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导论 第一章 农药基本知识
这种分类方法常指对防治对象起作用的方式,但有时也和保护对象有关,如内吸剂就是指在植物体内的传导运输方式而言的。 2.3.1 杀虫剂
2.3.1.1 胃毒剂:被昆虫取食后经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到达靶标才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要求:不使昆虫拒食,不使其呕吐,也不快速 排泄(但大量、剧烈的排泄也可因脱水而死亡),而易被中肠吸收。胃 毒剂必须经口,所以适口性是最为重要的,有时可直接左右其毒力和药 效。
2.3.1.2 触杀剂:和昆虫接触 (常指昆虫表皮)后可起到毒杀作用的药剂。
要求:药剂具有一定程度的脂溶性,同时也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这样
才能穿透昆虫体壁,而起到活性作用。
2.3.1.3 熏蒸剂:药剂气化后,可由呼吸器官进入虫体而起到杀虫作用。
要求:药剂有一定的蒸气压,且易达到有效剂量。(气化后成分子状) 这里应与烟剂区别,其主要靠高温而使药剂升华,成为烟剂小颗粒,附 着于虫体后而靠(主要靠)触杀作用杀虫的。
2.3.1.4 内吸剂:使用后可以被植物体(包括根、茎;叶及种、苗等)吸收,并可被传导运输
到其他部位组织使害虫取食进入虫体或接触而起到毒杀作用。
内吸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较强的水溶性;一定的脂溶性;一定的稳定 性和最终可被分解性;以及较强的毒力。
内吸剂为一类特殊的胃毒剂
2.3.1.5 拒食剂( insect antifeedants ):可影响昆虫的味觉器官,使其厌食或宁可饿死
而不取食,最后因饥饿、失水而逐渐死亡,或因摄取不够营养而不能正常 发育的药剂。
2.3.1.6 驱避剂( insect repellent ):施用于保护对象表面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
(如颜色、气味等)而使害虫避而远之(不愿接近或发生转移、潜逃现象), 从而达到保护寄主植物目的的药剂。
2.3.1.7 引诱剂( insect attractant ):使用后依靠其物理、化学作用(如光、颜色、气
味、微波信号等)或其它生物学特性,可将害虫诱聚而利于歼灭的药剂。
2.3.1.8 不育剂(insect sterilant):可影响昆虫生育、繁殖的药剂。
15
农药学导论 第一章 农药基本知识
2.3.1.9 生长发育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 ):可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而打乱
其正常节律,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完成世代繁殖的药剂。
注:不育剂和生长发育调节剂是因其作用机理的总称而取名的,其作用方式也不外乎以上几种,故应加以注意。也有认为其介于“方式”和“机理”之间。 2.3.2 杀菌剂
2.3.2.1 保护性杀菌剂:也称“保护剂”,在植物感病前施于植物体,由于药剂的覆盖作
用而对后来附着上的病原孢子有抑制或致死作用,从而使植物免 受侵染。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无效。
2.3.2.2 治疗性杀菌剂:在植物感病以后(指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或植物己出现轻度的病症、
病状)施药,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萌发的病原抱子、病原体 或中和病原的有毒代谢物以消除病症与病状的药剂。对于个别在植 物表面生长为害的病菌,如白粉病,便不一定要求药剂具有渗透性, 只要可以使菌丝萎缩、脱落即可,这种药剂也称治疗剂,有时也称 为表面化学治疗。常见的治疗性杀虫剂有稻瘟净、代森锌等。
2.3.2.3 内吸治疗剂:不但能渗入植物体内,而且能随着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而起到治疗作
用的药剂。如多菌灵、粉锈宁、乙磷铝、瑞毒霉等。
2.3.2.4 铲除性杀菌剂: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可以通过熏蒸、内渗或直
接触杀来杀死病原体而消除其危害。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 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植物休眠期或只用于种苗处理。这些药剂 也多在植物感病后施用,其在植物表面或组织内部和病原接触杀 死病原而消除病症。如甲醛、五氯酚、高浓度的石硫合剂等。
对于一部分药剂来说,可据其使用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方式,如5度的石硫合剂冬季施用于果树上为铲除剂;但在生长期施用0.5度则是很好的保护剂。其它化学合成杀菌剂因高浓度使用价值很高而不这样使用。 2.3.3 除草剂
2.3.3.1 内吸性除草剂:也叫保护性杀菌剂,施用后通过内吸作用传至杂草的敏感部位(靶
标)或整个植株,而引起中毒(或系统性中毒)死亡的药剂。 如2,4-D、西玛津、草甘磷等。
16
农药学导论 第一章 农药基本知识
2.3.3.2 触杀性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移动、不传导,只能杀死所接触到的植物组织,如
敌稗、五氯酚钠等。
2.4 按农药的毒性分类
以大白鼠一次口服急性中毒的毒力指标来分。 2.4.1 特毒农药 又称极毒农药,LD50≤1mg/kg 2.4.2 高毒农药 LD50 1—50 mg/kg之间 2.4.3 中等毒农药 LD50在50—500 mg/kg之间 2.4.4 低毒农药 LD50在500—5000 mg/kg之间 2.4.5 微毒农药 LD50在5000—10000 mg/kg之间 2.4.6 实际无毒农药 LD50大于10000 mg/kg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标准: 剧 毒 LD50 <5mg/kg 高 毒 5—50mg/kg 中等毒 50—500mg/kg 低 毒 >500mg/kg
卫生部分级标准:(教材) 高毒 LD50 <50mg/kg 中毒 50—500mg/kg 低毒 >500mg/kg 2.5 按性能特点等方面分类 2.5.1 广谱性农药
一般地,广谱性药剂是针对杀虫、治病、除草等几类主要农药各自的防治谱而言的。如一种杀虫剂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则称其为广谱性杀虫剂,同理可以定义广谱性杀菌剂与广谱性除草剂。 2.5.2 兼性农药
17
农药学导论 第一章 农药基本知识
兼性农药常有两个概念:①一种农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如敌百虫既有胃毒作用又有触杀作用;②一种农药可兼治几类害物,如稻瘟净、富士一号等,既可防治水稻稻瘟病又可控制水稻飞虱、叶蝉种群发生。 2.5.3 专一性农药
又可称为专效性农药。就是指专门对某一两种病、虫、草害有效的农药。例如三氯杀螨醇(红蜘蛛)、抗蚜(某些蚜类)、井冈霉素(水稻、小麦纹枯病)、敌稗(稗草类)等。这类药剂有高度的选择性,有利于协调防治。 2.5.4 无公害农药
对公共环境、人、畜及其它有益生物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的农药。这类农药在使用后,对农副产品及土壤、大气、河流等自然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毒化,对生态环境也不产生明显影响。如昆虫信息素、拒食剂和生长发育抑制剂。 2.5.5 除草剂中的两种典型类群
2.5.5.1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的浓度和剂量范围内对杂苹和作物有选择杀伤作用的药剂。如2,4一D类、苯达松等可在禾谷类作物田里防除播娘篙、野慈菇等双子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而对麦类、水稻安全。
2.5.5.2 灭生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例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等。
除了以上几种分类方法以外,还可根据下述几种方法来进行分类,这将在各论中分别介绍。一般情况下,只要充分了解以上几种分类,便可有助于识别常见农药,从而便于正确、合理地使用。
2.6 按农药的加工剂型分类
EC、DP、WP、GR、SP、SC等,这将在农药加工剂型一节中介绍。 2.7 按农药的化学结构分类 2.8 按农药的作用机制分类
上述分类讲完后,可举出几个实例(分类定名农药的全称),说明农药分类的重要性。 例:有机磷品种,乐果,40%乳油,对大白鼠的口服LD50为150—200mg/kg。 则可称其为:内吸性有机磷40%杀虫乳油,中等毒性农药
18
农药学导论 第一章 农药基本知识
请同学查一下书,给以下农药定全称名: 2.5%敌百虫粉; 50YVP乳油; 3%呋喃丹颗粒剂; 20%抑食肼悬浮剂;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5%敌百虫粉:胃毒和触杀性有机磷2.5%杀虫粉,低毒农药 50YVP乳油:触杀兼熏蒸性有机磷50%乳油,中等毒性农药
3%呋喃丹颗粒剂:触杀、胃毒兼内吸性氨基甲酸酯3%颗粒剂,高毒农药 20%抑食肼悬浮剂:胃毒兼触杀性昆虫生长调节剂20%悬浮剂,中等毒性农药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广谱内吸性苯并咪唑类80%可湿性粉剂,低毒农药 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选择内吸传导型三氮苯类50%可湿性粉剂,低毒农药)
1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药基本知识(课堂讲稿)(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