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烧杯和烧杯中水的高度调整温度计的高度.
(2)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加热时间,水的质量,水的初温.
(3)甲、乙两个装置中,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由Q=cm△t知,末温高的吸收的热量较多;
在相同的加热设备下,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燃料相同,由Q=qm知,水温上升高的,对应的燃料的热值较大. (4)要考虑实验的严密性,燃料并没有完全燃烧,且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传递给水,有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1)B,A.(2)质量,初温.(3)煤油.(4)不可靠,燃料并没有完全燃烧,且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并没有全部传递给水,有热量损失.
三.多选题(共4小题)
19.下列事例与能量转化描述正确的是( ) A.煤炭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给蓄电池充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植物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内能 D.转动的电风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A、煤炭燃烧的过程中,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获得了化学能,故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故C错误; D、转动的电风扇工作过程中,消耗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AD.
20.科学家们经过长期探索,发现能量转化是非常普遍的,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D.燃料燃烧时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A、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消耗水轮机的机械能,产生电能,故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A正确;
B、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消耗电能,变成水的机械能,故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故B正确; C、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光能,变成植物内部的化学能,故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故C正确;
页 第16
故选ABCD.
21.下列各种说法中,能够提高热机效率的有( ) A.使燃料更充分地燃烧
B.尽量减少各种热量散失
D、燃料燃烧时发热,消耗燃料内部的化学能,产生内能,故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D正确;
C.尽量减少各部分之间的摩擦 D.充分地利用废气带走热量
【解答】解:在热机工作过程中,能量主要损耗在摩擦、机件散热以及废气带走的热量上.所以,可以通过使燃料充分燃烧、并减少机械散热和废气带走的热量,减小由于摩擦消耗的热量等措施来提高热机效率. 故选ABCD.
22.如图所示为小艳家新买的一辆小汽车.周末,爸爸开车带着小艳出去游玩,途中,这辆汽车在1h的时间内,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了72km,消耗汽油6kg.若已知该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即牵引力的功率)为23kW,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5t,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g=10N/kg.则关于上述1h的行驶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大于1.5×104N B.该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2.3×104J C.该汽车的牵引力是1.15×103N D.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30%
【解答】解:A、汽车呈流线型,当汽车行驶时,车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因此,会有一个向上的升力产生,使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自身的重力.汽车的总重G=mg=1.5×103kg×10N/kg=1.5×104N,所以A说法错误.
B、该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牵引力做的功;W=Pt=23×103W×1×3600s=8.28×107J,所以B说法错误. C、该汽车的牵引力为:F=
,所以C说法正确.
D、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mq=6kg×4.6×107J/kg=2.76×108J; η=
故选C、D.
页 第17
,所以D说法正确.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甲乙 两图进行实验,实验时要观察 液体升高的温度 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 甲丙 两图进行实验,实验通过 加热时间的长短 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上图合适装置加热相同一段时间后,液体a升温多,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液体a与b,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液体a吸收的热量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 (3)若甲图烧杯中为50ml的水,10g酒精完全燃烧温度计示数升高了20℃,求: ①水吸收的热量?
②若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算一算酒精的热值是多少? ③算出的热值比标准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解答】解:
(1)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液体升高的温度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应选择甲和乙两图进行实验;
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比热容,需要燃烧相同的燃料,加热不同的液体,让液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相同,通过比较加热时间(即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进而判断两种比热容的大小关系,应选择甲和丙两图进行实验; (2)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选用甲、丙两实验,加热相同一段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液体a升温多,由c=
可知,a的比热容小;
a的比热容小,质量相同的液体a与b,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由Q吸=cm△t可知,液体a吸收的热量小于液体b吸收的热量.
(3)①50ml水的质量为:m=ρ水V=1×103kg/m3×50×106m3=0.05kg;
﹣
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0.05kg×20℃=4.2×103J; ②根据题意可知,Q吸=Q放,由Q放=qm可知, 酒精的热值为:q=
=
=4.2×105J/kg;
③酒精完全放出的热量并没有全部被水吸收,所以算出的热值比标准值偏小.
页 第18
故答案为:(1)甲乙;液体升高的温度;甲丙;加热时间的长短;(2)小于; (3)①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3J;②酒精的热值为4.2×105J/kg;③偏小.
24.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考虑到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会被水吸收,而水的比热已知.(注:燃料完全燃烧放热用Q放=mq计算,某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其质量用m表示).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
燃料 煤油 菜籽油 加热前的水温/℃ 25 25 燃料燃尽后水温/℃ 44 34 (1)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应控制:煤油和菜籽油的 质量 相同、及 水的质量 相同.
(2)分析得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煤油 .
(3)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那么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 天平 .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 偏小 (偏大/偏小).说说你的看法 燃料并不可能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放出的热会散失到空气中,又或被烧杯等实验装置吸了热,使Q放大于Q吸 .
【解答】解:
(1)因燃料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有关,必须控制燃料的质量相等,由于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受水的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实验中应控制水的质量相等;
(2)由图表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杯中的水温度升高的快,所以煤油的热值较大; (3)要控制质量相等,需要用天平来测量;
由于燃料并不可能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放出的热会散失到空气中,又或被烧杯等实验装置吸了热,使Q放大于Q
吸
,依此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比实际要偏小些.
故答案为:(1)质量;水的质量;(2)煤油;(3)天平;偏小;燃料并不可能完全燃烧,燃料燃烧放出的热会散失到空气中,又或被烧杯等实验装置吸了热,使Q放大于Q吸.
页 第19
五.计算题(共4小题)
25.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l0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求: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解答】解: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Q放=mq=2kg×3×107J/kg=6×107J;
(2)Q吸=cm(t﹣t0)=4.2×103J/(kg?℃)×10kg×(80℃﹣20℃)=2.52×106J;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η=答: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为6×107J;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为2.52×106J;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为4.2%.
26.小彤家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每瓶中装入的液化气质量为21kg.(液化气的热值取5×107J/kg.) (1)21kg的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2)若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60%被利用,那么散失的热量是多少?
(3)小彤想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若将上述散失的热量全部利用起来,可以把多少千克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 【解答】解:
(1)21kg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Q放=mq=21kg×5×107J/kg=1.05×109J;
(2)整瓶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60%被利用,那么散失的热量应该占液化气完全燃烧释放热量的40%, 散失的热量为:Q散失=Q放×40%=1.05×108J×40%=4.2×108J;
页 第20
=×100%=4.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14章《内能的利用》章节复习资料[1][含解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