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1.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
在政策因素中,政府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五”期间,我国的勘察设计行业从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产权结构和内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从市场、质量、资质、注册、招投标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
2001年初,国家建设部专门就建设装饰市场的管理发布了“关于加强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管理的意见”(建设[200l]9号),这一文件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这将大大促进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竞争的有序化。长期来看,建筑设计行业的资质管理、招投标制度、项目全程监理和工程事故追究等制度的完善将对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加入WT0后带来机遇
加入WTO无疑会给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首先,“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将逐步成为开放、平等、竞争、透明的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公平、平等的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将逐步成为国际通行规则,这有利于正规单位参与竞争;其次,随着市场的开放,将促使行业领导和执业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了解国外事务所先进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以提升专业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虽然根据现有WTO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我国对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保护时间是有限的,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在市场主体行为、服务标准、机构组织形式、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操守以及政府管理体制、行业自律程度等诸方面与国外同行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我国现有勘察设计单位12000家,年营业额为360亿元,折合43.5亿美元,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贝歌特工程公司一家。年营业额即达112亿美元,竞争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抓住我国建筑设计市场逐步开放这一时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经济(Economic)因素
1.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资规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于1995年就提前实现了一年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9年中央又作出了开发大西北的重要决策,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向西部倾斜,从而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高潮。据有关媒体资料,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中,我国己开工或计划建设的机场约60余个,其中大型枢纽机场6个,这一热潮使大型公共设施的装饰设计市场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九五”期间,上海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9597亿元,据预测,“十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左右,具体与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有关的重大项目有航空港、铁路第二客站的建设、城市景观工程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这对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的创新发展
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示。
2.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典型特征便是城市化,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潜力,这也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空间。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70%)远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在上海“十五”规划中,上海城市建设除了市区内的市政工程配套之外,其重点在黄浦江两岸与郊区的“三城九镇”建设,总的投资规模数以百亿计;尤其是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对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三、社会(Social)因素
1.社会时尚品位水平的提高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们对环境景观的美化、对装饰装修的品位变化上,甚至是对时尚的追求上。据有关报道,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0m^2,比1999年扩大近2m^2,住宅装饰已成为时尚。我国目前从事装饰工程的队伍己达600万人,其中400万人从事家居装饰,这一市场已不容忽视。
另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新建住宅的“菜单式全装修”试点管理工作,争取在二、三年后逐步取消毛坯房,实现商品住宅的即买即住。这一趋势必将提升家居装饰对大的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的吸引力,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化和商品住宅的分级消费,这一市场将细分为不同的消费层次。所以,装饰设计行业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适时切入这一领域,比如高档商品住宅、别墅等的装饰设计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
3.2人才流动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活力市场经济中要求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必然离不开人才市场的具体状况。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执业人员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员,面对的人才市场属于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有压力也有动力。目前,由于人才流动尚不是十分通畅,而且由于专业面较为狭窄,我国的整个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本身发展时间不长,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本身相对就较少,人才市场的来源无法提供直接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员。因此对于装饰设计企业而言,培养和留住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技术(Fechnologieal)因素
1.信息技术将成为行业腾飞的引擎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目前普遍
存在的集中的同步的工作方式将被分散的、不强求同步的方式所替代。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购物、领取工资、存取款等活动也要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一位从事新兴互联网企业研究的专家曾经断言:再过若干年,将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可见信息技术带给企业或者非企业组织的变化将会是革命性的。建筑装饰设计企业作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组织,必须迅速适应这一技术变革,在工作模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并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变革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
目前,信息技术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大多为施工图、电脑效果图的制作,预计通过电子商务模式,网上建立虚拟设计企业,跨空间与时间进行网上讨论、交换设计方案,高效率地协调工作已接近现实。另外装饰设计从最初构想到最后成品展示,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一大进步和重要表现手段。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将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设计师向有关专家和社会公众表现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信息技术将成为装饰设计企业有效率的竞争手段之一。
2.新材料的应用使行业发展前景花团锦簇
未来的装饰装修材料将不仅满足对建筑的装饰功能,还要满足建筑物的节能、舒适等特殊要求。装饰装修材料将更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净化、优化空气,吸声、吸波,调节温湿,防菌防霉等)、可再生、可循环、可就地取材研发。
因此,装饰装修材料的大家庭中将不断增加一些新面孔,大体分为三类: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该种材料不仅注重材料本身的性能,同时力求在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
出于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求,最终将迫使目前还在大量用于室内装修的含有有害挥发气体的产品被淘汰出局。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调整产品结构,对自身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按新标准、新要求选好原材料,调整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推动行业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反过来,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功能要求又将拓展装饰装修材料更具环保功能,引领装饰装修材料新的发展,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的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从设计理念上对设计人员形成了更多的启迪。
案例三:医疗器械行业的PEST分析
医疗器械是综合应用自然科学与现代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人体系统上多层次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信息、材料、精密机械、生命科学等多个技术领域,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PEST 分析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代表着四类影响客户战略制定因素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政治的(political)、经济的(economic)、社会的(social)、技术的(technological)。
政治法律环境
1. 医疗器械的销售要三证齐全,三证是《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销售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有些地方还要求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核发的《准销证》。目前医疗器械各种许可认证,正在逐渐规范,并趋于严格,使得行业进入壁垒逐渐提高。
2. 我国开始实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招标制度,各地都只能采用招标成功的产品。因此能否进入招标至关重要,需要与医院、医药管理部门保持良好关系。
3. 随着中国进入 WTO,中美谈判涉及医疗器械行业的内容主要有:2000年到 2003年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 11%降到 5%-6%;从非关税条款来看,加入世贸组织时取消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对大型医疗器械的限制,均实行进口招标制度。
2003 年年初我国取消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由医院自行决定。这些法规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高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但同时也有利于国内优势企业产品的出口。
4. 医药分家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以药养医”是我国医院的一大特色。但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动力。 经济环境
1. 我国是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已经成为除日本以外亚洲最大的市场。据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已达 550 亿元,其中高技术医疗设备约 100 亿元,且仍在以每年 14%左右的速度递增。
2. 从我国医疗器械和药品的销售比例来看,我国为 1:5 左右,而国际上两者的销售比例为 1:1.9。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3. 我国卫生材料的贸易呈现大幅的顺差,而以大型医疗仪器为主的机电类产品则呈现较大的逆差,这表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技术竞争力则较弱。
4.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对医疗器械产品的购买力增强。
5. 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缺乏国际知名的产品品牌,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国企业长期不重视产品宣传,品牌意识淡漠的结果。
6. 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企业的跨地区经营战略。
7.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都是进出口贸易发达的地方,有助于企业的跨国战略。
社会环境
1. 人口增加、老龄化趋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直接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2. 我国有 13 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占 70%以上,随着农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速度将快于国际市场。 技术环境
1. 在技术进步方面,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仍然难以与国外相比。有资料表明,国内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还不到 10%,多数国产医疗器械的返修率和停机率都高于国外同类产品,部分产品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由技术导致的质量问题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严重困扰。
2. 医疗器械工业涉及机电、物理、光学和计算机等许多学科的尖端技术,其发展也依赖于机械、电子、化工等基础工业以及生物材料、传感器、计算机等新兴工业的发展,而我国的基础工业发展较慢、高新尖端技术创新较少,大大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水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PEST分析三个案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