mm,模板拼缝部位应设次龙骨并用铁钉固定牢固,钉间距300mm。
(6)为确保梁截面尺寸,沿梁高范围内应加设对拉螺栓及顶模棍。顶模棍应在对拉螺栓附近设置,间距为对拉螺栓间距的两倍,即对拉螺栓隔一设一顶模棍,顶模棍与框架梁筋绑扎牢固,顶模棍采用无齿锯下料,长度较梁宽小2mm,断面刷防锈漆。
第 12 页 共30页
无为新一中工程 会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7)梁模侧模夹底模,顶板模压梁模,梁模压柱模,侧模与底模、侧模与柱模、侧模与顶板模接缝处粘贴海棉条防止漏浆。 (8)立杆连接部位搭设方法
5.3模板的拆除 5.3.1模板拆除顺序
(1)楼板模板先拆小间后拆大开间,先拆外侧房间模板后拆内侧房间模板,先拆入口模板后拆内侧模板。拆除时必须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2)模板拆除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模板拆除前必须对工人进行安全交底,拆除区域必须设警戒线且设专人看护。
(3)模板拆除履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不得拆除,拆模申请由木工工长提出申请,由技术负责人根据同条件试块试验结果情况酌情对拆模申请进行审批。 (4)梁、板模板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板底模,最后拆梁底模,并分段分片进行,严禁成片撬落或成片拉拆。 5.3.2模板拆除要求
模板拆除应依据设计和规范强度要求,现场按施工段留设拆模同条件试块,作为拆模强度依据,顶板、梁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且拆除模板时要保证结构构件表面及棱角不被磕碰、受到损坏。
大堂50031400框架梁为预应力梁,预应力框架梁的侧模板和楼板模板,在预应力筋张拉前全部拆除,以免施加预应力时模板束缚梁的混凝土自由变型,影响混凝土预压应力的建立。框架梁底模板及支撑应在预应力筋张拉结束,孔道灌浆强度达到M15后方可拆除。
拆模前由工长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单》,质量员根据拆模试块强度值签字后报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楼板模板拆模。
第 13 页 共30页
无为新一中工程 会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拆模(承重底模)强度要求一览表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2 板 >2、≤8 >8 ≤8 梁 >8 悬臂构件 —— ≥100 ≥100 达到混凝土抗压设计值的百分率(%) ≥50 ≥75 ≥100 ≥75 5.3.3模板拆除后的要求
顶板模板拆除必须隔层,即拆除本层模板前,上部至少两层顶板已完成模板及混凝土施工,且模板拆除后仍需在梁板跨中加设立杆支撑,以保证顶板能够承受上部荷载。 6.检查与验收
6.1材料进场检验及验收
6.1.1施工所用的钢管、扣件、拉杆等全部用有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6.1.2所有进场材料供应商必须提供配套的管材,零件、铸铁、冲压件等材质、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6.1.3重点检查钢管管壁厚度、焊接质量、外观质量、可调丝托的丝杆长度、直径、扣件的外观质量、螺丝与螺母的间隙和配套。 6.2支撑体系搭设过程检查
6.2.1搭设时每6m进行一次检查与验收。
6.2.2架体随施工进度定期进行检查,到达方案搭设要求的高度后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
6.2.3过程检查内容应包括立杆底部基层清理、木垫板、底座位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钢管规格尺寸、立杆垂直度、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及安全网等各种安全措施等的设置情况是否满足方案及相关规范规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6.2.3模板支撑架浇注混凝土时,设专人全过程监督。 6.3支撑体系验收内容
6.3.1保证架子的几何尺寸不变形,立杆的间距、水平杆的步距,连墙件、剪刀
第 14 页 共30页
无为新一中工程 会堂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
撑等设置是否完整。
6.3.2立杆上的碗扣是否上紧牢固。
6.3.3立杆拉杆是否安装牢固,钢管连接、扣件拧紧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6.3.4本工程支撑体系搭设高度为7.8m,根据规范规定搭设高度在20m以下的模板支撑体系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生产及监理人员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表。 6.4模板安装验收
6.4.1支顶板前放线工人提供模板标高控制线及轴线,支顶板后质检员应检查标高,确保准确无误。
6.4.2支模立杆根部要铺垫50厚木垫板,垫板放置方向要一致,长度不得小于500mm。
6.4.3杜绝模板接缝漏浆提高接缝质量,模板与模板间拼缝、模板与阴角拼缝方法为硬拼并做成企口形式,注意切割质量,毛边要用手刨刨平。
6.4.4为保证梁柱接头模板接缝严密,梁模必须由两头向中部配模,保证梁端与柱贴实严密。
6.4.5模板支搭完毕后,要进行预检并办理项目部内工长的交接检手续经监理公司签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浇筑混凝土时,设木工专门负责看管模板。 6.4.6安装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序号 1 2 3 项目名称 轴线位移 墙、梁 允许偏差(mm) 3 ±3 ±5 ±3 3 经纬仪或吊线、尺量 大于5 m 5 6 7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阴阳角 顺直 2 线 尺 方正 5 2 2 2 尺 量 靠尺,塞尺 方尺,塞尺 尺 量 墙、梁 4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 m 检查方法 尺 量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底模上表面标高 基础 截面模内尺寸 第 15 页 共30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超高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