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水。?±
《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 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 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 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这种抒情 特点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完全是李白式的。
2.与喷发式的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 进酒》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 十五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3.意象类型。
(1)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 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 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 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他们置于一场广阔的空间背 景下去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 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绿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萍。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绿水曲》
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三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露、竹色、白鹭等明净景 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 含。
因此,李白诗歌的意象便有壮美和优美两种。
4、词语的色调
? 李白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中说:“有时白云起,天 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对于白色的 透明体尤其喜欢,尤其月亮。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颜色字是“白”,其次 是金、青、黄、绿、紫等。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 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人格。
四 李白的地位及影响
杜甫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任华(李白同时人):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 李阳冰《草堂诗序》:“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黄庭坚:太白歌诗,超越六代,与汉、魏乐府争衡。
杨慎: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为神,然神非工之所可至也。 朱熹:作诗先看李杜。
苏轼、陆游,明清时高启、龚自珍都受其影响。
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1.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
? 2.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
? 3.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 李白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其诗风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杜甫的生平:
1.读书与漫游期(35岁前)(712-746年)
①读书、漫游、求官、交友。 ②读书方面:严格的儒化教育。 ③漫游方面: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④求官:开元二十三年(735),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
⑤交友:李白、高适、杨氏夫人。 ⑥此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年)
①天宝六年(747),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落选。 ②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臵。
③困守十年,授河西尉,不作,旋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④此期代表作《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年)
①安史乱起,困长安→达行在(任左拾遗,谏房琯,遭疏远)→贬华州司功参军→秦州→同谷→成都。 ②曾有过一段优裕从容的为官生活。
③疏远贬官之打击拉近了他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
④代表作:《北征》、《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月夜》、《悲冻陶》、《悲青坂》、《春望》。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①漂泊西南,有过一段闲适雅致的宁静生活。
②严武两次镇蜀,对其资助颇大。
③曾携家流亡于梓州、绵州、阆州一带。
④严武去世后,携家由三峡出蜀。漂泊困顿,于770年困死于破船上。
⑤杜甫死因有多种说法:病死、中毒死。 ⑥创作丰收期,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书怀》等。
二、杜甫的思想:
出生地河南巩县和其家学渊源。 ①不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②无论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 ③无论华夷,一视同仁。
④不隐恶,大胆揭露也大胆歌颂。 ⑤也忠君,但更忠于黎民百姓。 ⑥主张转益多师。
? 偶有道佛两家思想,但对其影响很小。
杜诗的思想内容
民胞物与:出自张载《西铭》。民胞:所有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一、杜甫的民胞精神:
1.对同胞生命的关怀。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水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对民众生活苦难的关切。 ①反战争。
“天下鼓角何时休?”
“只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②反奢华:《丽人行》。 ③反诛求:《遣遇》。再如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
3.对无助弱者的同情和帮助。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遍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中。
4.对上层人士悲剧性处境表示宽恕和同情。 如《哀江头》。
二、杜甫的物与思想:
1.对自然界“病物”的同情。
《病柏》、《枯棕》、《病橘》、《瘦马行》、《病马》 。 2.对自然美的歌咏。 《三绝句》其二:
门前鸬鹚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唐代诗坛上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