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以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情引趣
1、(课件配乐)诵读诗歌《山的那一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
妈妈给我说: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奶奶却说:那是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 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我怀着一种神秘的向往,
盼着、盼着…… 终于有一天,
我沿着一条路走了下去,
原来,那里是富饶的西域国度。
这条路就是——丝绸之路(看板书齐读题目)
2、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四郡,到达罗马,这7000多千米的路又被称为“万里丝绸之路”(板书)对于这条路,你还有什么了解?
4、本文除了写丝绸之路,还写了谁?(板书 张骞)这个人和丝绸之路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地去学习、了解。
二、直奔重点,细读感知。
师: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84页,自由朗读课文的6、7自然段,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注意边读边勾画、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抽生汇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体会张骞的勇敢:
1、生:我读出了一个勇敢(板书)的张骞。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勇敢?
3、(大屏幕)“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4、你能读读吗?孩子,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再抽生读)
6、(出示丝绸之路艰险的画面):师叙述:是啊!当时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漫漫长路之上有茫无边际的沙漠、有冰雪覆盖的高山、有荒无人烟的山野、还有寸草不生的戈壁、经常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张骞没有退缩,他们穿过沙漠、翻过高山(引读)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7、从一个“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8、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过渡语:孩子,你除了读出了张骞的勇敢,还读出了张骞的什么? 体会张骞的耐心和不露声色: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耐心?
2、(出示课件)是啊!整整十一年啊! “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3、理解“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4、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没有直接写时间匆匆而过,而是通过写牧草和雁阵的变化来表达,你能不能仿照说一句话,表明时间匆匆而过。
5、从“一转眼”,你体会到了什么? 6、时间真的过得快吗?
7、十一年,对于一个被软禁的人是来说是怎样的十一年啊! 8、什么叫“软禁”?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哦! 9、张骞在这十一年里,仅仅是在草原上放牧吗?
10、(音乐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引读)张
骞学会了匈奴话。
11、(课件出示)“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两年过去了。”(引读)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12、(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引读)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13、在这十一年里,张骞是忙碌的,时光匆匆而过。 14、这里的默记能否换成“记住”?为什么?
15、当时他能写吗?能画吗?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把一切记在心里,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什么叫不露声色?
16、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17、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
18、(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多么思念年迈的父母,家乡的亲人,可他只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19、(课件出示)十一年,他铭记汉武帝的嘱托,(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0、(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心系祖国、牢记使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1终于有机会逃走了,如果你是张骞,此时最想见到谁?
22、我们原本以为他会回到家乡,回到大汉皇室,但他毅然决然地去了西域。那么张骞又是怎样一个人?(从孩子的回答中精选词语板书)
体会丝绸之路的作用:
因为张骞,这条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畅通无阻,这条万里之路带给了我们什么?请孩子们默读九自然段。(指名汇报)
1、(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机智勇敢,所以(引读)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
2、(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坚忍不拔,所以(引读)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
3、(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不辱使命,所以(引读)“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
1、通过我们与文本的交流,两千多年前的张骞仿佛就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你一
定有不少的话想对他说,那就拿起你的笔,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能够用上名言警句更好。(抽生汇报)
2、(出示翦伯赞的评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也高度地评价了张骞,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让我们再来看看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回忆——
(播放有关丝路文化交流的图片,配以音乐。)正是这条路,亲历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这条路,目睹了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也是这条路,见证了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执着;更是这条路,铸就了“千年大汉之魂”!(板书)
4、现在,对于这条路,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呢?这仅仅是一条丝绸之路吗? (生表达) 师总结(课件出示): 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这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这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
总结: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条伟大之路——丝绸之路。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 看板书齐读结束) 板书设计:
丝 绸 之 路
长安 河西四郡 罗马 万里丝绸之路 张骞
勇敢 坚忍不拔 忠诚 千年大汉之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