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页 共 164 页
3、 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 4、 朝霞被天空映红了。
5、 这是一本我的很有趣味的书。
6、 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
7、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四)缺少成分;
1、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
2、10月13日,终于戴上了红领巾。 3、我们必须自觉的习惯。
4、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
5、看了这部电视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7、胡总书记关心群众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里。 8、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9、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五)前后矛盾;
1、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2、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3、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4、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5、我上完四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6、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7、今天中午下了一天的雨。
8、她的成绩在班上是比较最好的。
9、树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把树枝都压弯了。 10、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11、 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六)搭配不当(包括关联词)
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2、同学们都要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3、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4、小明不但认真学习,而且成绩很好。 5、小刚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 6、小明因为刻苦学习,就成绩优良 7、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 8、星期天我总是帮妈妈做些家务。
9、即使这部电影拍得好,但也不能获奖。 10、他终于端正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修 辞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第 37 页 共 164 页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一)、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百灵鸟在树枝叫。
4、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 2、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
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第 38 页 共 164 页
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 2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26、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27、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
28、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29、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0、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21、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着摹的无限乐趣。( ) 2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
23、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 24.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 关联词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常见的几种关系:
1、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3、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6、选择关系:不是??就是??;是??还是?? 7、取舍关系: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8、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仅??还?? 一、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句话连起来。
1、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我不能骄傲。
2、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3、彭德怀杀死心爱的大黑骡子。不让一个战士掉队。 4、做个好猎手要枪法好。做个好猎手要机智、勇敢。 5、你每天坚持早锻炼。你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提高。
6、学习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困难不能阻挡我们争取进步的决心。 二、选择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⑴ 我们( )把轮船停在港口,( )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 ( )从小学好本领,(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 小王的学习( )有进步,是(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 妈妈( )工作,( )参加业务培训。
⑸ 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 ( )明天下雨,我们( )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 (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 )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 一滴水( )很小很小,( )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第 39 页 共 164 页
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连起来。 1、他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他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2、五壮士痛击追上来的敌人。 五壮士有计划地撤退。 3、敌人不在身后。 他们可以追上主力。 4、塘里结着薄冰。
我们站在水里,溅了满脸满身的泥,心里非常高兴。 5.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我不能骄傲。
6.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 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九、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吝啬鬼。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喜欢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十、课文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草原》
第 40 页 共 164 页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免费下载)(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