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称谓和祝语应顶格写;“呈”是恭敬地献上,不能用来说别人对自己;“雅正”,请人指正,敬辞,不能用来说自己。

【答案】 ①称谓“××学兄”(没有顶格) ②祝语“夏安”(没有顶格) ③“寄呈”(不得体) ④“雅正”(不得体)

25.(2012·高考课标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③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⑦③⑤④① C.⑤③④①⑥②

B.⑥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④⑥①②

【解析】 题目提供的句子,明显是一个总领句。剩下的六个句子存在着较为严密的逻辑关系:③葫芦是果实;⑤葫芦的形状;④成熟后可做容器;⑥使用这种容器的历史久;①引用典籍印证这种说法;②是一个总结句。

【答案】 D

26.(2012·高考大纲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荼”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解析】 这几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茶作为饮品,都熟悉⑤;但“茶”字写作“荼”,不是人人都知道④;“茶叶”是“荼”的多个义项之一⑥;饮茶习俗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高②;“荼”字的简写变化①;这种变化的年代③。

【答案】 C

27.(2012·高考湖南卷)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解析】 A项,“鄙人”虽是自谦之辞,但不符合语体风格,这类文言词语不适合用在日常“启事”中;B项,“璧还原物”是敬辞,表示完好无损地退还赠礼或归还借物,不能用于对自己;D项,“高抬贵手”表示请求宽恕、通融时的客套用语,不合语境。

【答案】 C

28.(2012·全国课标卷)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题目中每个空缺处都能在材料中找到依据。第①个空,“传说中的远古时期”对应“黄帝……”;第②个空,“但是……”对应材料倒

数第二句“但是……”;第③个空,是由前文表述得出的结论。

【答案】 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29.(2012·高考大纲卷)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不得超过15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①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得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关联词“由于”使用不当;此句的陈述主体应为“老王”(他),但句中“称呼”的动作发出者显然是他人。

②“凡说起他”“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中,前后两个“他”连用,削弱了语意的连贯性,使衔接不够自然。

③整个文段的陈述主体是“他”,所以本句的陈述主体应与前后句及整个文段一致。 【答案】 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700余份戏单。(句①如果未表达出“自称为客”意思的,不给分;句②如果不用“戏曲界”作为话题,不给分;句③如果不用“他”作为话题,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关键处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汇聚他山之石

常用谦敬词汇编

谦词和敬词的正确使用也是高考考查语言得体的重要内容,应积累、辨识、牢记一些常用的谦词和敬词,才能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言随旨遣。

1.谦词

“家”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

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 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 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 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 用于自称的谦称。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 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2.敬词

“令”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令弟——尊称对方的弟弟;令侄——尊称对方的侄子;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

“拜” 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时。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辞——指告辞对方;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识——指结识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奉” 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复(多用于书信)——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予(财物)。

“恭” 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恭请——恭敬地邀请;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垂” 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多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贵” 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的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高” 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大” 尊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哥——可尊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称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妈、大娘——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多用于书信)——称长辈;大驾——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 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礼(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恭敬;敬请——请;敬佩——敬重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请” 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请坐——请求对方坐下;请进——请对方进来。

“屈” 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处于(较低的地位);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光” 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光临——称宾客到来。

“俯” 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允许。

“华” 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华宗——称人同姓。

“老” 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老前辈——尊称同行里年纪较大、资格较老、经验较丰富的人;老兄——尊称男性朋友;老总——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某些高级领导人(多和姓连用)。

“叨” 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叨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打扰。

“雅” 用于称对方的情意或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

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正批评。

“玉” 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体——称对方身体;玉音(多用于书信)——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辞;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 用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龄(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年龄;芳名(多用于年轻女子)——称对方的名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3)在线全文阅读。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69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